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隨風飄散會傳播病毒?「科學」流言榜告訴你真相

2020-12-17 浙江在線

2020-04-18 06:46 |中國婦女報

國內疫情趨於平穩,但與疫情相關的一些「流言」還在傳播。近日,北京市科協、北京市網信辦等部門聯合發布了最新的「科學」流言榜,對這些錯誤信息予以闢謠。

謠言1:柳絮導致跨區域傳播

真相:正常情況下,柳絮攜帶新冠病毒並導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極低,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柳絮能傳播新冠病毒,必須滿足以下條件:較大數量的病毒顆粒附著於柳絮上;這些病毒必須具有較強感染活性。

新冠病毒濃度最高的地方,一般是集中收治大量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或者集中存放患者或病毒汙染的醫療垃圾區域。根據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指南的要求,患者會儘量被安排在負壓病區或病房內(汙染空氣不能逃逸到環境中的區域),被汙染區域會定期消毒,病區的汙染空氣需要經過處理後才能排放,醫療垃圾也需要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很難出現大量病毒附著在幾米甚至十幾米高柳絮上的情況。

如果在極低機率下部分病毒逃逸到環境中,又碰巧遇到了一棵大柳樹,病毒也很可能會被自然通風迅速吹走稀釋掉。萬一還有一些頑強病毒緊緊依附於柳絮不肯離開,只要經過幾個小時到1天,病毒也就不具備感染活性和能力了。

謠言2:紅外線測溫儀傷身

真相:由於防疫需要,在很多公共場所,紅外測溫儀都成了標配。於是,如紅外線測溫儀頻繁照射,眼睛會傷害視網膜引起眼病等謠言隨之而來。對此,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表示,從紅外線測溫儀的工作原理來說,測溫儀不是對人體發射紅外線,而是接收我們身體發出的紅外線熱輻射,對眼睛和身體都是沒有傷害的。

謠言3:可用家庭版自測試劑盒

真相:前不久,一款號稱在家就能自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檢驗試劑盒,在微信朋友圈中露面。賣家宣稱,在家指尖採血後,只需要15分鐘,就能檢測出自己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肉眼即可判斷。

對此,北京市藥監局提示,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暫未有家用版,不要輕信「微商」虛假宣傳。雖然新冠病毒目前還不能實現自測,但相關研發正在進行。目前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批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11個,都不能家用自測,均需要具備PCR實驗室及專用設備的醫療機構才能完成檢測。

流言4:喝鹽水、溫水或醋可以消滅病毒

真相:新冠病毒經呼吸道進入人體,主要侵害部位是肺部。目前沒有研究證據表明,病毒會在咽喉部位停留4日才進入肺部。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喉嚨疼痛」未必是感染新冠病毒特有症狀。而且,鹽水、醋和清水對病毒本身並沒有殺滅作用。目前對新冠病毒有效的消毒方式只有醫用75%酒精、紫外線以及含氯消毒劑等,這些消毒劑均屬體外消毒用品,其消毒機制與體內消毒並不相同。

流言5:超市內蔬果和肉類被挑來揀去,容易傳播新冠病毒

真相:目前沒有研究證明,病毒能夠在瓜果蔬菜肉類等食品上存活,也沒有因為食用了被「汙染」的蔬菜瓜果而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世界衛生組織2月21日發布的一份文件指出,根據SARS和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的研究經驗,冠狀病毒並不通過食物傳播。新冠病毒主要傳播途徑依然是飛沫和接觸傳播,無須過度恐慌。

新冠病毒對熱敏感,在56度的環境下30分鐘就能滅活,而沸水或炒菜溫度往往達到了100度甚至更高,病毒立刻就被殺死了。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高溫烹飪正是消滅病毒的最佳「利器」。水果的衛生問題也不必擔心,因為不少水果如橘子、香蕉等,本身都有表皮,能夠隔絕病毒的入侵。如蘋果、鴨梨等無表皮水果,在食用前最好削去果皮,用清水洗乾淨後再食用。在疫情防控時期,應多吃熱食、熟食,多選擇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容易燒熟煮透的肉類等食材。減少或不食用壽司、生魚片、白切雞等生冷食物,也要注意不購買來源不明的食品和禽肉製品。

