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導
廣受各方關注的海南國際旅遊島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歸屬問題,尚未有最終官方結論揭曉。不過,
《中國經營報(博客,微博)》記者獲悉,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中出服)已經正在「全力籌建」海南離島免稅店。
中出服的免稅業務開始於1980年,目前隸屬於中國醫藥(600056,股吧)集團有限公司,後者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醫藥健康產業為主的中央醫藥企業。
記者了解到,中出服方面已經開始招聘海南離島免稅店的工作人員,其中既包括招採、運營條線的高管,也包括一線銷售和服務的工作人員。市場流傳的招聘信息顯示,中出服離島免稅店的位置也已確定,選址位於海南省三亞市鴻洲廣場,臨近鴻洲碼頭、鳳凰島中央商務區。
此外,中出服還新增註冊設立了「中服(海南)運營總部有限公司」、「中服(三亞)免稅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中服」是中國出國人員服務有限公司除「中出服」之外的「另一個簡稱」。
中出服在全國範圍內,是擁有免稅經營資質的八家企業之一。不過,由於免稅屬於國家授權經營,對不同的企業,其免稅的經營範圍,由監管部門對企業進行授權時加以確定和限制。多位免稅品行業內人士都告訴記者,中出服在此之前,只能經營市內免稅店。
所謂市內免稅店,是指開設在市內的免稅店,消費者在店內採購付款,在機場等口岸提取商品的模式。在現有監管框架下,中出服和港中旅擁有經營面向180天內有出入境記錄的中國公民的免稅店的牌照。業內公認,按照現行監管要求,市內免稅店銷售的商品品類十分有限,其經營狀況較為「慘澹」,在免稅品經營的四種模式中,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海南國際旅遊島的「離島免稅」,會帶來新的可能。按照現行監管框架,海南國際旅遊島的免稅牌照,需要單獨發放。在王府井(600859,股吧)(600859)獲得了多年以來第一張新增免稅牌照後,海南兩家國資公司又獲得了兩張海南離島免稅業務的牌照。此時,受到海南離島免稅額度提高至10萬元的利好影響,海南離島免稅市場十分火熱,近日,甚至有市場消息稱,海南的離島免稅店「一天能夠賣出一個億」,這足見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的市場價值。
今年8月,海南省商務廳廳長陳希提出海南擬建3家免稅店,其中1家鳳凰機場店,2家市內免稅店。除兩家海南國資企業剛獲得離島免稅經營牌照外,另外一家市內免稅店,將採用招標等市場化競爭方式,引入一家省外免稅品企業經營。這即是「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的來源」。
記者了解到,這一工作是在海南省政府的統一協調下,根據財政部、海關總署的有關文件要求,通過組織招標等市場化的方式來遴選市場經營主體的。招標的結果,將上報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商務部審核後,再按程序批准。
同時,海南省財政廳、商務廳、市場監管局曾於2020年7月發布通知稱,未得到國家相關部門和海南省批准,任何企業不得擅自發布在海南設立離島免稅購物店開展免稅品經營的相關信息。違反規定的,海南省有關部門將依法依規追究責任。
據了解,這一工作的原則是,「有限引入適度競爭,提高離島免稅經營服務質量」,而這也是中央層面有關監管部門的精神和要求。
如果中出服的三亞離島免稅店完成籌建並開業,那麼,未來海南國際旅遊島將有多家免稅品經營市場主體,常年以來「相對壟斷」的經營局面將被打破。
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免),在目前海南國際旅遊島離島免稅方面,擁有支配性的優勢。2008年時,時任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省長羅保銘與國旅集團董事長蓋志新會談,同意支持其所屬的中免在海南開設新型市內免稅店。而後,中免在三亞設立了綜合免稅購物城,也就是現在的三亞海棠灣免稅店。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單體免稅店,2019年,其免稅品收入101.74億元,佔海南省免稅銷售額的75%。
除了自身經營的三亞海棠灣免稅店,中免完成了對海南本地的免稅企業海免的收購。在通過收購海免獲得了海口機場免稅店之後,中免方面還計劃在三亞機場繼續開設免稅店,經營免稅業務。
至此,通過離島免稅牌照的發放,未來的海南離島免稅業務將形成中免——海免、海南兩家國資公司以及中出服海南離島免稅店共同競爭的格局,壟斷局面將被打破。而此前多年,海南離島免稅一直不溫不火的原因,除了離島免稅額度有限之外,壟斷經營帶來的運營和服務水平不高也是主因之一。
市場競爭,將在未來解決這一問題。
此前,《中國經營報》記者曾注意到,投資中出服的凱撒旅業,在市場傳出海南方面將發放第五張離島免稅牌照消息前後,股價快速拉升。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