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樂隊的夏天》的粉絲嗎?如果是,看清小姐姐想和你隔空high five下!
一邊在我們享受著本季的樂隊,請允許我來懷念下上季,其中不得不提的是刺蝟樂隊。
《火車駛向雲外,夢安魂於九霄》的前奏一響起,立馬有一幅大的畫面浮現在眼前(仿佛自己變成了一個飛向高空拍攝的無人機)——恢弘的日落,整個天空像被一個高超的藝術家塗抹過,溫柔的橙光,打在一輛緩緩行駛的列車上,幾個年輕人趴在火車車窗上,靜靜地感受著落日餘暉,沒有人說話,子建(主唱兼吉他)還是戴著標誌性的墨鏡,一帆(貝斯手)一如既往地沉默;
還有她——石璐(鼓手)享受著此刻,眼裡有倔強又溫柔的光。
今年5月時,石璐發了一條微博:
沒錯,這麼奇妙的五分鐘經歷讓她也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看清族」。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石璐的故事:
一個美好的人、充滿能量的女人、媽媽、朋友、音樂人、刺蝟樂隊的鼓手、Nova Heart的鼓手(我最愛的樂隊之一)、本屆樂夏的大波浪樂隊的鼓手、藝術家等等,她有諸多的身份。
圖片來源於:@石璐Atom 微博
與想像中玩樂隊搞搖滾的人相比不一樣的是,石璐個頭小小,並著圓臉圓眼,怎麼看都是個十足的軟妹。但是打起鼓來的她卻像是變了一個人,周身的節奏律動和氣場都充滿了力量,眉眼裡滿是張揚與自信。曲終時她常一隻手高舉鼓槌,就像是阿童木一樣。她也給自己取名Atom,既是元氣滿滿的阿童木,也是威力十足的atom bomb(原子彈),每一面都是真實的石璐。
01 / 找自己,以青春之名
兒時的石璐同大多數孩子一樣,被父母趕鴨子上架一樣上了興趣班。她最開始學的是鋼琴。然而重複又枯燥的練琴生活在她記憶中並不算什麼快樂的事。直到14歲那年她在少年宮遇到了鼓,她的人生似乎有了一些改變。
對於她來說,打鼓不是被迫、不是任務,是喜歡,是「玩兒」。她既有天賦也有興趣,高中三年裡她就一直在學校樂團裡打架子鼓。後來她考入中國傳媒大學錄音系,遇到了後海大鯊魚的鼓手小武、遇到了刺蝟樂隊,當越靠近樂隊與搖滾的東西,就像是觸發了一切情緒與自我意識的開關。她也加入了樂隊,打著鼓、做些音樂。毫無疑問,搖滾是絕大部分80後最熾熱和絢爛的夢,石璐也不例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說:「搖滾樂就跟照鏡子似的,你通過它來看到自己、認清自己、打開自己。」所以畢業後,她毅然辭掉了自己那份穩定的影視錄音工作,選擇繼續玩樂隊、做鼓手。她瀟灑揮揮手,從此「我屬於我自己」。
02 / 關於自由 vs 代價
她同主唱趙子健也因為刺蝟樂隊慢慢走到了一起。音樂、夢想、彼此一類的字眼放在任何一對年輕人身上都有種獨特的浪漫。然而搖滾也好、樂隊也好,卻並不能讓他們的生活更體面。他們曾租住在小破胡同裡,也輾轉於各種酒吧夜場駐唱,直到兩人分手,各自另有所愛,他們從沒想過要放棄刺蝟樂隊。畢竟那是熱愛、是夢想、是她找到自己做自己的地方。
所以對於石璐來說,能夠絆住她的從來都不是人與人的關係,她愛得果斷、斷也灑脫。儘管身負「閃婚閃離」、「單親媽媽」這樣的標籤,她也不以為意,因為在她舉起鼓槌沉浸在音樂中的時候,人們只會記得——她是個很棒的女鼓手。比起外界的評價,顯然她更在乎自己的追求所在。
圖片來源於:@石璐Atom 微博
許多發生在她身上的事總是被她風輕雲淡帶過,只有對鼓、對音樂的熱情不曾改變。無自我,不自由。她就是有種獨特的能力,在舞臺上熱情四溢仿佛一顆小太陽,而舞臺下卻是堅韌樂觀如靜水流深。這樣一顆自由的靈魂,終於在夏天的舞臺上得到了釋放。人們看到了她打鼓、聽到了她的搖滾、感知到了那份熾熱又堅定的信仰。
03 / 愈加完整與溫暖
圈內稱她是「中國第一女鼓手」,一副瘦弱的肩扛起鼓、背起鑔片無數次疾馳奔走在國內各個火車站裡,像個勤勞的小烏龜。然而她也曾在生下女兒後,蜷縮在西雙版納溫暖溼潤的烏託邦裡,感受到前所未有迷茫與不安。「還是要去樂隊。」她告訴自己。於是,她再次回到了樂隊裡。做回了那個颯勁十足的鼓手。
在石璐找自己做自己的路上,她幾乎從未有過猶豫,30多年來她永遠選擇對自己忠誠。這樣的她無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她仍舊習慣在鼓點結束後,用阿童木一樣的姿勢高舉鼓槌。如果說她有什麼改變的話,大概就是把長發剪短了,還有就是在今年夏初做了近視手術。隨著手術機器裡的小綠點漸漸隱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偽甜妹」「真搖滾」的女孩兒,從此,再無束縛。
圖片來源於:@石璐Atom 微博
她能看清為搖滾痴狂的笑與淚,能感知最清晰的樂與悲。她仍舊是那個熾熱灑脫的搖滾女孩,包裹著那個夏天如同atom bomb的巨大能量,用真實的自我持續溫暖所有愛她的人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