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是如何坐上「百菜之王」寶座的?|趙節躍

2021-02-16 河南思客

  老話說得好,蘿蔔白菜保平安。白菜,能穩坐蔬菜界第一把交椅,成為「百菜之王」,一定有它的過「菜」之處。

  白菜是我們這一代人感情最深的大眾菜。小時候,家裡有菜無菜,往往是以有沒有白菜為標準,如果連它都沒有了,那家裡真的就沒菜吃了。

  好在那時候,每個生產隊都有十多畝大小的菜園,由三五個老漢負責種植各類蔬菜。蔬菜品種較多,收穫的蔬菜按人頭分,幾乎天天都有新鮮蔬菜吃。不但解決了廣大社員一年四季的吃菜問題,而且品種多樣,讓人們的生活顯得多滋多味。

  到了秋天,主要種植蘿蔔、白菜、芥疙瘩、苤藍、大蔥、大蒜、香菜等可以冬貯的蔬菜,以備漫漫冬季和春天青黃不接之需。尤其是蘿蔔、白菜,由於它們好打理,產量高又好吃,種得多,每戶都能分到一大堆。每當人們推著架子車,一車一車往家裡運時,臉上洋溢的是後半年和來年開春有這些菜墊底,生活會輕鬆一些的大寫意。

  分了菜,家家戶戶都要挖個菜窖,把紅蘿蔔、白蘿蔔、芥疙瘩、苤藍等去葉後下窖貯藏。大蔥、香菜不用下窖,找個地方半埋起來,就可以起到貯藏作用。最壯觀的是白菜,一棵一棵先擺在院裡晾曬,讓它們把狀態調至冬眠模式後,再集中存放,上面蓋上草苫子之類防凍。

  白菜的另一種存儲方式是醃製成酸菜,我們老家叫「臥酸菜」。家家戶戶都會準備一個大缸,主要是把白菜的外包葉子和一些包得不太瓷實的小苗洗淨晾乾,缸裡加熱水、鹽等,然後放白菜,再用一塊大石頭壓在上面。等醃好了,每次撈出一些或當菜吃或下麵條時兌在鍋裡,再用玉米面打稀糊攪拌下鍋,俗稱「著雜飯」,略帶酸味,氣味誘人。這樣吃是為了節省白面,起到多吃菜和雜糧的作用。

  白菜最簡單、最普遍的吃法,是「大鍋菜」。誰家「過事情」,吃正席之前,就是先吃「大鍋菜」。廚師把白菜、蘿蔔、包菜、豆腐、粉條、海帶等和大肉片一鍋燴,然後每人一大碗、一個饃,端著吃。吃這種飯,適應多人同時開飯,不講形式,隨到隨吃,而且大飯量的可以吃兩三碗。

  我剛參加工作的20世紀80年代初,每年還要憑蔬菜公司發的菜票供應一些白菜、蘿蔔等冬貯菜。每家的陽臺和樓梯口都簇放著一堆堆的大白菜,是當年城市裡見怪不怪的一大景觀。

  白菜曾是一個不被人欣賞、無足輕重的路邊草,被人們冷落了數千年的「小字輩」蔬菜。

  先秦,人們不僅有了維持基本生活的「五穀」,也有了提高生活質量的「五蔬」:葵、韭、薤、蔥、藿,而且還總結出「葵甘、韭酸、薤苦、蔥辛、藿鹹」五味的特點。其中味道和口感與白菜最接近的,叫「葵」。

  那時,蔬菜中的「葵」,被奉為「百菜之王」。農學專著《齊民要術》中更是將「葵」列為蔬菜的第一篇,起到了推廣效應。

  那時候的白菜苗小而稀,披頭散髮,松松垮垮,散種于田野地邊,根本得不到人們的注意。偶爾食之,覺得味道還不錯,就根據特點給它取了一個很勵志的名字——菘。大概是因為它具備了松樹「凌冬而不凋」的品質,慢慢它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

  菘果然很勵志,雖然說「凌冬而不凋」是天生的,但它卻要把這個特點做大做強,以新面貌、新姿態改變人們對它出身低微的看法。在中國農人智慧的引領下,它不斷與同科同屬的芥菜、蕪菁等「戀愛」,相互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形象與內涵。

