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泉水,戶戶垂楊」,這是對濟南的描寫。新時代的「家家泉水」就要來了。12日,濟南公布了2021年為民辦22件實事清單,其中就提到了「實施市民泉水直飲試點工程」。除此之外,未來,濟南還要圍繞泉水做更多的文章,比如泉·城申遺、建設泉水博物館等。
泉水直飲水工程來了
新建小區必須配套 既有小區自願引入
「泉水直飲可以說是泉城市民的夙願,前期我們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探討了很多模式。按照我們試點用水量的推測,基本可以保證在不影響泉水噴湧的情況下,讓老百姓實現泉水直飲夢。」市政協委員、市城鄉水務局局長李季孝接受濟南報業全媒體專訪,介紹了泉水直飲工程的相關內容。
2021年,濟南將「實施市民泉水直飲試點工程」,制定出臺《濟南市泉水直飲建設工程實施方案》,市政協委員、市城鄉水務局一級調研員劉明翠介紹,年內在12個居民小區開工建設市民泉水直飲工程,讓濟南泉水真正走進泉城人家。工程將對取水量實施嚴格管理,對工程建設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特許經營管理。
將泉水直飲項目作為水資源有效利用和提升供水品質管理內容,授權供水企業實施泉水直飲特許經營,為泉城市民提供泉水直飲工程設計、建設、運營管理等一站式服務。
「泉水直飲並不是無節制,將實行取水總量控制。按照項目服務區域用水人口和試點工程核定的每人每天不超過5升的水量標準,確定用水量,申請辦理取水許可,對取水井加裝計量設施,實行編號在線24小時監控管理,嚴控地下水開採。水價暫定每升0.3元,是根據前期試點暫定,後續將根據成本監審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劉明翠說。
除此之外,泉水直飲還將嚴格控制實施範圍。濟南市內五區和高新區、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範圍實施泉水直飲工程。其中,老城區四大泉群周邊敏感區(濼源大街以北、順河東街以東、明湖路以南、歷山路以西)範圍內,禁止取用地下水,可取用出流後泉水建設泉水直飲工程。
泉水工程推進方式採取「共建共享」模式,供水企業、開發商、用水戶共同出資。新建小區將泉水直飲納入基礎設施配套範圍,與項目主體和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劉明翠補充道:「也就是說,濟南未來規劃新建的小區都要配備直飲水配套設施。」在老舊小區小區按照「用戶自願,方式靈活,合理配套,確保安全」的原則,一事一議,一事一策,合理配套,配套設施費用由用戶和供水企業平攤,各佔50%。
李季孝表示,泉水直飲的關鍵問題就是做好管理工作,目前選定了濟南市水務集團來實施這項工程,採取統一標準,嚴控取水許可,保證泉水直飲工程「資源許可、不影響泉湧、保證質量」。
「十四五」期間建成泉水博物館
趵突泉等泉群迎三年提升計劃
前不久,濟南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加強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水資源管理、保護、開發、利用、水系生態建設以及泉水保護等方面的措施。圍繞泉水保護,提出制定趵突泉、白泉、百脈泉三大泉群及其他有關名泉保護提升三年計劃,「十四五」期間建成泉水博物館。
泉水作為濟南一張亮麗名片,為了保護好這張名片。目前,已出臺《濟南市名泉保護條例》《濟南市名泉保護總體規劃》,並劃定保泉『四條紅線』,且封停了深層自備井400眼,每年減少地下水開採近1億立方米。在科學保泉、精準保泉的實施過程中,趵突泉已經實現了17周年持續噴湧。
李季孝介紹,在加快泉水申遺方面,結合「中優」戰略規劃,「十四五」期間還將建成泉水博物館;積極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工作,進一步完善遺產要素的本體保護和修復;加快推進「濟南泉·城文化景觀」遺產保護地方立法工作。據了解,濟南市政府於2006年首次宣布泉水申遺,至今已經有15年。李季孝說:「申遺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泉水,一個是古城。目前,濟南市已完成明府城西城牆遺址、起鳳橋街、王府池子街、馬市街等遺產要素點修復保護工程。」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將「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開展89處遺產要素點綜合保護和修繕工程,建設泉水博物館;推進遺產監測系統和遺產展示系統建設;開展泉水要素環境整治提升,完成166處七十二名泉及周邊泉水的景觀提升。加快推進《濟南市泉城文化景觀管理辦法》立法工作。
「目前,我市申遺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濟南申遺項目也是全省16地市唯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項目。」李季孝表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將加快推進泉城文化景觀申遺,加快出版《泉城文庫》系列叢書,強泉水文化宣傳,講好泉水故事,完善泉水保護和文化體系。繼續舉辦好國際泉水文化景觀城市聯盟會議、國際泉水節、「濟南泉城文化景觀」學術研討會等,不斷提高泉城濟南國際首位度。
建設全國節水典範城市
完成東部城區四庫連通
2021年濟南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節水典範城市建設。
李季孝介紹,濟南將優化水資源配置,完善供水安全保障體系。統籌黃河水、長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等各類水資源,規劃建設太平水庫、馬頭山水庫。完成楊家橫、武莊等水庫擴容增效工程,實施徒駭河、牟汶河等河道攔蓄工程。完成臥虎山水庫—錦繡川水庫連通、白雲—東湖—杜張—狼貓山東部城區四庫連通、玉清湖水庫至鵲華水廠調水等水源連通工程。
同時,還謀劃雪野水庫與東部城區水源連通工程,逐步形成多水源聯合調度、覆蓋全域的全市大水網。建設大橋、臨空、白雲等水廠,完善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國際醫學科學中心、新東站片區等供水設施。
打造全國節水典範城市,就要全面探索節水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新機制,加強農業、工業重點領域節水和城鎮節水,打造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高標準節水示範樣板。強化再生水利用,推進再生水廠、主幹管網配套建設工程,建設河湖景觀、園林綠化、城市保潔、工業冷卻用水等用水大戶供水管線,合理規劃再生水設施和取水站點。到202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1.9億立方米以內,萬元GDP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0%;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40%。
「打造幸福河湖,完善水系生態體系。完成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崔寨、創新谷等17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李季孝說,到2025年,中心城區汙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70萬噸以上。還要實施大汶河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大汶河綠色發展生態長廊。實施玉帶河、浪溪河、北大沙河、白雲湖美麗幸福示範河湖建設,完成臘山河、北太平河、工商河等河道有水工程。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實施雪野生態流域治理示範工程和南部山區、黃泛平原風沙區水土保持工程,治理面積310平方公裡。
濟南報業全媒體記者:謝苗苗 劉傑
【來源:濟南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