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4日,第二屆天山武林大會在天山天池景區隆重開幕。據介紹,此 次大會由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理事會主辦,中國道教名山聯盟承辦,旨在傳播中華武術精神,推介中國優秀旅遊風景名勝區。
此次武林大會上,滿山旗幡,身著古裝的少年兒女擂豉開篇,古裝青少年演員以形象藝術還原了俠客們手持笛、劍、蕭、琴的舞蹈,展現還原了優美動人的武林夢幻般的場景。來自少林、武當、華山、 衡山、嶗山、陳家溝陳氏太極拳、以及天山本地的天山龍太極等數十個門派的武林高手分別表演了各自的獨門絕技。 來自全國各地數百名優秀的武術名家、國學專家,可謂「高手如雲,絕技紛呈」。
這不僅是一場有著豐富內涵的傳統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體驗,是傳統武術與康養、演藝相結合的「全域旅遊」大概念的完美結合。天山天池風景區,是世界自然遺產,這裡風曖水靜,人傑地靈。堪稱瑤池福祉,水天仙境。這裡自然遺產奇絕,神奇景點紛紜。每到盛夏,彩蝶飛舞,山花遍地。可以感受西域獨特文化和神話意境,幸運者還能一睹佛光,或在水波中探尋傳說中的天池水怪。天池論劍,武林研道之時,恰逢細雨綿綿,山容半現,湖水粼粼。四面環顧,更是幻如仙境。
天山天池古稱「瑤池」,以西王母神話以及獨特的民族民俗風情為文化內涵,展示著獨特的魅力。清朝年間,乾隆帝派兵西徵平定了準噶爾貴族叛亂,歸功於博格達山神靈相助,曾多次撰文告祭博格達峰,炫武耀文並祈祈福天下泰平。他還親自為天山天池題寫過「巖疆彼澤」、「復幬遐陬」等扁額。梁羽生所撰寫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曾在天山天池拍攝電影,講述了滿清入關頒布「禁武令」後,降清高手烽火連城和天山七劍之間發生的武林故事,使天山成為傳說中最神秘的武學聖地。金庸先生所著的文學作品《俠客行》,及天山童姥等故事,也詳細描述了天山自古就是崇文尚武的靈峰寶地。古代書籍遺留下來的眾多著作和民間傳聞,將天山天池和博格達峰描繪得撲朔迷離 。
此次武林大會,各大門派武林高手及文化學者齊集,共同研武論道,文華絢、武威揚,宣傳「一帶一路」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論壇發言中,武學界代表一致認為中華傳統武術的博大精深,真實的武林傳承有續。中華武術精神蘊含的豐富的民族傳統倫理、中國傳統文化和武德。武林人士在傳承和發揚中華的傳統武術和傳統文化過程中,要堅決反對一切歪曲和玷汙武學精神的言行。武學成就不僅表現在國內國際的正規武術賽事和文化盛事方面,也表現在康養健身,提高全民族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方面。(胥文柳 王宇斌)相關連結:天山武林大會宣言: 文武之道,乃天地之道。天山武林大會,是弘揚中華武術精神的一大盛事。中華武術,經歷了幾千年血與火的洗禮,其內涵博大精深。以止戈為武為核心,以「精忠報國」為大任,已不僅是單純的傳統體育項目,更是一部尚武崇德的中華民族精神史,其核心理念是匡扶正義、保家衛國、強健體魄、造福黎民、共建和諧社會。其內涵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拼搏奮鬥的民族意志,堅忍頑強的愛國熱情,懲惡揚善的俠義胸懷,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慨,是中華族民族文化軟實力的充分體現;其所蘊含的強身健體、博擊防衛等高深智慧和實用技能,被社會廣泛傳承和弘揚;高尚武德與高深武技的完美融合,養生健體生命科學方面的進步,更匯成了「形而上者」的中華武術之道。真正的中華武術,凝聚著中華民族優秀品格、智慧、德行、操守, 以恢宏的 「正能量」,承載並傳播著中華民族內方外圓、剛柔相濟的文化思想。
練武的過程是人性體能的升華與道德完善的過程。在科技日益發達、尊崇法治與德化的文明社會,在正統文化與良好武德的規範下,習武強身,必將產生正氣凜然的人格力量,煥發精貫蒼穹的生命光華。反之,逞強爭勝、唯我獨尊、尋釁滋事、鬥毆漫罵等錯誤行為,必將危害到社會的和諧,影響青少年世界觀的形成,也必將為武林所不齒。為此,讓我們誓天山為盟,堅持維護世界和平和社會和諧的崇高理念,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為任何國際國內反華勢力所利用。鄙視和反對一切有損於中華武德的言行。自尊自強,練武練心。氣志凝遠,敦尚風範。共山嶽以粹氣,沐英風而激揚。團結一心,凝聚出強大無極、奧學精萃的正能量,在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和文化盛事上為國爭光。以道德為內涵,博愛、兼容、創新、卓越、強毅力行,發揚中華武術精神,締造出更加輝煌而精彩的時代傳奇。
武林宣言是天山龍大太極陳強和王宇斌擬寫初稿,由武林大會論壇表決通過。
神秘的西域有絕世的武功,七劍下天山,天山童姥,金墉,梁羽生的武俠小說更使西域的武功神秘莫測,那已是傳說。
第二屆天山武林大會,驚現天山龍太極轟動全場,這已不是傳說,是天山之傳奇,天山龍太極的旗幟,已飄揚在了新疆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