  經過漫長的歲月洗禮,菘終於蛻變為有許多不同形象的同種兄弟姐妹,比如它開始由鬆散變得葉子內捲成球,顯得更加厚重,被人們頻頻放進菜籃,慢慢成了人們喜歡食用的蔬菜。此時已是中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晉代張勃編撰的《吳錄》記載,三國時期東吳軍事家「陸遜催人種豆、菘。」可見那時的白菜已與豆類一樣,成為人們的必需品而有計劃種植了。《南齊書》裡記載,文惠太子給大臣周顒出了一道考題:「菜食何味最勝?」答曰:「初春早韭,秋末晚菘。」說明白菜已在秋冬時節穩穩佔據人們的餐桌。

  那時候的白菜大多是散葉,較有名的是像扇子一樣綠油油、厚厚的葉子,人們形象地稱它為「牛肚菘」。味道甘甜,嚼著無渣,或許能吃出一點牛肚香鮮筋道的味兒。這種「牛肚菘」最勵志,不斷內省、進化,變成了葉子色澤如翠玉、人見人愛的大白菜。

  受氣候條件所限,唐代以前,白菜仍屬於區域性蔬菜,天生的「不生北土」的性格,使它無以撼動葵穩坐的第一把交椅。到了宋代,白菜開始向北方擴展,而且品種有散葉的、半結球的、結球的多種。

  到了元代,大自然無意間給了白菜一次崛起的機會。氣候發生過一次小小的突變,對植物的生長影響很大。正是這次變化,迫使葵交出穩坐了2000餘年的第一把交椅,而白菜由於練就了一身耐寒的本領,當仁不讓走到了前臺,擔負起引領蔬菜界新潮流的重任。

  由菘搖身變為大白菜大約是從宋代開始的。

  宋代蘇頌的《圖經本草》中說:「揚州一種菘,葉圓而大,啖之無滓,絕勝他土者,此所謂白菜。」宋代陸佃在《埤雅》中說:「菘,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曰菘,今謂之白菜。」

  詩人楊萬裡《菜圃》詩云:「看人澆白菜,分水及黃花。」宋人吳則禮有詩寫道:「擬向山陽買白菜,團爐爛煮北湖羹。」可以看出那時候雖然菘正式更名為「白菜」,但最普遍的吃法仍然是水煮著吃、熬成羹湯吃。

  唐代韓愈隆重招待老友孟郊、盧仝。用白菜切成絲加水慢燉成湯,再配上新挖的冬筍。煮酒論詩,品菘嘗筍,好不酣暢淋漓。興之所至,韓愈提筆寫道:「晚菘細切肥牛肚,新筍初嘗嫩馬蹄。」硬是把兩種尋常蔬菜吃出了牛肚、馬蹄的至美味道。

  宋代範成大《冬日田園雜興》詩云:「撥雪挑來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醲。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詩人在大雪之中挑來純天然的大白菜,煮食味道比蜜藕更純正,別說大戶人家的肉食好,哪有我種的這些尋常地菘菜好吃啊!

  有美食家之稱的蘇東坡,對白菜也情有獨鍾。「白菘類羔豚,冒土出蹯掌。」直接就把白菜吃出了羊羔肉和熊掌的鮮美之味了。

  能讓歷代文人雅士吃出美味,口留餘香而且大加稱讚,白菜開始慢慢佔據「百菜之王」的寶座。

  唐代孟詵的《食療本草》中已把白菜的營養上升到療養的高度:「菘菜,治消渴,和羊肉甚美,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治嗽。」清代《本草綱目拾遺》更進一步總結為:「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冬汁尤佳。」

 

  現代醫學認為,白菜富含維生素和鈣物質,它的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能促進人體腸道蠕動而幫助消化。白菜維生素C含量高於蘋果、梨等水果,與柑橘類不相上下,而且熱量要低得多。白菜是減肥佳品,不造成熱量儲存;含鈉量很少,不會使機體保存多餘水分而增加心臟負擔。白菜榨汁飲用,相當於同量牛奶的營養,等等。

  從元代開始,勵志的白菜從蔬菜界又開始跨入藝術界了。由於白菜葉子翠綠、菜幫潔白,有清白如玉的形象,且味道鮮美,頗得人們喜愛。在民間慢慢形成用玉石雕琢白菜形狀作擺件的習俗,取「玉白菜」,諧音「遇百財」的吉祥寓意。

  據說傳世品相最好的翠玉白菜是晚清瑾妃的嫁妝。它順應玉料天然顏色的變化雕琢而成,與真實白菜幾乎完全相似,栩栩如生。菜葉生動自然,鮮活欲滴,濃綠之間,還有兩隻蟈蟈兒正低頭咬食菜葉。蟈蟈善鳴,繁殖力強,寓意國家強大,新娘婚後多子多福。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寶,現存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中。

