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朝陽規劃藝術館楊軍:城市規劃館究竟應該做什麼? | 科技生活節
楊軍在2018鈦媒體T-EDGE 科技生活節上
在2018鈦媒體T-EDGE科技生活節上,朝陽規劃藝術館館長楊軍發表了主題為《當規劃館遇見「技術控」》的演講。
楊軍表示,朝陽規劃藝術館建館8年以來,藉助科技的力量,已經走上了一條完全不同於傳統規劃館的道路。
「規劃館不僅僅是一個展示中心,也可以是城市文化的地標,也能夠成為數字城市的重要節點。」
楊軍說,展覽館在展覽的同時,更多的是向公眾講述他們所在城市的故事,這個故事要讓公眾親身去體驗。朝陽規劃藝術館是地域文化的一個展示窗口,是文化創意活動的集聚地,也是科技和文化融合的一個創新示範基地。
在科技層面,朝陽規劃藝術館創辦了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從2010年開始,藉由3D博覽會的平臺,朝陽規劃藝術館推出數字城市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整理了兩份數字創意技術的新技術清單,成立了兩個聯盟——3D體驗中心院線聯盟、數字創意產業聯盟,以及為兩個聯盟服務的集散中心、跨界合作平臺。
在文化層面,朝陽規劃藝術館首創的朝陽大數據展示中心,能夠實時演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區域的發展,尤其是文創產業的發展情況;3R(AR\MR\VR)技術產品應用,推動文化遺產數位化,拉近與普通人的距離,同時亦是讓公眾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去。
以下為楊軍的演講實錄,略經鈦媒體編輯整理:
我要建議大家去一去規劃館,為什麼?因為你們生活在中國40年高速增長的、城市化的時代。城市化的時代意味著我們的城市正在產業聚集。所以去規劃館,就是在了解一個城市的未來,投資的機會、城市發展的機會,包括個人增長的機會。
在過去10多年的時間裡面,從2000年的全國第一個規劃館——上海規劃館建設至今,全國已經大大小小建了數以百計的規劃館。那麼去過規劃館的朋友們,你們眼中的規劃館是什麼樣的呢?
第一,它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沙盤,比如,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裡面的沙盤有1000多平米,你必須要站在很遠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這個沙盤。還有很多城市,因為擔心你看不清楚這個沙盤,專門在我們扶手的位置配置瞭望遠鏡。
第二,你會看到大量城市規劃的專題。比如,一張一張的城市規劃圖,沒有學過規劃的朋友們還真看不太懂。
第三,規劃館裡還有很多宣傳片,宣傳片是為了把政府的理念告訴大家,這個城市未來要做什麼,重點要怎麼發展。
可如果你們要選擇唯一要去的規劃館,一定要選擇朝陽規劃藝術館。很多去過朝陽規劃藝術館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句話:一處老房子,用最新科技,講述朝陽故事。
科技讓老廠房重生,老廠房再利用科技
我們為什麼需要科技?我們從哪兒去找到科技,科技的源頭在哪兒?
2010年的時候,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我們的團隊邀請到了《阿凡達》的核心團隊,由他們的技術總監Churk先生(他也是卡梅隆的老師),帶隊來到了朝陽規劃藝術館。我們做了一場活動,這個活動引入了今天我們電影界最重要的三個技術:
《阿凡達》的技術總監Churk先生非常無私的跟中國的電影人交流分享了好萊塢3D電影的拍攝製作經驗,把背後的拍攝技術原滋原味的給大家講出來了,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技術分享,我們也找到了技術的源頭。
藉由這個合作,我們引入了大量的國際3D技術資源,用來打造國內首家3D體驗中心。
我們創辦了一個中國3D技術與創意博覽會,從2010年一直做到今天,去年是第八屆。在這個3D博覽會的平臺上面,我們有一項數字城市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推出了兩份數字創意技術的新技術清單,成立了兩個聯盟:3D體驗中心院線聯盟、數字創意產業聯盟。我們還打造了一個為兩個聯盟服務的集散中心,這是我們用來做技術的國際交流、跨界合作平臺。
我為什麼反覆說跨界合作?我們希望從電影這樣比較燒錢的領域開始,推動高新技術應用成本下降,逐漸分享到展覽展示、主題區、教育培訓等更多的大宗應用領域,這叫跨界合作。
2010年時,我們引進了虛擬拍攝、動作捕捉、表情捕捉等一線的數位技術,然後我們很欣喜的看到這些技術在中國生根發芽,而且在2015年的時候,它已經迅速的成長成為一個行業,就是我們現在大家可能都知道的,它叫電影工業化。如今大量的電影視效企業,已經支撐起了中國現在電影工業化的進程。
2016年,發改委和文化部共同提出數字創意產業,作為戰略信息新產業,我們也是在那一年的博覽會裡面,提出了關注數字創業產業。所以,推動了數字創意新技術清單,推出行業應用解決方案,以及打造產業化協作平臺。2017年的時候,我們一口氣的發布了10項創新跨界應用,我們希望這些數位技術能夠在更多的領域得到推廣和應用。
用數位技術打造朝陽主題IP
為什麼技術對我們那麼重要呢?
