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曉程序速報(ID:xcxsubao),作者:Tsai,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微信「商品櫥窗」的開通門檻限制了「人人帶貨」,反倒利好了一批微商?
據新榜 12 月 18 日消息,微信商品櫥窗功能正在內測!在關注公眾號「微信轉帳助手」後,部分用戶可以通過發送「櫥窗」獲取開通資格。
開通商品櫥窗後,用戶可便捷發布多個商品信息,一鍵轉發、分享給顧客自助下單,還可自動統計訂購記錄。
人人帶貨?哪這麼容易
商品櫥窗,聽起來是不是很熟悉,大家現在腦子裡浮現的第一個產品,大概率是抖音櫥窗。而此前,抖音櫥窗就因為零門檻引起一片譁然,甚至有人認為開啟了「人人皆可帶貨」的新時代。這次也不例外,同樣有商家叫囂人人帶貨時代即將到來。
「人人帶貨」的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其實很骨感,在曉程序速報(ID:xcxsubao)看來,微信「商品櫥窗」離人人帶貨時代還很遠,理由有三:
第一,開通門檻限制。微信內測「商品櫥窗」的消息出來後,不少用戶都在嘗試開通,但結果差別很大,極少數「天選之子」獲得內測資格,一部分人收到「功能正在小範圍內測,多使用微信轉帳收款可儘快獲得資格」,大多人的回覆消息則石沉大海(我就屬於石沉大海的)。
在與部分用戶溝通過程中,我們發現月轉帳 1 萬的用戶基本沒收到內測資格,看來這功能開通的門檻有點高(部分用戶調侃道月流水沒 10 萬的就別試了)。
第二,商品溯源問題。即使微信「商品櫥窗」未來門檻降低了,真正實現人人皆可帶貨,但它依然得解決此前微商暴露出來的假貨問題,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商品可追溯機制是必然選擇。
但目前的現實是,在微信「商品櫥窗」中只有標題、圖片、價格、描述(描述限 30 字),沒法輸入其他商品詳情。當消費者都不知道產品的詳細信息,無法判斷產品是否為真,甚至也不清楚自己購買到假貨時能否索賠時,所謂的「人人帶貨」時代其實只是空想。
第三,櫥窗載體問題。目前的微信「商品櫥窗」其實就是一個名為「精選商品櫥窗」的小程序,據資料介紹,「商品櫥窗是微信轉帳助手給商家提供的商品發布工具,方便顧客自主挑選下單。」
但資料沒介紹的、卻是很多商家想知道的,就是「在上面發布的每個商品,到底是獨立存在的,還是集中存在於一家家小店之中」。如果是前者,就是一次次地賣單品,確實沒什麼意思;但如果是後者,受限於小程序跳轉數量的限制,商家的店鋪必然不會以小程序出現,這樣一來,店鋪商家如何通過櫥窗了解用戶消費數據,又怎麼進行後續的精細化運營,都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綜上,微信「商品櫥窗」要開啟人人帶貨時代,談何容易。
微商、代購有點興奮
與我們的擔心不同,微商、代購群體反而有點興奮。
時間先回到今年 1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正式實施,其中,第九條、第十條和第十一條,將代購、微商這一群體納入了監管,規定包括「代購」在內的電子商務經營者也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並且依法納稅。消息一出,代購、微商行業要「涼」的聲音鋪天蓋地。
眾所周知,大多創業者、經營者選擇微商渠道,主要原因是因為門檻低,只要你有產品、價格實惠、朋友圈人數多,就基本能做微商。然而新電商法的出現,使得微商開始有點慌,因為都擔心違法。
但慌過後生意還是要做的,大的微商開始轉向小程序,開啟更為規範的智慧化商業;至於群體更為龐大、但沒太多資源的那部分中小微商,他們只能繼續老舊的交易方式,發圈,私聊,發貨,付款。
營銷規劃化、智能化,毫無疑問是成為微信接下來的發力重點,如今微信「商品櫥窗」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以往無系統化的營銷管理方式,更多中小微商無需單獨開發小程序/找服務商製作小程序,就可以藉助微信「商品櫥窗」實現更好的營銷轉化(商家櫥窗會有對應的小程序碼)。
「微信商品櫥窗,相當於免費幫我做了線上門店」,某微商接受曉程序速報(ID:xcxsubao)採訪時興奮地說到。
委實,微信「商品櫥窗」很難迎來「人人帶貨」時代,但它依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一步步規範微信生態內的營銷活動,並與看點直播、企業微信,以及今年微信公開課提及的服務號導購助手,共同為廣大創業者創造一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微信商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