  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有很深的白菜情結,他愛吃白菜,更愛畫白菜。他的一幅大白菜寫意圖,點綴幾顆鮮紅的辣椒,白裡透紅,很是喜慶。題云:「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為白菜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而鳴不平。

  齊白石初到北平,住在一四合院裡。一個冬日,聽到院外有叫賣大白菜的聲音,勾起了他肚裡的饞蟲,也勾起了他的靈感。他靈機一動,畫了一幅白菜畫,對賣菜漢子說:「我用這幅白菜畫換你一車白菜,你可肯嗎?」賣菜漢子一聽大怒:「一幅假白菜要換我辛辛苦苦種的一車真白菜,想得美!」齊白石搖著頭,邊走邊說:「有辱斯文,有辱斯文!」惹得圍觀者哈哈大笑。後來這成了一段畫壇佳話。

  歷經漫長的歲月,白菜最終修成正果,成為中國人的口舌之歡。民間更有「百菜不如白菜」的說法。隨著物質的充裕和大棚菜轟轟烈烈的推廣,蔬菜已無季節之分,千家萬戶大批量冬貯白菜的盛況也早已成了回憶。但在一些地方,人們仍然延續著適量貯藏秋菜的習俗,雖然形式大於內容,但人們圖的大概是那份內心的踏實和安穩。

本篇審稿 廉璟霞

 組版 易濤 實習生 趙夢琦

作者簡介

  趙節躍,筆名「漫浪」,1982年6月畢業於鄭州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現供職於三門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本文作者 趙節躍 授權河南思客獨家刊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河南思客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號: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文化傳播公司

河南思客2021年編委會

  楊海燕 呂佩義 胡建武 

  莊鳳娟 李智信 張紅陽 

  張廣傑 楊政民

思想,影響人生

文字,撫摸心靈

河南愛好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蘭考縣裕桐中學

河南省雞冠洞風景名勝區

新華元電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感謝關注《河南思客》。網站與公眾平臺轉載《河南思客》所刊發的文章,須徵得《河南思客》授權,並請註明出處。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否則,一經發現,本平臺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北京大成(石家莊)律師事務所