我們和北京電影學院組成了一個團隊,整整工作了5年,用3D4K的拍攝方法,給朝陽區打造了一個城市高清影像資料庫。我們把58處重要的城市景觀留存下來,成為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他們呈現在2012年推出的國內首部3D4K紀錄片《朝陽最美24小時》中。
2017年,我們又打造了它的姊妹篇《印象朝陽》。這兩部電影也拿到了中國電影電視藝術學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3D電影方面的最高獎。
今年9月份,我們還將推出一部城市4D電影:《漫遊朝陽》,這是國內第一次探索著將城市傾斜攝影的三維模型作為城市景觀素材,加上好萊塢動畫電影的風格化處理,來講述中國城市設計理念以及傳統的國學文化故事。
我們還推出過一個網紅項目:《通惠河攬春圖》數字交互長卷。大家不僅可以「觸摸」長卷,還可以看到各街巷的圖片故事。
而這樣的數字產品,也不僅限於北京的文化遺產,我們也曾經在湖南常德創作了《桃花源記》長卷,我們把它叫做第三代長卷。
如果說2010年世博會的《清明上河圖》是第一代長卷,故宮端門博物館裡面的交互長卷是第二代長卷,那麼《桃花源記》就是凝結了我們10年來的技術積累和創意精華。建議大家一定去現場體驗, 它的觀賞和體驗形式有兩種:
第一種,常規的觀賞形式:現場去看;
第二種,我們提供了一個AR交付的埠,你用手機下載AR產品以後,可以現場與畫面進行對話,你何以選擇一個角色,你可以跟畫面中的人物,用你的角色去跟他進行對話,我們設計了大概有12個場景。
同時,這個也成為整個景區移動網際網路的流量入口。我們為這個項目專門打造了一個桃花源的虛擬社區,大家知道「桃花源」這三個字在中國文化裡面具有非常特殊的含義,它更多的象徵著我們心目中的一個理想世界,它不僅僅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景觀,它更象徵著我們的精神世界所在。所以桃花源的虛擬社區也是一個話題社區,希望它和線下我們的主題景區能夠真正融為一體。
讓規劃館成為數字城市的重要節點
過去的10年時間裡,我們經歷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對所有傳統行業格局的顛覆和改變。我們現在不僅是在線上向線下滲透,線下也在主動的在向線上進行融合。而我對規劃館的理解是希望規劃館成為數字城市的一個重要節點。
開頭我說了這樣一個問題:當1000多平方米的沙盤擺在你面前的時間,你需要藉助望遠鏡才能夠看清楚中間的建築和道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朝陽區有470.8平方公裡, 2009年我們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結合數位技術設計了一款產品,叫做數字沙盤。今天數字沙盤已經成為全國各大省會城市的一項標配,而朝陽規劃藝術館更具有數據優勢。
經過8年的積累,2016年我們在國內率先提出建設朝陽大數據展示中心,實時演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服務區域的發展、產業升級,讓我們多年來所積攢的數據,能夠以大數據展示這種形式,給公眾進行分享,同時也支持未來的產業升級和城市精細化管理。
所以,我們的工作流程分別是建立資料庫、可視化展示、數據的關聯和融合、數據的深度挖掘分析,到最後的提供數據支持的應用服務。當你來到朝陽規劃藝術館的數字沙盤前面,可以看到這麼一張表,裡面含有我們的基礎數據、地理信息系統、真色影象、3D模型,我們的專題數據、取信統計數據、網格化管理數據和規劃成果數據。我們形成了一系列的解決方案,涵蓋了街區、園區、文化遺產、景區和開發區。
做大數據展示中心,最難的是數據。我們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基礎數據的採集工作,比如北京的第一份重點區域的傾斜攝影模型。通過航飛所完成的北京第一份高精度測繪實景三維模型,它也是我們做智慧城市的三維技術的基礎平臺。
我們一直在探索規劃館究竟應該做什麼,規劃館過去8年,我們一直在定義規劃館、展館,我們用了四代論:
第一代:展覽館。
第二代:加上多媒體。
第三代:2009年所提的體驗中心3D、4D數字沙盤構成的一系列體驗項目。
第四代:建設數字展館,建立大數據的資料庫,並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給公眾,打造朝陽區的IP並進行IP的授權。
朝陽規劃藝術館的願景是:一處老房子,用最新科技講述朝陽故事。我以前是學建築、學規劃的,我比較喜歡老子的一句話,他說到空間,空間是什麼?「當其無,有器之用」。所以,只有當有「無」之心態,你才能包容一切,同樣我們要以「無」的心態包容科技帶給我們的變化。
謝謝大家。(本文首發鈦媒體)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