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手魚友養魚過程常見問題匯總及基礎養魚流程教程基礎篇

2020-12-13 見聞思想

大家好,這裡是見聞思想,每天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關於新手魚友在日常養魚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這裡進行了一下匯總,總共分為六個階段進行詳細解答,同時這六個階段也是新手魚友在日常養魚過程中一個初級階段養成的完整閉環。下面簡單介紹一下這六個方面:第一個方面:開缸養水階段的注意事項;第二方面:如何挑選健康魚;第三方面:新魚入缸需要注意的事項;第四方面:日常飼養過程中常見的問題;第五方面:水質的日常維護和管理;第六方面:魚病預防和治療

第一階段,開缸養水:俗話說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萬事開頭難,接下來我將分為七步為大家介紹如何開好缸養好水。第一步確定所養觀賞魚的大小:這裡的大小指的是成年後魚只的大小。第二步:確定飼養觀賞魚的目的:觀賞為主還是繁殖為主。第三步:魚缸的選擇:依據上兩步確定45/60/1.2米大小的魚缸以及魚缸的數量(主缸,繁殖缸,治療缸,隔離缸/暫養缸/困水缸桶)。第四步:魚缸養魚的五大件:第一大件:過濾器材(水妖精/瀑布過濾,水泵/滴流盒/上過濾,底濾系統)其中「泵」是整個過濾系統的心臟,一定要注意:流量/量程/品牌。第二大件:加熱棒(主加熱棒/備用加熱棒)恆溫系統的建立,適當大一些,水溫的維持會比較恆定。第三大件:溫度計一般的即可,建議多備幾個。第四大件:增氧泵,關注氧氣量及瓦數,其次是靜音方面第五大件:魚缸燈,注意瓦數和色度。第五步:過濾形式的設計:一,濾材的選擇分為通用型和功能型濾材,棉類等物理濾材和陶瓷環細菌屋等生化濾材及活性炭屬於通用型濾材,麥飯石/火山石/沸石和珊瑚骨及欖仁葉等功能型濾材,後一種會影響到水的PH即酸鹼度。二,瀑布過濾/水妖精適用於低密度小型魚缸及草缸蝦缸幼魚缸;上滴流盒及上濾適用於中型魚和中密度小型魚/混養缸;底濾魚缸適用於大型魚及較大密度的魚缸。第六步:養水階段分為三段:一,困水階段:通過爆氧,過濾,添加營養液等方式一方面促進水中有害氣體的外逸,另一方面使水中的有害雜質經過過濾沉澱等方式去除,所以期間可以少量抽底排水在適當少量加入新水。二,菌群初步建立,水質有活性,不再是清澈無物的狀態,三,闖缸魚試水,飼養大型魚建議放少量該種魚或者其配魚創缸;小型魚則放養少量所要養的魚創缸。第七步:水質平衡狀態測試:1.魚只數量測試,少量加入魚只,水質短暫渾濁後恢復正常水色2.增加投餵量,水質依舊可以很會恢復。以上均證明水質穩定建立完成

第二階段,選魚階段:分三步走。第一步了解想要飼養魚只的生活習性(網絡,魚友,魚店等途徑)。第二步水族店選魚1.觀察整缸魚的狀態,魚缸有死傷病弱魚慎買/魚只外貌(遊姿/群遊/攝食/眼鰭鰓/魚體外傷等方面慎買)/魚店老闆實誠與否,是否聊得來,選中則裝袋充氧帶回。第三步魚友手中接魚,魚體正常/魚友飼養習慣,餵食,換水和水質(PH/溫度)

第三階段,新魚入缸:分為入新開缸和合缸兩方面。第一方面入新缸過溫,整袋(不要拆開袋子)放入魚缸半小時以上,以溫差為準,溫差大則時間延長/溫差小則時間可短些(20分鐘以上)。過水,打開袋子將魚蝦放入暫養缸內,使用主缸內水滴流緩緩加入,儘量緩慢就可以,待水體為原袋水體兩三倍即可,期間最好打氧。入缸,過濾增氧設備正常開啟,魚只撈出用手捂住魚網放入缸內,靜養停食兩天,第三天可試探性餵食,切忌一定要少量緩緩增加餵食量,每天定時定位少量餵食,一周左右餵食正常定量,每天可餵食一至兩次為佳。第二方面入老缸/合缸,過溫過水同上,老缸水接至暫養缸,新魚入暫養缸飼養,期間每日兩缸水少量互相添加,養至一個月左右,魚只狀態良好即可合缸

