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家鄉》明明是一部喜劇電影,為什麼觀眾笑著笑著就哭了。
它到底有著怎樣的魔力,讓觀眾能夠笑中帶淚,而哭過之後又能會心一笑呢?
又是什麼樣的魅力,上映7天票房就能破17億呢?
《我和我的家鄉》為什麼會在爭奪如此激烈的國慶檔殺出一條血路呢?
國慶檔「量身定製」影片
《我和我的家鄉》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它完美的契合了國慶檔這個檔期。
相對於同時期上映的《姜子牙》《奪冠》《急先鋒》來說,很顯然與為國慶檔而量身定做的《我和我的家鄉》相比,這3部電影的競爭力實在是弱了一點。
此外,因為去年同類型的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獲得了國慶檔的票房冠軍,也受到非常多觀眾的喜愛。作為《我和我的祖國》的姐妹篇,《我和我的家鄉》在宣傳中也獲得了非常多觀眾的關注。所以,這部電影也是觀眾期待已久的。
100多位電影明星參演
《我和我的家鄉》匯集了幾乎中國電影界所有的電影明星,葛優、黃渤以及陳思誠的《唐人街》組,徐崢、鄧超以及沈騰和馬麗的開心麻花組,總共參演的明星達到了100多位,光這個陣容就已經是觀眾買票進入電影院的理由。
此外,由於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大部分人「喪」的情緒亟待需要一個出口來釋放自己,比如一部喜劇電影。所以,葛優、王寶強、沈騰、馬麗等自帶「笑點」的喜劇演員的參與,也讓觀眾對於這部笑點滿滿的電影垂涎已久。
張北京(葛優)和二舅聯手上演的雙簧、雷佳音「憋」出來的大頭、沈騰和馬麗之間的「網絡延遲」,都讓影院裡充滿了歡快的笑聲。在歡笑聲中,人們的身心得以放鬆。
笑中帶淚的劇情呈現
正是因為影片讓觀眾有笑有淚,本片的「主旋律」色彩並沒有以濃鬱的方式表現出來。有人說,這部影片裡藏著一張「十三五」的成績單,這樣的說法一點也不誇張。
比如,醫保卡保障老百姓健康的重要作用,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鄉村扶貧事業取得的重大成果,鄉村教師的無私奉獻精神,物流技術為鄉村經濟帶來的幫助等等。
雖然表達的是如此宏大的主題,但沒有讓影院裡的觀眾感到一絲一毫的枯燥和乏味。在現實生活中取材,講述現實背景和實際的家鄉生活,這樣植根於現實的故事更有共情力,更多依靠情節、人物本身,避免口頭說教,也更容易令觀眾接受。
幽默的表達方式和接地氣的情節不禁讓觀眾自掏腰包,紛紛走進影院支持這部影片。
家國情懷的情感共鳴
家鄉,承載的是每一個人的美好記憶。那裡,有屬於每個人的家鄉味道,有小時候趟過的河、爬過的樹,還有熟悉的鄉音和最最親愛的家人。
國與家,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所無法割捨的一部分,也正是因為不可分割,在疫情的衝擊下,才有那麼多不遠萬裡想要歸國的人;才有無論風雨都要和家人一起過春節而趕春運的人。
不管是《我和我的祖國》還是《我和我的家鄉》都會得到影迷們的強烈喜愛。因為這裡包含著每個人對國與家的情感共鳴。
因此,相比於同是十一黃金周上映的《姜子牙》、《奪冠》等影片,《我和我的家鄉》更容易和每一位觀眾有緊密的連接,也更能夠和觀眾對國與家情感的契合。
不管是選擇在國慶檔上映,還是影片接地氣的情感表達,以及通過用有趣的方式弘揚主旋律,激發觀眾對於各自家鄉的情感,《我和我的家鄉》都能將觀眾拿捏的死死的。所以,這也是《我和我的家鄉》僅上映7天票房就能突破17億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