萬德松律師

●懷念那棵皂角樹

●簌簌棗花落衣巾

●一個人的西溪

●秋來山野遍染紅——漫話紅葉

●薔薇•玫瑰•月季花【薦讀】

●守望幸福綠蘿花

相關焦點

  • 低調的白菜,為何被稱為「百菜之王」?
    當它與麻醬相遇,成為了赫赫有名的「乾隆白菜」;當它與時光相遇,成為了東北餐桌上的頭牌—酸菜。白菜,陪伴中國人已有七千年之久,並被國人親切地稱為「百菜之王」。中國近代繪畫大師齊白石甚愛它,並為它作畫。有一幅寫意的大白菜圖,畫面上點綴著幾顆鮮紅的辣椒,並題句說:「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
  • 素「味」平生: 百菜之王--白菜篇
    白菜,在民間俗稱「百姓之菜」,雖然一年四季都能吃到,但唯有經過霜打後的白菜,味道才特別鮮美。「撥雪挑來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濃。朱門肉食無風味,只作尋常菜把供。」宋代範成大的這首《田園雜興》就是專門盛讚冬日白菜之美味的。說這個時節的白菜甜如蜜藕,但又比蜜藕更加鮮美。但是將白菜稱為「百菜之王」的是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
  • 曾有「百菜之王」美稱,後被白菜取代,如今淪為野菜,少有人種植
    導讀:此菜曾是「百菜之王」,後被白菜取代,如今淪為野菜,少有人種植現在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家家戶戶曬白菜了,這個時候去到北方的農村,就會看到很多人家的院子裡,馬路兩邊的人行道上都曬滿了成片的白菜。白菜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蔬菜,它在冬季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北方人食用頻率最高的蔬菜。在前十幾年,家家戶戶甚至要購買數百斤的新鮮白菜,然後屯起來在冬天慢慢的吃。為何北方人如此愛吃白菜呢?在民間白菜可有著「白菜之王」的稱號,甚至還有農諺「百菜唯有白菜好」。那大家可知道,在我國最早的白菜之王並不是白菜,它是後來被白菜取代了。
  • 它當了2000年的「百菜之王」,卻被白菜取代,為啥沒人吃了?
    如今,人們越來越講究養生,各類蔬菜出現在人們餐桌上的機率越來越高。人們不再局限於吃飽肚子,而是在選擇食材的時候多下功夫。就以一個蔬菜來看,什麼樣的蔬菜營養較高,含有維生素C,都在家庭主婦的掌握下。如果這時候問你一句,你覺得什麼蔬菜能被稱上「百菜之王」,肯定有很多人說,那當然是大白菜了。
  • 曾是大眾化蔬菜,當了上千年的「百菜之王」,如今只有少數人認得
    我國普遍栽培的蔬菜雖然有20多個科,但是常見的主要集中在豆科(黃豆、豌豆、蠶豆等),十字科(蘿蔔、芥菜、白菜等)以及茄科等八大科,在這八大科目中,白菜是最受歡迎的蔬菜之一,不過在古代最受歡迎的卻不是白菜,而是有著「百菜之王」之稱的另一種蔬菜,不過如今只有少數人認得這種蔬菜了。
  • 曾有「百菜之王」美稱,後被白菜取代,如今淪為野菜,少有人種植
    導讀:此菜曾是「百菜之王」,後被白菜取代,如今淪為野菜,少有人種植現在北方地區已經開始家家戶戶曬白菜了,這個時候去到北方的農村,就會看到很多人家的院子裡,馬路兩邊的人行道上都曬滿了成片的白菜。白菜作為一種最為常見的蔬菜,它在冬季的時候更是成為了北方人食用頻率最高的蔬菜。在前十幾年,家家戶戶甚至要購買數百斤的新鮮白菜,然後屯起來在冬天慢慢的吃。為何北方人如此愛吃白菜呢?在民間白菜可有著「白菜之王」的稱號,甚至還有農諺「百菜唯有白菜好」。那大家可知道,在我國最早的白菜之王並不是白菜,它是後來被白菜取代了。
  • 沒有被大規模種植而被白菜取代的「百菜之王」葵菜,你有吃過嗎
    尤其是在冬天,人們吃更多的白菜。事實上,白菜很好吃,而且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因此,它也被稱為「蔬菜之王」。然而,我們今天要談論的蔬菜以前也被稱為「蔬菜之王」,但現在它幾乎被忽視了。與白菜相比,這種蔬菜在我們的生活中可能不會出現很多次。我相信許多人不熟悉它。
  • 百菜不如白菜 白菜燉豆腐怎麼做
    入冬之後白菜就成了許多人家餐桌上的主打蔬菜。我國是白菜的原產地,人工栽培白菜始於魏晉,唐代大白菜開始廣泛種植,兩宋時期基本普及,達到了「南北皆有之」的程度。「白菜」一名始於宋朝,這個名字是如何得來的呢?明代李時珍給出了說法。他在《本草綱目》中說:「菘性凌冬晚凋,四時常見,有松之操,故名菘。今謂之白菜,其色表白也。」
  • 白菜被稱「百菜之王」,清炒水煮都不錯,還是涼拌最有味
    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添加衣物,關鍵的是還要吃上好吃的美食哦,有一種食物很適合寒冷的冬季食用,不管是清炒還是水煮都是很棒的,不過還是涼拌最美味,想不想知道這是什麼食物呢?白菜被稱「百菜之王」,清炒水煮都不錯,還是涼拌最有味,這個食物就是冬季經常吃到的白菜,白菜味道十分的鮮美,將白菜焯個水,然後將調好的料汁放進白菜裡面,攪拌一下味道十分的鮮美,並且還十分的下飯,接下來就和小編我一起製作一份涼拌白菜吧!