第四階段,日常飼養:一,大中小型魚分養成為主和繁殖為主,兩者同樣注意水質(PH/GH),水溫(大多是25度左右即可),日常餵食:定時定量定位(魚食最好多種營養搭配,葷素和活食相結合),繁殖為主還需要注意公母的比例問題(孔雀魚公母1:3,迷你鸚鵡魚自行配對等等)二,魚食選擇,分為活餌:豐年蝦/水蚤/紅蟲/線蟲/小魚蝦等注意食物來源即可,不用過度消毒殺菌,否則不如選擇冰凍魚蝦蟲。人工飼料:植物性餌料(螺旋藻/海藻/豆類/小麥等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餌料(魚粉/蝦粉/骨粉等),礦物質元素(沸石等含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的添加成分),以上依魚兒的生活習性選擇性餵食

第五階段,水質日常維護和管理1.換水:原則上以魚只狀態/水質/水溫為依據,其中若有一項不穩定可適當換水平衡。2.換水方式:抽底換水,滴流進水穩妥。3.季節換水:夏季每次1/3,每周2次,溫差不大可沿缸壁緩緩加入;春秋冬季每次1/4,每周一次,滴流換水穩妥。

第六階段,魚病預防和治療。魚病誘因;水質(沒有困水/水體過老),溫差過大,體質過於敏感,打鬥及意外傷,治療時最好治療缸單獨處理,如果整缸都有表現則以老三樣為先(可以升溫不換水,可以換水不加鹽,可以加鹽不加藥),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需要提醒,不要急,等待是最好的治療方案。常見魚病誘因及藥物如下:1.白點病,溫差多大引起,緩慢升溫,每天可緩慢升溫2度,維持28度以上觀察三天以上會有效果(藥物可使用白點淨及甲基藍,不建議使用該方法)2.打粉病,水體過酸引起,加入珊瑚骨等鹼性魚缸濾材,靜等一周可有療效3.水黴病,傷口感染,水質變差,低溫等等引起,致病因子至今無確切共識,可使用水黴淨/孔雀石綠/硝酸亞汞/亞甲基藍/二氧化氯等,輕微水黴病有一定療效4.腸炎,餵食量不定/食物不潔淨水質敗壞等,治療方法:改善水質,食物浸泡蒜汁/土黴素5.魚體外傷,病因:打鬥/跳缸/缸內有尖銳物/撈魚不當等等。治療方案:慶大黴素/黃粉塗抹傷口6.寄生蟲,病因:不潔淨食物/新魚帶入等,治療方案:腸蟲清/甲硝唑/大白片7.蒙眼,水質不潔,適當換水增強過濾8.炸鱗,冷水刺激/細菌感染/腸炎腹脹,相對應的方法是升溫維持水質/隔離殺菌藥物藥浴/減少餵食維持水質靜等

以上為本人在養魚過程中走過的溝溝坎坎,坑坑窪窪,還好有很多魚友不吝賜教,幫助我度過了這個最初的階段,沒有讓我在感情消耗完之前,就有了一定的養魚樂趣和成就感。最後我再次真誠的感謝他們,同時也真誠地對各位新手魚友說一句話:養魚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戒貪戒嗔戒痴,讓養魚使我們的生活更加向上,更加豐富,更加美好,再次謝謝大家。