流言6:新冠病毒可通過蚊子傳播

真相:隨著氣溫回暖,有人擔心蚊子會不會成為傳播新冠病毒的新隱患?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陳曉光認為,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陳曉光表示,病毒對宿主特異性的要求很高。目前,通過蚊媒傳播的病毒包括乙腦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基孔肯雅病毒等,但沒有證據表明,冠狀病毒可以感染蚊子,並通過蚊子傳播。即使可通過蚊子傳播的病毒,也不是所有種類的蚊子都能傳播,比如登革病毒主要通過伊蚊傳播,而庫蚊卻不會傳播登革熱。

流言7:多曬太陽能殺死新冠病毒

真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馬科表示,有紫外線燈時,在無人房間每日紫外線燈照射一次,每次1小時以上可起到消毒效果,達到56℃的溫度30分鐘也可有效滅活病毒。但太陽的照射溫度既不能達到56℃,日照紫外線的強度也達不到紫外線燈的強度,「曬太陽就能殺死新冠病毒」說法並不靠譜。

武漢市第四醫院眼科醫生楊蕾蕾提示,紫外線消毒的原理之一是使蛋白質凝固變性,特別容易造成眼角膜上皮壞死脫落。人們即便不直視紫外線燈源,在開著紫外線燈的房間待久了,同樣有可能「中招」。因此在使用紫外線燈進行消毒時,人應當離開現場,使用結束後,先通風一段時間,再進入房間。

流言8:清蒸、水煮、75%酒精、紫外線、微波爐加熱等方式均可以消毒口罩

真相:口罩的過濾層主要由聚丙烯熔噴超細纖維構成,它非常細,不耐高溫,溫度大於80度時會收縮變形,導致結構破壞,使防護效果降低。水的進入也會使過濾層中的電荷迅速消失,導致過濾效果大幅下降。

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N95口罩外表面都經過拒水處理,酒精、血液、唾液等很難滲入。因此,表面塗抹酒精難以起到消毒作用。同時,酒精會破壞口罩外層防水結構,用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血液、唾液的吸收會增強,加速口罩過濾層失效。

聚丙烯熔噴材料是一種熱塑性高分子材料,對紫外線非常敏感,接受紫外線照射後,結構會發生破壞,即氧化降解,過濾性能大幅下降。微波爐加熱也會破壞口罩內部結構,同時,如果將微波爐用於處理醫療垃圾,將不能繼續加熱食物。

流言9:鴕鳥蛋抗體等可製成抗病毒口罩

真相:近期,日本研究人員稱將鴕鳥蛋的抗體製作成過濾層並置入防護口罩中,可以徹底殺滅病毒。近期,由中國科協、衛生健康委等主辦的科學闢謠平臺已明確將該信息列入謠言範疇。日本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特任研究員張昊表示,日本市場上宣稱採用了抗病毒材料的口罩品種少說也有幾十個,其中原理更是五花八門,然而此類口罩的實際抗病毒效果卻從來沒有得到過官方衛生機構的認可,均屬於商業噱頭。

教育部產業用紡織品工程中心副主任、東華大學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系教授靳向煜也表示,目前尚無抗新冠病毒口罩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等官方機構的肯定。「目前口罩最多能做到滅菌包裝,即出廠前進行環氧乙烷滅菌處理,但在口罩短暫使用過程中還做不到主動消滅病毒。」

流言10:健康碼會洩露個人信息

真相:防疫期間,健康碼走進了很多人的生活,但近日有網友質疑健康碼會洩露個人信息。杭州安恆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劉博介紹,健康碼是根據用戶自行上報的真實數據,依託國家服務平臺統一身份認證系統,融合匯聚衛生、民航、鐵路等部門的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的防疫健康信息。技術上,在用戶上傳的個人信息頁面設置有加密措施,他人無查看權限。

