西周陶罐出土,裡面裝滿雞蛋,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長啥樣?

2020-12-21 騰訊網

江蘇句容縣南二十餘公裡,有一片崗巒起伏的丘陵地帶,即浮山果園。果園內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土墩,當地人稱土墩為「寶寶墩」。

這些土墩,其實是一座座年代不詳的古墓。1974年11月,考古人員選擇一個中型土墩墓進行發掘,並將其編號為一號墓。一號墓土墩形若饅頭,高出地面2.5米,墩底南北24米,墩底東西23米,土墩保存完好。

經過發掘,一號墓其實是一個古墓群,有十六座墓葬,埋葬的屍骨大都腐朽無存,只剩下七枚人齒和兩根殘缺腿骨。358件隨葬品,多為夾砂陶、泥質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生產工具。顯然,這是一個平民墓葬區。不過,在出土物品中,有一件名為「幾何印紋硬陶瓿」的文物讓人興奮不已。

幾何印紋硬陶,出現時間比一般陶器晚得多,為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有4000年的歷史,首先出現於長江流域。浮山果園出土的幾何印紋硬陶瓿,其實就是一件平淡無奇的陶罐,但裡面裝的東西難得一見——滿滿一罐雞蛋。經專家技術測定,這灌雞蛋距今已有2800年,其隨葬年代屬於西周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西周時有雞和雞蛋嗎?筆者不妨把雞的歷史倒著捋一捋,就此最著名的聞雞起舞開始捋起。

東晉有祖逖「聞雞起舞」(《晉書》);東漢有曹操「味若雞肋」(《三國志》);西漢有劉詢「鬥雞走馬」(《漢書》);戰國有「雞鳴狗盜」(《史記》),有「寧為雞屍,不為牛從」(《戰國策》);春秋有子路「志伉直,冠雄雞」(《史記》);西周宣王時有典故「呆若木雞」(《莊子》),又有「文鶾若彩雞,成王時蜀人獻之」(《逸周書》);商朝紂王時有「牝雞司晨」(《尚書》);黃帝曾「西至於空桐,登雞頭」(《史記》)……。可以說,雞的歷史悠久。西周有雞,有雞蛋,沒有問題。

浮山果園「西周雞蛋」的出土,對於研究西周家禽養殖、平民生活和吳越文化,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這些雞蛋,是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雞蛋實物,蛋殼很薄,保存較完整,蛋身直徑在3.1—4.2釐米左右,與現在的雞蛋相差無幾。不過,由於年代久遠,這些2800年前的雞蛋雖然重見天日,但早已石化。

有一點值得注意,西周為姬姓王朝,如文王姬昌、武王姬發,且有周公姬旦這個名氣極佳的大聖人,西周時的雞蛋未必稱謂雞蛋。2013年12月,南京博物院歷史館展出了這罐距今2800年的西周雞蛋,引發熱議。有人說像土造松花蛋,有人說是醃鹹蛋,還有人建議提取DNA孵化西周小雞,一笑。(劉秉光)