這裡是見聞思想,每天分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

相關焦點

  • 養魚先養水,養魚新手做到這三點,維護出一缸好水不再難
    新手養魚,魚動不動就生病,始終養不出好狀態,其中原因多半是因為水質出了問題,養魚先養水是新手應該知道的最基本的道理,懂得如何把水質維護好,少走彎路,很多養魚遇到的問題都迎刃而解。老孫建議新手養魚,就從自來水開始,哪怕你家裡能很方便取得井水、河水、湖水、泉水、純淨水等水源,也先不要用。自來水是遵循嚴格標準淨化後的,而且,無數魚友實踐證明,自來水養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如果其他水源水質本身就有問題,不適合養魚,新手碰到了這種水源,只會徒增養魚的難度。第二點,會合理開缸。
  • 新手養魚,如何解決魚缸換水的難題?我把這些方法告訴你
    新手養魚,如何解決魚缸換水的難題?我把這些方法告訴你養殖觀賞魚是要去經營的,所謂有付出才會有收穫,養觀賞魚也是,在養魚的過程中你也能體會快樂。不管你用多貴的水族箱養它們,養魚要有的這幾個步驟是不能少,如餵魚、換水、觀察。
  • 新手養魚,需要準備哪些裝備?
    大家好,我是小傑,歡迎各位閱讀「魚我所魚也」的本篇文章,將竭盡所能解答寵物飼養的常見問題。上一篇文章說過了如何挑選適合新手飼養的觀賞魚種類,本篇將告訴魚友們養魚前,需要準備哪些設備。雖然古法養魚可以只通過換水就能養好魚,但是殊不知缸裡的魚 植物 底泥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善的生態鏈了。對於家庭魚缸飼養的觀賞魚,很難達到這個境界。所以有一套完善的過濾系統很重要,常見的過濾分為兩種,一種是上慮,一種是底濾。基本上大家買到的成品缸都是上慮的,底濾新手暫時不推薦。
  • 養魚新手對魚病防治的正確處理方法,資深魚友多年經驗分享
    大家好,我是老孫,關注我,每天分享實用的養魚知識與技巧。您的關注、評論、轉發、收藏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本期是新手養魚不死魚系列的第二期,老孫主要和大家聊一聊,新手養魚過程中,魚生病了,該如何正確應對。老孫魚缸中的金魚很多新手都是買來新缸,把魚放進去,過不了幾天,魚的各種問題就來了,什麼趴缸、身上有白點、魚鰭有血絲、頭瘤有分泌物、身上長黑斑、長白毛、魚鰭分叉、翻肚等等,這時候,開始著急
  • 一位老魚友總結出,新魚友養魚的10大錯誤行為,可以對號入座了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在養魚老道昨天的一篇文章中,和大家談到了,關於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偏聽偏信的理論問題,很多老魚友對此表示紛紛贊同,因為文章的篇幅有限,某些理論也未必完全能夠把正反兩方面的問題全部解析的那麼透徹。
  • 新手養魚,謹記這幾點才能不死魚!
    養魚本是一種樂趣,如果一不小心發展成負擔,那就得不償失了!尤其是新手養魚,初窺門徑,在一些基礎知識上下點功夫還是有必要的!養魚嘛,用我自己的觀點來說就是慢工出細活,慢慢來一步一個腳印的,多學多問少折騰,如果只是純粹玩玩,給家裡添點裝飾啥的,養點皮實耐看的熱帶魚就挺好。
  • 一位魚友養魚信條,但凡能用換水解決的問題,那都不是問題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 一位養魚多年的魚友,給我分享了一個自己的養魚信條,希望推廣給各位新魚友,予以借鑑。
  • 給養魚新手的一些建議,希望大家少走彎路!
    在水族圈,很多新手養魚往往是都是一時興起,可是在沒有一定經驗和耐心的前提下,往往是魚財兩空的結果。以下是給新手朋友的一些建議,希望大家能少走些彎路,早日養出一缸讓別人羨慕的觀賞魚。1、如果決定要養魚,先別急著買魚缸買設備,而是先到各個水族論壇潛潛水,惡補一下養魚的基本知識。養魚雖說是一種興趣,但是也需要花銀子和精力的。比較出名的論壇有南美水族、龍巔水族等等,無論你打算養什麼魚,上邊都有很齊全的基礎知識。
  • 養魚新手必看!親身經驗,值得借鑑!
    現把我的感受對新生(新手)說一說:一、看帖就是賺錢,有理論基礎才能感受養龍的快樂大家都是成年人,都具備自學的能力。論壇內有前輩們花費了很多心血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知識和經驗,在你們決定養龍魚之時,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請一定在壇內多看帖,特別是精華帖。等你經過了這樣一個學習階段,才相當於拿到了養魚駕照,再上路不晚。
  • 魚友養魚看似所有因素都考慮,唯一起決定性的一點,根本沒注意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關於飼養密度問題,養魚老道幾乎是天天在強調,有的魚友說,看到魚店裡那麼多好魚,不買手就癢,這個問題我也理解,我也不是沒有買過的,最後不還是送回了魚店?