劉博還表示,個人信息也受到法律保護。出於疫情防控而採集的信息,只能作為防疫使用,擅自洩露、濫用個人信息的將受到法律嚴懲。「但個人也需要加強信息安全防護意識,在掃碼同時主動識別陷阱,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冒用健康碼盜用個人信息。」劉博建議。

1587163569000

相關焦點

  • 柳樹為什麼會飄柳絮?柳絮是什麼?門前種柳樹好不好?
    柳樹是夏天的植物,一到夏天萬條垂柳迎風飄散的樣子十分好看,自古以來柳樹都有著很縹緲的稱呼,在現代柳樹被稱作為楊柳。柳絮在春季也會出現一種叫做柳絮的東西,那麼柳樹為什麼會飄柳絮呢?下面將為你解答柳樹為什麼會飄柳絮?柳絮是什麼?門前種柳樹好不好?
  • 2017十大「科學」流言榜出爐
    2017十大"科學"流言榜出爐 你中謠了嗎  人民網北京1月8日電 紫菜粉絲大米都可以用塑料製作?坐月子絕不能吹風?一滴血能「測癌」?……近日,2017年度十大「科學」流言榜揭曉,諸多流言被專家一一戳穿。
  • 春天隨風飄揚的柳絮是柳樹的什麼 春天隨風飄揚的柳絮是柳樹的種子嗎
    柳樹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樹木,柳樹同樣也可以作為風景樹,供觀賞,通常被種植在湖邊,每到花期的時候,一陣風吹過,柳樹從柳樹上就會飄出很多的柳絮,場景也是非常的好看,那這些飄揚的柳絮是柳樹的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氰化鈉毒雨上榜
    人民網北京8月27日電(記者 馬麗)8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氰化鈉毒雨、在電梯降落時跳起以自救等十條「科學流言」入榜。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 柳絮會傳播新冠病毒?醫生說,柳絮飄飄的季節,這些才是你該關心的
    綿綿四月,楊花柳絮 無論你喜不喜歡 以風為媒,漫天飛散傳播下一代的 飛絮絨毛甩也甩不掉 但是,今年的情況又與往年不同,在新冠疫情警報還沒完全解除之前,不少人擔心——這些楊絮柳絮會不會被吸到人的肺裡?飛絮是否會成為傳播新冠病毒的中介和載體?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你中…
    流言:「瞧你昨晚睡得真香,呼嚕聲震天響!」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對話,認為打呼嚕是睡得香,呼嚕聲越大,睡眠質量越高!真相解讀:打呼嚕不僅不是睡眠質量好的表現,反而會傷害身體,影響健康。流言:今夏南方暴雨頻發,會導致水汙染,使得人們吃了受汙染的西瓜,會感染SK5病毒,並致人死亡。
  • 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A、種子B、花瓣
    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A、種子B、花瓣時間:2020-05-27 00: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A、種子B、花瓣 螞蟻莊園小課堂5月27日答題答案今天是什麼?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A、種子B、花瓣?
  • 6月「科學」流言榜:聲波可以驅蚊? 小龍蝦是哈夫病罪魁禍首?
    ……2018年6月「科學」流言榜揭曉啦,看看事情的真相真的是這樣的嗎?「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塑料瓶裝水經過暴曬會致癌?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你中招了嗎?
    塑料瓶裝水經過暴曬會致癌?食用隔夜菜會導致腎衰竭?……  《9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麼說。這意味著人類在對抗新冠病毒的戰鬥中徹底潰敗,各國科學家趕製的疫苗也失去意義了。  真相解讀:疫苗的研製和推廣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比對兩次樣本中的病毒基因序列得知,這名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並不是完全相同的毒株,也就是說,該患者兩次感染的並不是完全相同的病毒。
  • 8月「科學」流言榜: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使用空氣炸鍋會致癌?
    8月「科學」流言榜來了!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使用空氣炸鍋會致癌?吃芹菜可以降血壓?真相解讀。01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真相: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目前還沒有足夠證據證明定期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輸液用的一般是活血化瘀的中藥注射劑,或者西藥中的擴血管藥物。
