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線常見於閩南人各大祭祀場合
豬腳面線,湯濃味美。豬腳的紅,面線的白,青菜的綠,相映成趣。
面線在閩南話中稱「面幹」,又稱「太平面」「長壽麵」「長面」。
不少泉州歷史上的名人軼事和面線有關。
時至今日,在泉州,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婚喪嫁娶;無論是送君遠行,還是接風洗塵;無論是拜師收徒,還是驅邪祈福保平安,皆少不了這一碗熱騰騰的面線。關於面線的不少習俗,早已經被編成每個泉州人耳熟能詳的閩南諺語,頗為流行。
譬如:「面線黏糊糊,免驚娶無某。」意思就是,有了面線,就不怕娶不到老婆。再比如:」面線親,無行無親。」「面線親」在閩南語中指遠親,用又細又筋道的面線來形容遠親之間有牽扯關係又很容易中斷往來。「無行無親」是說平時若無來往,親情會變得愈加淡薄,久而久之就會斷了聯繫,強調遠親之間也要「越走動才會越親近」的意思。如今,泉州人往往用「面線親」來形容彼此之間沾親帶故的關係。
需要注意的是,雖說面線在泉州風俗中「出鏡率」很高,但場合不同,民俗不同,具體的做法也是不一樣的。下面,記者就來和大家一起盤點下吧!
一、接風、送行
作為著名僑鄉的泉州,或許很多老人家都知道「送順風」和」褪草鞋」這個民俗。「送順風」顧名思義指的是送行,而「褪草鞋」則指的是接風。過去,人們遠行均穿草鞋,回家時須脫去草鞋,洗去一路風塵。於是,泉州民間便沿用此義,把為華僑接風洗塵稱為「褪草鞋」。無論是「送順風」還是」褪草鞋」,在泉州,親朋好友通常都會設宴邀請,除了豬腳、美酒之外等,雞蛋面線是必不可少的。送行時,吃上一碗太平線面,祝願一路順風。接風時,吃上一碗豬腳線面,洗塵壓驚去晦氣。
二、婚俗禮節
媒人撮合下男女雙方第一次見面,雙方親友應互送見面禮,主人家應煮紅糖面線湯待客,有洗塵與吉祥之意。如果是通過媒人撮合成的婚姻,通常為了表示感謝,男女雙方還會為媒人準備一份大禮——豬腳面線。
娶親這一天,男方將女方接回家中之後,男女雙方需要現場「大秀恩愛」,互相餵食滿滿的一碗豬腳面線。寓意夫妻之間,從此之後,婚姻幸福,如面線一樣,纏綿恩愛。
三、催生及坐月子
婚後,娘家在孕婦臨產前,通常要送來雞蛋、面線、雞等物品到男家,俗稱「催生」,祈望外孫降生順遂,頃注著外家深厚的戚族情誼。
孕婦生產之後,辦滿月宴時,頭道菜通常會用面線,寓意「福壽綿長 長命百歲」。而在坐月內(月子)期間,孕婦需要進食熱補的食物。在這個時候,焦香味美的雞蛋煎麵線,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四、驅邪保平安
泉州人如果是遇上生病、交通事故等意外,甚至有時只是做了一場噩夢之後,便會在次日煮上一碗雞蛋面線,一邊吃,一邊口中默念吉語,希望壓壓驚的同時,能夠驅邪保平安。
五、辦酒席待客
「有朋自遠方來,雞蛋面線招待之。」在泉州,駐地較遠或鮮少走動的親戚好友來家做客,主人家為表盛情,一般會煮雞蛋面線湯做為點心,寓意平安和感激。
六、感恩答謝
按照泉州這邊的風俗民情,託人辦事之後,為了表達感激之情,通常會送上雞蛋和面線。雞蛋會用紅紙擦拭染紅,未煮的面線也會放上一小張方方的紅紙片,放進紅通通的漆籃裡。
七、拜師學藝
早時,在泉州,拜師學藝是一件非常隆重的事情。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為了表示對師傅的敬重,學徒通常要備三牲,即豬頭一個、魚一條、雞一隻,此外,面線及紅雞蛋也是必不可少的。
八、生日祝壽
不少地方,都有吃生日面的習俗。但是按照泉州的老傳統,卻有所不同。在泉州,如果家裡有壽星,家人都會煮好面線和雞蛋,代表最美好的祝願。
如果是小朋友生日,這一天,家中的嫡親親戚如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姑舅叔姨也會送上紅擔子裝好的(通常是生鮮未煮的)吉祥扎數的面線和雞蛋,貼上紅紙,送來祝福。
來源:東南早報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