相關焦點

  • 西周陶罐出土,裡面裝滿雞蛋,2800年前的西周雞蛋長啥樣?
    浮山果園出土的幾何印紋硬陶瓿,其實就是一件平淡無奇的陶罐,但裡面裝的東西難得一見——滿滿一罐雞蛋。經專家技術測定,這灌雞蛋距今已有2800年,其隨葬年代屬於西周時期。 那麼,問題來了,西周時有雞和雞蛋嗎?筆者不妨把雞的歷史倒著捋一捋,就此最著名的聞雞起舞開始捋起。
  • 西周古墓挖出一陶罐,裡面裝滿了雞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啥味道
    雞蛋是如今最常見的食物之一,雞蛋的做法也多種多樣,總有你喜歡的做法,那麼在中國雞蛋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然而,根據考古發現,人們早在西周就已經打開它開始吃雞蛋了,因為考古學家在西周墓中發現了一個裝滿雞蛋的大壺。1974年,生產隊在江蘇省句容縣南部的福山果園發現了一個土墩。經發掘,發現這裡有十餘座古墓葬。1975年,考古學家開始挖掘。經過一個月的挖掘,挖掘工作結束了。
  • 西周古墓挖出一陶罐,裡面裝滿了雞蛋,兩千多年前的雞蛋啥樣子
    可其實雞在中國的歷史還要遠早於春秋戰國時期,據傳黃帝有十二子,分別姓:姬、酉、祁....這裡的酉就是後來十二生肖中的雞,說明那個時候就已經存在了這種動物,黃帝時期實在太遙遠,我們不好去證明那會是否有雞,可是根據考古發現,西周時人們就已經開始食用雞蛋了,因為考古學者在西周古墓裡發現了滿滿的一大罐雞蛋。
  • 江蘇發現西周墓葬,出土2800年前的雞蛋,網友:孵化西周小雞
    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座西周墓穴,出土2800年前的雞蛋,網友:孵化西周小雞!全面清理後,墓穴出土硬陶壇、原始瓷盅、泥質陶,炊具、鼎、盛食器等文物,由於出土器物較大,專家推測這些應該是存貯器,由此可以看出墓主不是普通百姓,應該是當地地位較高的人。這些出土文物中有一件陶罐備受關注,陶罐直徑21 cm,高21 cm,通身滿飾紋路,灰褐色,造型秀麗,專家命名為「西周幾何印紋四系硬陶瓿」。
  • 西周古墓發現陶罐,裡面裝滿雞蛋,2900年前的雞蛋長什麼樣?
    原來,這看起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陶罐,裡面卻大有內容,這個平淡無奇的陶罐,裡面裝的,卻是滿滿一整罐的雞蛋。這樣的場景確實是少見,要知道,這些雞蛋從西周到如今,已經歷經了2900餘年的時間了。這些雞蛋,直徑都在3.8釐米左右,和現在雞蛋個頭大小差不多,而且蛋殼薄厚均勻,保存完整無破損,真是難得一見的古代實物雞蛋。這對當時的家畜繁養和生活習俗的研究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 2000多年前的西周雞蛋
    西周陶罐出土的很多,有光素罐,也有印文罐,甚至有筮數陶罐。於是專家們開始大力研究其用途,一時眾說紛紜,講的頭頭是道,神乎其神。直到下面的東西出土了。。。。。。,證明在西周時期這樣的陶罐可以盛裝雞蛋。分析一下,不難推斷陶罐的用途是長期存放食物的容器。江蘇句容浮山果園的一座西周墓葬出土的學名為「西周幾何印紋硬陶瓿」,陶罐出土時考發現裡面裝滿了雞蛋。
  • 1974年,江蘇發現西周古墓,裡面有2800年前的雞蛋,你想嘗嘗嗎?
    文/月童1974年,江蘇發現西周古墓,裡面有2800年前的雞蛋,你想嘗嘗嗎?在江蘇的一個縣城裡發現一個古墓,這個古墓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裡面有一些陶器並不起眼,屍體經過時代的洗禮,骨頭也已經不全了,那到底是什麼引起了考古人員的注意呢?
  • 中國出土的有趣文物:圖2是2800年前的雞蛋,圖5是4000年前的麵條
    西周雞蛋。1974年,江蘇句容縣發現墓葬十多座,挖掘之後出土了部分西周時期的文物,其中的一個幾何印紋硬陶罐,更是令人驚喜。它裡面竟然裝了滿滿的一罐雞蛋,撥開歷史的塵埃,能夠見到這種如今常見的物品,卻給人無限的樂趣。
  • 考古隊挖掘西周古墓,結果挖到滿滿一罐雞蛋,網友:看著像松花蛋
    雞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食材,而且很有營養價值。不管是中國還是國外,大家都會在早上吃一個雞蛋,補充一整天需要的營養。而且不管是在學校的食堂裡還是在我們家中的飯桌上,總是會有一道經久不衰,一直深受大家歡迎的菜餚,那就是西紅柿炒雞蛋。
  • 我國已出土了三千年前的雞蛋、八千年前的雞骨
    或許是最為貼近生活,這些文物中,最令觀眾矚目的是一罐距今2800年的西周雞蛋。這罐雞蛋為1974年11月出土於江蘇句容縣南二十餘公裡浮山果園的西周平民墓葬區的一號墓。當時,墓中埋葬的屍骨大都腐朽無存,只剩下七枚人齒和兩根殘缺腿骨。考古工作者在保護性的發掘中出土了358件隨葬品,多為夾砂陶、泥質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生產工具。
