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日前發布考評結果,在2020年下半年度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綜合考評中,長寧區華陽路街道名列前茅。
這得益於,垃圾分類工作進入常態化管理之後,華陽路街道積極拓寬思路,正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街道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優化後的處置流程,使得原先需要36小時的「發現-上報-處置-結案」周期,通過打通數據壁壘縮短至10分鐘。
華陽路街道城市運行管理中心
2020年5月11日,長寧區華陽路街道正式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街道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系統。6月,全市以「華陽模式」正式上線垃圾分類拓展項;7月,作為全區三個試點街道之一,華陽路街道率先試行垃圾分類長寧模塊。
將14小類44項工作標準細化到位
全方位優化垃圾分類工作實效
在具體實施上,華陽路街道將目光聚焦沿街商戶、居民小區和駐區單位三大類,根據最新的《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綜合考評辦法(2020年版)》,在「一網統管」平臺新增上述三類管理菜單,同時將14小類共44項工作標準細化到系統中。
巡查人員通過政務微信上報問題後,城運中心會立即「接單」。每一個上報的問題會形成一個待辦事件,平臺系統會根據實際情況直接派單到居委幹部或是街面巡查人員,處置人員接單、解決問題後,再用政務微信直接上傳回復——發現、派單、處置、回復的過程實現了全程扁平化。
對於挪走道路垃圾、清理滿溢的垃圾箱這樣的一般性基礎案件,從系統派單到處置問題並上報系統所需的時間只有10分鐘。在沒有使用一網統管之前,因為居民區、街道綜管中心、街道城運中心以及城管部門均有各自的信息系統,從發現上報到挪走垃圾,再到系統結案,四個信息系統相互傳遞一遍數據,則需要整整36個小時。
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大數據梳理,原先並不負責垃圾分類巡查的工作人員,比如街面違章搭建、違法經營、裝修風險巡查的一線人員,都成為了垃圾分類新的巡查力量,街道能調配的巡查人員也從原先的8人迅速增長至97人,大大增強了街面上的巡查力量。
除了「一網統管」,華陽路街道也藉助智能設備幫助精準發現問題。比如,在垃圾廂房安裝智能門磁報警設備,在非定點投放時間,只要垃圾廂房的門打開,系統都會自動報警並告知處置人員。
街道在垃圾分類工作中使用的設備還有人工智慧語音呼叫系統。去年下半年,街道的沿街商鋪都收到了街道打來的「電話」:「您好,請問你們店裡有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嗎?」「請問您是否知道街道上門收取沿街商戶生活垃圾的時間?」「請問你們餐廳的垃圾分類容器是否張貼了規範標識?」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街道工作人員會上門進行檢查指導,第一輪檢查存在問題的沿街商鋪會接到二次語音呼叫,自查整改後,工作人員再次上門查驗,仍不整改的商戶將移交城管部門上門執法。同時,工作人員還會對第一輪不存在問題的合格商鋪開展不定期抽查,確保沿街商鋪垃圾分類的實效。這一依託「一網統管」工作形成的垃圾分類新模式,為華陽路街道沿街商鋪垃圾分類巡查減少了50%以上的工作量。
據介紹,「一網統管+垃圾分類」系統上線以來,華陽路街道共發現處置垃圾分類案件12609件,其中居民區11408件,單位892件,沿街商鋪309件,案件已經全部結案處理完畢。根據區級第三方開展的居住區、單位垃圾分類實測成績,街道達標率從之前的80%提高到95%以上。
華陽路街道還非常重視對垃圾分類事部件案件的數據分析,不僅梳理對比了2019年度垃圾分類第三方檢查結果,也著重分析了各居民區問題頻次,高頻問題出現的類型和佔比。對出現的高頻問題類型,如小包垃圾、溼垃圾純淨度等,針對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並適當調整垃圾分類志願者上崗時段,讓垃圾分類管理更具實效。
圖片來源華陽路街道
記者:李媛媛
編輯:李 博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長寧官方微信
【來源:上海長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