濬縣「世襲翰林府」歷經近200年,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2021-02-23 鶴壁新聞網

濬縣古城西大街有一處

始建於清道光年間的官宦府邸,

當地人稱之為「世襲翰林府」

其由子貢(端木賜)

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所建。

3月3日,記者走進這座佔地2000餘平方米、歷經近200年風雨的翰林宅院,探尋端木氏昔日榮光。

世襲翰林府

當日,記者同濬縣黨史辦副主任、文史學者劉會喜一同走進了世襲翰林府。

劉會喜介紹:「單純以探究建築的視角來看,世襲翰林府可謂是豫北四合院建築的精品。經歷了近200年還保存如此完好,同時還是聖賢后裔的府院,其文物保護價值和研究價值自然不必贅述。」

世襲翰林府始建於清道光年間,是一處坐南面北的古建築群。府宅北挨西大街,南挨西后街,由東西兩進院落組成,構成了七門相照的建築格局。

據了解,府宅東院為端木渙若長子端木照琛居住,西院為端木渙若次子端木照居住。世襲翰林府均為硬山式灰瓦頂建築,牆體下砌青石,上部為青磚灰瓦,石漿灌封,異常堅固。

記者注意到,世襲翰林府在內部構造上極為講究,各廂房多為上下結構,實用性很強。此外,各房屋梁柱多為碗口粗實木,因此異常堅固,歷經近200年而不朽。在各院落中,記者看到多處古磚、屋簷樨頭雕有吉祥花卉或題有祝福文字,各屋明柱多有蓮花基座,精美異常,為別處之罕見。

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前夕,濬縣在世襲翰林府設有石印局,以承接印刷業務。新中國成立後,端木後裔移居他處,世襲翰林府由縣政府接管。

世襲翰林府東院先由縣醫院使用,縣醫院搬出後縣集體工業聯社使用,後來移交濬縣文物旅遊局;而世襲翰林府西院,新中國成立後曾由縣房產管理部門管理。1995年8月,世襲翰林府被確定為濬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

據當地居民介紹,百十年前,

這座佔地達2000餘平方米的世襲翰林府

在濬縣古城眾多古宅院中可謂是頭一份,

這座七門相照古院落

正和營造它的主人一樣名噪一時。

翰林府內景

史料記載,世襲翰林府是由子貢的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於清道光年間營造,其身份是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其所居宅邸也因此得名翰林府。

博士一職源於戰國時代的秦國,主要職責是掌管圖書,「通古今,以備顧問」。漢武帝時期設立五經博士,司職傳授儒家經典。此後各朝各代均設立該職,其職責大體相同。

延續至清代,五經博士成為封建王朝封賞先賢先儒後裔的一種禮遇性政治地位,被封賞者主要負責祭祀先賢、看護宗廟等事務。

端木氏的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是清康熙帝所賜,世襲罔替。據《端木氏家譜》記載,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出巡迴京之際在宜溝鎮接見了迎駕的子貢七十代孫端木謙。康熙帝景仰聖賢門人子貢,按照之前對待孔子、孟子等聖賢后裔的禮遇,敕封端木謙為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再後來,端木謙趁康熙西巡迴京路經宜溝鎮時請求賜字,康熙賜字「賢哲遺庥(xiū,庇蔭;保護)

提起康熙帝賜官一事,子貢七十九代孫、67歲的端木憲堂說,他曾聽祖輩講起此事始末,至今族人中仍流傳不少皇帝賜官的故事。

端木憲堂認為,康熙帝出巡歸途中之所以在宜溝鎮接見端木謙,一則是皇帝迴鑾途經宜溝鎮,再則是當時宜溝鎮仍屬濬縣,端木氏的祖廟也在此處。

重製的「賢哲遺庥」匾額

「族裡的老人們講,當時康熙帝對端木謙的品學表示了肯定,並尊敬先祖子貢,當即封賞端木謙為五經博士。再後來,端木謙請求康熙帝賞賜墨寶,康熙帝當時並未立即書寫,而是離開宜溝鎮後在歸途中寫下『賢哲遺庥』四個大字,並派一位皇子來賜字,可見康熙帝對端木一族的重視。」端木憲堂說。

記者在《濬縣志》中找到了相關文字記載,印證了端木憲堂的上述說法。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初七,康熙帝西巡迴京路經宜溝鎮,端木謙前往請求賜字,康熙帝至彰德行宮書「賢哲遺庥」並遣皇子至濬縣謁子貢墓祠。