  • 謠言,我國出土了三千年前雞蛋、八千年前雞骨
    或許是最為貼近生活,這些文物中,最令觀眾矚目的是一罐距今2800年的西周雞蛋。這罐雞蛋為1974年11月出土於江蘇句容縣南二十餘公裡浮山果園的西周平民墓葬區的一號墓。當時,墓中埋葬的屍骨大都腐朽無存,只剩下七枚人齒和兩根殘缺腿骨。考古工作者在保護性的發掘中出土了358件隨葬品,多為夾砂陶、泥質陶、原始瓷等生活用品,還有少量生產工具。
  • 蕃茄與雞蛋:經久不衰的一對好CP
    雞蛋,這個食材中的百搭佳品,營養豐富,老少皆宜,變化無窮,家中必備。番茄的酸甜可口與雞蛋的軟嫩香滑,使得這兩種食材的組合相得益彰。加上這兩種食材的處理都比較簡單高效,所以大受歡迎也就順理成章了。「狼桃」「愛情果」「愛情蘋果」都是它的綽號,因顏色豔麗,疑似有毒,很長一段時間只作觀賞用。直到十七世紀才開始食用,當大家發現這東西既可口又營養,於是廣為傳播。大約在明萬曆年間傳入我國,番茄的番字就足夠表明它並不是我們這土生土長的植物。但現在,中國是世界上番茄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多的國家,年產量約5500萬噸,山東、新疆、內蒙古、河北、河南、雲南、廣西、寧夏等,是我國番茄種植的主產區,非常廣泛。
  • 江蘇丹陽現西周時期吳國遺址 建於2800年前(圖)
    丹陽發現「吳國第一城」  建於西周,會是「泰伯奔吳」之地嗎?  2800多年前,為了給弟弟讓位,周太王的大兒子泰伯來到了被稱為「荊蠻」的江蘇地區,帶來了中原的文明,建立了吳國。考古隊從城牆內找到的陶片最早的是西周早期,離泰伯奔吳的時代很近,但是這些陶片也可能早就埋在土裡,後來在築城取土時混進了城牆裡。現在可以肯定葛城不晚於西周中期,但它最早築於何年,由何人所築還是一個謎,需要對城內進一步考古發掘。
  • 2800年前的西周「第一豪車」重現雄風
    上萬片綠松石鑲嵌裝飾、青銅輪牙、四馬同色……7月30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經過文物保護人員幾年連續不斷的保護修復,寶雞岐山縣周原遺址賀家村2014年出土的「青銅輪牙馬車」,已於近日清理保護完畢,這輛2800年前的西周「第一豪車」重現雄風。
  • 為何考古人員最怕在古墓發現雞蛋,這裡面有啥隱情?專家:碰不得
    當然,除卻那些滅絕人性的殉葬制度,大部分出土的陪葬品還是有其積極意義。在史學家探究歷史的進程中,它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時間最久遠的古代雞蛋當屬出土於江蘇的,距今2800多年前的一座西周古墓中的一壇雞蛋。
  • 西周「第一豪車」是啥模樣?2014年出土的「青銅輪牙馬車」清理保護完畢
    上萬顆綠松石鑲嵌裝飾、青銅輪牙、四馬同色……昨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布消息,經過文物保護人員幾年連續不斷的保護修復,寶雞岐山縣周原遺址賀家村2014年出土的「青銅輪牙馬車」,已於近日清理保護完畢,這輛2800年前的西周「第一豪車」重現雄風。
  • 為何考古人員最怕在古墓發現雞蛋,這裡面有啥隱情?專家:碰不得
    當然,除卻那些滅絕人性的殉葬制度,大部分出土的陪葬品還是有其積極意義。在史學家探究歷史的進程中,它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考。 時間最久遠的古代雞蛋當屬出土於江蘇的,距今2800多年前的一座西周古墓中的一壇雞蛋。
  • 古墓裡挖出一罐2500多年前的雞蛋,竟完好無損
    羊城晚報 今天2500多年前的雞蛋長啥樣?3月25日,江蘇溧陽一座大型土墩墓中挖出了一罐春秋時期的雞蛋,儘管2500多年過去了,但雞蛋被發現時依舊完好無損。△這罐雞蛋2500多歲了土墩墓是江南一帶特有的葬俗,以中心點為圓心,向外擴張,葬整個大家族,至今已經發現了上萬座。△子午墩11號墓的全景據了解,上興鎮的土墩墓目前已經發掘多座,發現雞蛋的這個土墩墓名為子午墩。
  • 雞蛋花果到底長啥樣? 罕見!外形酷似羊角(圖)
    閩南網11月30日訊 見過雞蛋花,但你知道它的果實長什麼樣嗎?昨日上午,泉州市公園管理中心官方微博「@泉州公園」發了一條微博:泉州鄭成功公園大坪山上的雞蛋花樹結果啦,微博上說,雞蛋花樹結果極其罕見,需要特殊的地理環境。
  • 從出土的西周青銅器,窺探燦爛的西周青銅器文化
    ,象清道光年間出土於寶雞的虢季子白盤,長130.2釐米,寬82.7釐米,高41.3釐米,是迄今所見最大的西周青銅盤。1976年出於臨潼縣零口的周武王時期的利簋,是至今發現有確切年代記載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在周原地區,更有集中於窖藏中的大批西周青銅器不斷被發現。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岐山縣任家村發現的一處窖藏,出土青銅器竟達120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