  •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麼說。1.流言標題:... 吃抗生素能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有1種疫苗能預防12種癌症?心臟難受,忍忍就好了?《11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 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
    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時間:2020-05-27 00: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 5月27日螞蟻莊園課堂答案 春天隨風飄揚的白色柳絮其實是柳樹的,歡迎大家來到這裡,能進來的小夥伴都有玩螞蟻莊園的,支付寶螞蟻莊園每天都會在小課堂更新一道題目
  •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你中招了嗎?
    ……《8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麼說。1高血壓是遺傳疾病,預防也沒有用真相解讀:打呼嚕不僅不是睡眠質量好的表現,反而會傷害身體,影響健康。打鼾在醫學上是一種常見的病症,叫做呼吸睡眠暫停症候群,是指響亮鼾聲、短暫氣喘及持續10秒以上的呼吸暫停交替組成,呼吸暫停,口鼻氣流停止但胸腹式呼吸仍存在,甚至會遇到幾十秒都沒有呼吸。在睡眠過程中出現呼吸暫停,會導致血中氧氣減少,而長期缺氧會影響大腦的功能。
  • 2014十大"科學"流言榜:"WiFi輻射損害健康"上榜
    ……今天,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2014十大「科學」流言榜,揭露事實真相。  1、冬天也不好過,地暖輻射竟會致白血病?  來源:入冬後,北方地區開始供暖,網上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讓那些安裝了地暖的人們頗為不安。
  • 隨風飄揚的柳絮 其實是柳樹的花瓣還是種子 5月27日螞蟻課堂答案
    問題:隨風飄揚的柳絮,其實是柳樹的?  花瓣  種子  正確答案:種子  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柳絮是柳的種子和種子上附生的茸毛,不能誤認為是柳花。  柳的花都是單性花。花沒有花被,只有一個鱗片。柳的雄花有兩枚雄蕊,兩個蜜腺。柳的雌花有一枚雌蕊,一個蜜腺。
  • 隨風飄揚的柳絮,其實是柳樹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每天的凌晨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後能領取小雞飼料,今天的問題是「隨風飄揚的柳絮,其實是柳樹的?」不知道答案的朋友不妨隨三大媽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每天的凌晨更新一道題目,答對後能領取小雞飼料,今天的問題是「隨風飄揚的柳絮,其實是柳樹的?」不知道答案的朋友不妨隨三大媽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柳絮會不會攜帶病毒?莫慌,森源環衛抑塵車還你清新環境!
    柳絮到底會不會攜帶病毒?北京新聞廣播記者就此聯繫了北京市積水潭醫院呼吸科夏國光教授,她告訴記者,柳絮不構成病毒傳播載體的條件,市民們大可不必為此擔心。白雪紛紛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風起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城市街頭巷尾的楊絮、柳絮又開始漫天飛舞,給市民出行造成困擾。4月是柳絮,5月開始飄楊絮。楊柳絮飄飛的季節又開始了。
  • 2020年8月「科學」流言榜: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使用空氣炸鍋會致癌?
    8月「科學」流言榜來了!輸液可以預防腦中風?使用空氣炸鍋會致癌?吃芹菜可以降血壓?來看真相解讀。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網信辦、首都網際網路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 7月「科學」流言榜:「西瓜+桃子」吃了致死?
    人民網北京7月29日電 (記者 魏豔)七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 6月「科學流言榜」發布 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列榜首
    人民網北京6月29日電(記者 馬麗)六月「科學流言榜」今天發布,「吃素不得心腦血管病」位列榜首。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