皇帝的恩賜讓當時的端木氏家族感受到莫大的榮耀,道光年間子貢第七十八代孫端木渙若在濬縣古城西大街建起了這座顯赫一時的翰林府,將「賢哲遺庥」製成匾額懸掛於府前門。遺憾的是,民國之後,「賢哲遺庥」匾額因保存不善,最終下落不明。

康熙帝對子貢後人的禮遇,其實稱不上「天恩浩蕩」,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多會封賞先賢,以籠絡天下儒生之心。子貢作為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曾被孔子比作「瑚璉之器」。子貢曾先後任魯國、衛國之相,並以誠信經營著稱,被商人們推崇為財神。正因如此,歷代帝王對子貢格外尊崇,一再追諡加封。

唐開元二十七年,唐玄宗追封子貢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宋真宗追封子貢為「黎陽公」,後又改稱「黎公」。

明嘉靖九年,嘉靖帝將子貢尊稱為「先賢端木子」,自此子貢的地位已經僅次於其先師孔子。同時, 封建王朝也始終對子貢的嫡裔恩渥有加。

《端木氏家譜》記載,端木嫡裔有不少人受到皇帝、衍聖公(孔子嫡裔)的格外禮遇。自康熙年間端木謙受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後,子貢的嫡裔還獲得了與孔子、閔子、冉子等十三位聖賢后裔相同的禮遇。

對於子貢嫡裔的優待直到民國時期仍在持續。民國三年,袁世凱頒布了《崇聖典例》,規定「聖賢嫡裔舊有五經博士等世職,茲均改為奉祀官,世襲,主祀。」並每年由國家撥付先賢后裔歲俸一百元,這筆歲銀直至民國十七年才停發。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下令廢爵,