  • 新手養魚常犯的幾個錯誤,一定要注意!不然很難把魚養好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養魚已經變成了非常普遍的事情,很多人家中都會養幾條魚來裝飾自己的屋子,閒暇無事的時候也可以和魚一起玩耍,放鬆心情。可是,不少養魚的新手在養魚的時候都會犯很多錯誤。今天,小編就和大家總結一下萌新養魚常犯的幾個錯誤都有什麼,一定要銘記於心!
  • 新手養魚,冬季適合養什麼魚?我來告訴你
    冬季養魚選好魚是關鍵,對於新手養魚的人來說,冬季養魚還是要選好養魚的種類,這樣就能少走一些彎路。冬季養魚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不僅可以用來觀賞,而且讓寒冷的冬季多了一份暖意,多了一份生機。將魚養在家中,也能緩解視力,通過觀察魚讓人在一定程度上放鬆心情。
  • 是不是某些老魚友,養魚跟不上時代了,養成一個好習慣也有錯?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剛才一位魚友提出疑問,說是自己的魚缸內青苔、褐藻過多,魚已經撈出來了,有什麼藥物可以一次性清除?看到這樣的問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兩個字:擦去。
  • 給養魚新手推薦的兩種熱帶魚混養搭配,好看好養還不貴
    新手養魚在最開始的時候肯定都希望自己能飼養一些好養的觀賞魚,用一些不是那麼「嬌氣」的觀賞魚練練手也能更好的為以後入手一些相對有難度的觀賞魚打好基礎。而撇開養魚新手來說,想要飼養一些皮實一點的觀賞魚的人其實也有很多,因為在眾多魚友裡面不是人人都有時間去在養魚這件事上深究的!而實際上這類人群在飼養觀賞魚的人裡面至少佔據了五成,工作或者學習讓這部分魚友並沒有太多時間去對付一些飼養起來相對不那麼「友善」的觀賞魚。
  • 新手養魚怎麼快速培養硝化菌?這幾個條件不能少
    新手養魚怎麼快速培養硝化菌?這幾個條件不能少養魚關鍵的是養好水質,但是在養水的過程中也少不了培養硝化菌這個步驟。新手魚友可能不知道硝化菌是一個什麼概念,在這裡我就簡單的給大家普及一下。硝化菌其實就是一個保持水質的好幫手,平時養魚的過程中,缸中會有許多排洩物和殘渣,這些東西堆積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氨,我們都知道氨是有毒的,若是長時間不處理,對觀賞魚的健康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硝化菌會將氨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毒性,利於缸中的觀賞魚生長。它是一種好氧性細菌,在有氧的水中生存。硝化菌只要給它適宜的條件就可以培養出來,它廣泛存在自然環境中。
  • 新手養魚,可以這樣入門
    學會養魚的第一步,不是買魚缸!學習養魚的第一步,根本就不是買魚缸,更不是買魚,而是學習養魚知識。你先去當地水族市場逛一圈,看看到底你喜歡哪一種觀賞魚。市面上常見的觀賞魚有金魚、錦鯉、龍魚、七彩神仙、燈魚、鬥魚,也有不常見的三湖慈鯛、食土鯛、大型加拉辛、中國原生魚、美鯛等,甚至包括特別燒錢的海水魚。
  • 所有養魚專家都有新手階段從隨便玩玩到真心愛魚再進階到養魚達人
    所有養魚專家都有新手階段,從隨便玩玩進階到真心愛魚再進階到養魚達人。這三個階段的知識儲備及經驗積累都不同,今天小編就簡單來講一講每一個階段需要注意的重點。愛魚但是不懂魚階段這個階段愛魚但不懂魚。這個時候的魚友們其實只是欠缺一些基礎知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許只需要幾天時間就會轉化為錦鯉發燒友。
  • 家中養魚,清潔水的6種方法,分享給魚友
    茶前飯後看文章,柳絮教您來養魚,許多朋友在養魚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渾濁的水質,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對魚也會產生許多不好的影響,我們在養魚過程中遇到這種問題應該怎麼辦呢?今天柳絮就來和大家講一講清潔水的6種方法!
  • 自媒體有關觀賞魚的文章對於養魚新手一定會有幫助,誰說沒用?
    3、所以說在媒體上一篇文章最多也就是一兩千字,誰也不可能會把一個問題講得有多全面,無論是哪篇文章都一定會有所偏差和不足,因此就出現了大家愛去爭論的局面,適當的爭論並不是壞事,但是如果因為此事發展成互不尊重、互相抬槓,那就很沒勁了,也違背了我們飼養觀賞魚的初衷。
  • 老一輩早就告訴我們的養魚真理:養魚先養水的真相,其實是在養心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想,我們總說養魚先養水,可是水族圈裡頭又有幾個人能定義「養水」?又或者說,養水其實從未被定義過,它只是一種說法而已,可是這又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胡亂吹噓的一種概念而已。 之前,我寫過很多關於養魚養水的文章,而且在『養魚說』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以養水為主題開始的。時至今日,依然不斷有新的朋友開始關注養魚說,之前的文章想再翻出來也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