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來了?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全國各地餐飲企業復工復產也加速了進程,而人們心底被壓抑已久的消費欲望也逐漸被點燃。近日,山東濰坊一家烤肉店復工,顧客打電話直接"來一本兒",意思就是整本菜單全點一遍。
烤肉店老闆一開始以為是惡作劇,後來確認無誤後,三個人忙活了3個小時才搞定這一大單,老闆親自開車送貨上門。顧客袁女士表示,這頓外賣花了1000多元錢,全家8口人都吃不完。
除了燒烤,火鍋店的生意也火爆。3月12日海底撈85家餐廳恢復營業,記者了解發現,海底撈大部分恢復營業的餐飲出現了顧客爆滿的情況。另外,大龍燚的廣州門店也出現了有序的排隊現象。
自疫情爆發以來,餐廳受到影響沒有辦法正常營業,消費者只能宅在家裡不能出門聚餐、吃飯、消費。在顧客「豪氣」的點餐方式以及海底撈復工當日顧客即爆滿的繁華景象背後,也讓不少餐飲從業者有了新的思考:「餐飲行業的報復性消費要來了嗎?」
對於這些現象,有業內人士分析,儘管目前消費市場出現了回暖跡象,但這不能直接證明疫情過後會有報復性消費。而銀河證券分析師周穎也指出,疫情的持續,可能會使相當一部分人群收入及預期收入明顯降低。
2月25日,華商網在微博上發布的一項關於《疫情結束後,你會進行「報復性消費」嗎?》投票結果顯示:總計20.7萬人參與的投票中,僅有3.1萬人表示會買買買,剛剛接近15%。有14.3萬人明確表示「不會,該幹啥幹啥」。
點讚高的評論裡,網友紛紛表示「報復實力不允許。」
所以,即使消費者再想「報復」,但實力也不允許,相當一部分人群,一段時間內整體消費能力有所降低,疫情結束後的消費觀念會變得更理性。
即便在疫情控制後,會出現一些報復性消費行為,但報復性消費只屬於少數人。對於大多數餐廳而言,與其說這是報復性消費,還不如說是「補償性」消費行為。而且這個補償的窗口期很短,在消費者把該喝的喝上,該吃的吃上之後,被壓抑的消費欲望得到釋放和補償之後,整個餐飲市場就很快會恢復到理性期。
(文章綜合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