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物質欲望俘虜的檢察長
——白銀市白銀區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書記、
檢察長楊世華嚴重違紀違法案剖析
「我成了白銀市第一個被紀委監委審查調查的檢察長……」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人民檢察院原黨組書記、檢察長楊世華,在懺悔書中這樣寫道。目前,楊世華因嚴重違紀違法被開除黨籍和公職,其涉嫌犯罪問題已被移送檢察機關依法審查起訴。
從小時候的缺吃少穿,到工作後的追求錢財,作為熟知法律的司法工作人員,楊世華腐化墮落的軌跡,當令人深思、警醒。
長堤潰決,始於「小節」
楊世華出生在會寧山區一個農村家庭,小時候經常過著缺吃少穿的生活,內心深處對過上有錢人的生活充滿了嚮往。工作後,一家人省吃儉用,過上了「私人無債務,銀行無貸款,家中有餘錢」的日子。
然而,隨著職務的升高,楊世華逐漸抵擋不住誘惑,開始痴迷追求錢財。「穿衣服開始講究牌子了,拿手機也要高檔的……」超越正常需求和消費能力,過度追求物質享受,成了楊世華人生長堤潰決的一蟻之穴。
楊世華在擔任基層檢察院一把手期間,一些商人老闆看中他手中的權力,以飯局為平臺與他拉關係、套近乎。於是,約請他大吃大喝的商人老闆逐漸多了起來,2013年至2015年,商人邵某就宴請他10多次。「請他吃飯,就是為了拉近關係,好做生意。」邵某坦言,他每次宴請都用高檔菸酒。
另經查實,楊世華一次在北京培訓期間,還接受老闆的安排到景區遊玩。
楊世華甘於被圍獵。2011年至2019年,楊世華違規收受他人所送菸酒、服裝、電子產品等禮品、禮金,折合人民幣共計9萬餘元。
幾頓飯、幾杯酒、幾個紅包、幾件禮物,這些在楊世華看來都是「小節」。但是,缺口一旦打開,不及時防堵,決堤就成必然。
貪慾決口,再難回頭
2012年4月,楊世華任白銀市靖遠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面對組織的信任和重託,楊世華本應倍加珍惜、奮力回報,然而,他卻被金錢和物慾迷住了雙眼,胃口越來越大,在違紀違法的道路上也越走越遠。
第一次收受工程項目承包商張某的20萬元,楊世華有過猶豫。「當我把它(錢)放在辦公室套間的柜子上仔細看的時候,心臟跳動的聲音好像整個房間都能聽到,怎麼辦?退還是收?」這是楊世華講述的當時的情形。
但最終,楊世華給自己找到了收錢的「理由」:「自己為單位操了這麼多心,就當享受了一下補助」「我不說,他不說,別人不會知道」……
2012年至2019年,楊世華累計收受賄賂147萬餘元。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的那些「朋友」,之所以如此大方送錢送物,是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楊世華為他們的項目打招呼,「盡心盡力」協調有關事項。
2014年以來,楊世華幫助邵某拿到了多個工程項目。邵某投桃報李,先後送給楊世華數十萬元。
為購買高檔轎車,楊世華以有急事需資金周轉為由,分兩次向商人雒某某「借」款40餘萬元。此前,雒某某承包了楊世華擔任領導的檢察院的工程項目。
深陷泥潭,回頭已難。
悔之晚矣,當以為鑑
在得知組織調查自己後,楊世華給有關人員打招呼,想憑著在檢察院工作28年、歷任兩地檢察長、熟知法律知識的資本,對抗組織調查,以混淆視聽、矇騙過關。
他在指使人轉匿部分違法所得的同時,分別給張某某、魏某某、邵某打電話,訂立攻守同盟。
接受審查調查之初,楊世華表面上顯得很自信地說:「我沒有幹過任何違紀違法的事」。
法網恢恢。楊世華終究不能逃脫紀法懲罰。他在《懺悔書》中寫道:「我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好悔啊!』」「我最想要的就是後悔藥,可後悔藥又在哪裡能找到呢?」
回顧自己的違紀違法行為,楊世華總結出「四個了」:「思想認識不明確,誤入歧途走偏了;理想信念不堅定,忘掉初心走反了;為民情懷不深厚,脫離群眾走遠了;違反法紀不收手,觸碰底線走錯了。」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深以為戒。
執紀者說:
內無妄思,外無妄動。從楊世華案來看,其所做所為正是對物質享受不知止,千裡當官為吃穿心理作祟的結果。廣大黨員幹部要以楊世華案為戒,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價值觀,清醒認識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始終恪守「當官就不要發財,發財就不要當官」,自覺做到淡薄名利、修身慎行,清廉自守,切實為黨和人民多做事、做好事、做實事。
END
來源/甘肅紀檢監察網
更多爆料請關注醉美大甘肅
聽說老鄉都在看
小編想拜託老鄉們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