  • 曾是「百菜之王」,臘月燒粥很美味,今卻成野菜,農民拿來餵豬
    每年冬天,白菜都是市場上的必備蔬菜,很多家庭都會購買品嘗,它的食用口感甘甜可口,讓人吃了後美味獨特。北方人也有囤白菜的習慣,深秋時買上幾百斤白菜,能吃上整個冬天。即便是今天,白菜依舊是北方人的首選蔬菜,不僅是因它價格便宜,還因吃起來爽口。其實在700年前,我國的「百菜之王」另有蔬菜,它就是葵菜,如今卻成了野菜,被人拿來餵豬。
  • 曾是「百菜之王」,卻一度淪為野菜,如今農村有人種,城裡難買到
    隨著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好,我們能夠在市場上購買到的蔬菜也越發豐富多樣,但即便如此,也有那麼一些蔬菜,是不管花多少錢都買不到的,尤其是應季蔬菜,不僅要有購買的渠道,還得是時節限定,一些居住在大城市的朋友可能會對這種情況感到費解,但這一類蔬菜受到產量的限制,哪怕是農村種地的農民們都不會刻意去種它,假如想要吃就去山上翻一翻地,找上幾把
  •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大家好,我是作者史軍的代班播報員巧克力愛巧克力,今天的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古詩的故事。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 百菜不如白菜!徐水人的鄉土記憶
    俗話說「百菜不如白菜」。白菜是百姓菜,價格便宜,好種易管,菜身乾淨,菜葉蔥綠。在過去物質匱乏的歲月裡,大白菜可是老百姓們的當家菜。冬季裡,家家戶戶把白菜拉回來,大人抬、小孩抱,放到窗臺上、屋簷下或者地窖裡。一棵棵綠瑩瑩、白生生的大白菜,帶給大家的是滿心的踏實與安逸。即使如今生活富裕,菜廣食豐,白菜依然是冬季居家百吃不厭的暖心美食,是最樸實的情感寄託,並成為永遠的鄉土記憶。
  • 原產自我國,曾是「百菜之王」,如今淪為野菜,北方人:不認識
    導讀:原產自我國,曾是「百菜之王」,如今淪為野菜,北方人:不認識文/農夫也瘋狂在我國有著「百菜唯有白菜好」的農諺,這也是白菜被稱之為「百菜之王」的來源。其實白菜並非我國原產的蔬菜,它是「外來物種」,而被稱為「百菜之王」也就是最近幾百年才有的事情。在我國本土的百菜之王,並不是白菜哦,而是滑菜,可惜的是它如今已經淪為野菜了,在北方很多年輕人都表示:不認識它。而且在國外,滑菜還是一種讓人討厭的入侵物種,泛濫成災沒人吃。
  • 百菜獨有白菜美
    百菜獨有白菜美 「百菜獨有白菜美,諸肉還是豬肉香」這是農村過年貼在廚房門框上的對聯。說的是菜類中最好吃的莫過於白菜,肉類中最香的是豬肉。細想真是這個理,豬肉要是不好吃的話,能價格一漲再漲一路飆升嗎?不過今年白菜還是白菜價,那就敞開肚皮吃白菜吧。圖片源自網絡頭伏蘿蔔末伏菜,白菜在立秋的時候開始種植。
  • 「菜中之王」話白菜,價廉物更美!
    白菜有著「菜中之王」的美譽,探其緣由,源於齊白石老先生的一幅寫意大白菜圖上的題句:「牡丹為花中之王,荔枝為百果之先,獨不論白菜為蔬之王,何也。」於是白菜「菜中之王」的美名不脛而走,流傳開來。白菜在我國可謂是「國民蔬菜」,不僅營養十分豐富,而且食用歷史非常悠久!白菜是我國原產蔬菜,有悠久的栽培歷史。
  • 晉之食 | 山西人的冬日餐桌,百菜不如白菜
    日子如開水白菜,一天開水,一天白菜,日復一日,永不停歇。不會生活的人就是把開水當成開水,把白菜當成白菜,抱怨著;會經營生活的人,卻把它烹製成人間美味,享受著。可燉可炒、可醃可拌、可熘可燒、可煎可燴。平實白菜,百搭百宜,調劑了一個個單調豐盈的冬天。白菜上桌,是相濡以沫、白頭偕老的執拗,是安貧樂道、寧靜致遠的境界,是充滿溫情的慈悲。
  • 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
    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The Holy Lamb On The Throne坐在寶座上聖潔羔羊我們俯伏敬拜禰昔在今在以後永在唯有禰是全能真神 坐在寶座上尊貴羔羊我們俯伏敬拜禰頌讚尊貴榮耀權勢都歸給禰直到永遠 萬王之王 萬主之主
  •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葵,大白菜之前的百菜之王 大家好,我是作者史軍的代班播報員巧克力愛巧克力,今天的要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古詩的故事。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 白菜被譽為「百菜之王」,冬季吃好處多,這樣做美食,清爽美味
    為了防止上火,如果能吃一些下火的蔬菜是最好的,像白菜、白蘿蔔、梨子等,這些冬季的應季食材不妨在家多囤一些。在民間有這一說法,「百菜不如白菜」,「白菜吃半年,醫生享清閒」,可見吃白菜的好處多多。白菜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特別是維C和鈣比蘋果和梨的含量還高,其含量在所有蔬菜中可謂是翹楚,甚至比一般的肉類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