至此「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

制度宣告終結,

作為聖賢后人的端木一族,

政府也不再對其優待。

相關焦點

  • 濬縣村莊|西街村
    這裡每一片青磚灰瓦,每一座亭臺樓閣,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故事。世襲翰林府世襲翰林府是濬縣歷史名人端木子貢後裔的宅院。始建於清末,重修於光緒年間。1995年8月,公布為濬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濬縣西街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修復、完善,現在的關聖廟、海棠谷、濬縣西城門、翰林府等景點受到了遊客及周邊群眾的好評
  • 河南這座古城內,隱藏著1座翰林府,宛如人間仙境,免費開放
    濬縣古城濬縣位於河南省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襲翰林府就位於這座古城內,濬縣古城西大街有一座世襲翰林府,這座翰林府大門雖然不太豪華,但是裡面卻宛如人間仙境。濬縣世襲翰林府是孔子的弟子子貢後裔端木謙的宅院,當年康熙皇帝路過河南時,端木謙專門到淇縣迎接聖駕,作為子貢的後裔,康熙賞賜他為翰林院五經博士,並且是世代承襲,因此,端木謙也就成了大清國的翰林,他的子孫也能夠承襲。
  • 既然下雨,不如一起去看雨中濬縣古城的美,實拍
    世襲翰林府在世襲翰林府,綠意嬌豔的灌木,簇簇擁立,像一個個嫻靜文雅的少女人們撐著五顏六色的雨傘穿梭在濬縣古城中,往來在石板上,此時就像盛開的一朵朵繽紛的傘花,為古色古香的古城增添了幾許浪漫的顏色。,遊客告訴小編,濬縣人很樸實,這裡也非常的美,一望過去,真是心情特別的舒暢。
  • 鶴城新聞串燒:直擊我市高三學生復學第一天;濬縣古城夜景美得不要...
    NO2 濬縣古城夜景惹人醉 Spring Comes 4月4日晚,濬縣古城燈光璀璨,縣衙、世襲翰林府及西城門等景點被燈光點亮,美不勝收。
  • 河南這座古城內,隱藏著1座翰林府宛如人間仙境,免費開放
    俊賢位於河南北部,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世襲翰林部位於這座古城內,俊賢古城書屋有世襲翰林部,這翰林府大門不太豪華,但裡面卻像人間仙境。俊賢世襲翰林部是孔子的弟子自公後代丹木謙的宅邸,當時康熙皇帝經過河南的時候,檀木謙去基顯迎接了聖歌,作為子貢的後裔,康熙賜給了翰林院五經博士,代代相傳,檀木謙成為了大清國的翰林,也繼承了他的子孫全部皇帝親自封的翰林,建翰林府吧,清朝廣西年間建造了規格高的翰林部,該翰林部位於俊賢古城西路,屬於典型的清朝四合院式建築。
  • 明日起,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有序恢復開放!
    微博請@大河報鶴壁記者站 自2020年3月20日起 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實際,濬縣古城、大伾山、浮丘山景區於2020年3月20日正式恢復對外開放。
  • 3分19秒,濬縣延時大片刷爆朋友圈!每一幀都忍不住怒贊
    太陽升起落下, 成了光影的指揮家; 湧動雲海、浪漫星空、 舊瓦古簷…… 雲溪橋邊, 濬縣古城門默然靜立。
  • 3分鐘延時大片帶你盡覽濬縣古城之美!
    3分鐘延時大片帶你盡覽濬縣古城之美!視頻中,八卦樓、世襲翰林府、小姑山、縣衙、雲溪橋、西城門、南城門等眾多景點一一出鏡,從白天到夜晚,濬縣古城的大美景色被展現得淋漓盡致。△《黎陽古城》李子鳴劉茂盛拍攝。很難想像,視頻由濬縣兩位九零後大學生在23天內拍攝製作完成。
  • 【聯佳翰林府】一座翰林府 一生愛這城
    一座翰林府 一生愛這城高鐵旁 學府裡 一zhan式教育社區87-127㎡電梯洋房聯佳翰林府續寫聯佳愛這城輝煌篇章01聯佳名企,匠造品質建築高層單體透視圖黃山聯佳置業有限公司成立於2010年8月,是安徽黃山聯強紡織有限公司兄弟單位,聯強紡織是目前黃山經濟開發區最da的民營企業,在職員工1100餘人。
  • 城發翰林府
    城發翰林府 在售 參考均價 5900 元/㎡
  • 濬縣太平興國寺釋源傑:歷經艱辛 弘揚佛法
    看到記者,釋源傑法師熱情地過來握手歡迎,親切而略帶憨厚的微笑讓記者似乎一下子消除了距離感,聊天,品茶,聽禪,問道,隨著交談的持續,記者對釋源傑法師的了解越來越多,對佛文化的理解越來越深……  釋源傑住持向記者介紹有關情況   濬縣太平興國寺始建於唐,興盛於宋,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
  • 株洲城發翰林府業主生氣了!
    「城發翰林府距離長郡中學僅800米」「業主子女步行即可上下學」「助力您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株洲城發翰林府小區的售房宣傳語讓家長看了都很動心2017年,株洲市雲龍示範區與長郡中學正式舉行這讓「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很高興不少樓盤開發商找到了新的宣傳契機2017年3月,長郡株洲雲龍實驗學校附近的城發翰林府樓盤,宣傳購買房產可直接入學,廣告鋪天蓋地。為了孩子能夠就近入學,再加上銷售人員反覆承諾,不少市民下定決心購了房。
  • 濬縣泥咕咕是中原地區特有的文化符號
    新華網鄭州4月10日電(谷婷婷)濬縣泥咕咕作為中原地區特有的文化符號,是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千年傳承發展,在題材、造型、用色等方面有著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藝術特徵。  「濬縣泥咕咕起源於隋末唐初,當時瓦崗軍手下有一個將軍叫楊玘,在此屯兵,所以我們這個地方叫楊玘屯。泥咕咕當時主要是作為戰爭信號,傳達一種戰爭信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濬縣泥咕咕代表性傳承人宋慶春介紹說。  此外,由於泥咕咕會發出一種「咕咕咕 咕咕」的聲音,類似小麥豐收前一種鳥——斑鳩的叫聲,也象徵著豐收的喜悅。
  • 濬縣古城首富李金章故居——李公館,人去樓空故事在
    李公館西臨城牆,北靠縣衙,東面緊鄰縣前街,原有房屋300多間,是濬縣古城內最大的一處古建築。80多歲的濬縣文化老人李可湘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李公館大門的匾額「耕讀傳家」,二門上有副對聯為:「虎行雪地梅花伍,鶴立霜田竹葉叄」。李家當時為濬縣古城首富,土地千頃,騾馬成群,曾經掛過千頃牌(封建時代為獎勵巨富,地過千頃者,官府賜牌,以示褒榮)。 李公是誰?他是哪裡人?
  • 金科·集美翰林府 | 心歸翰林 歡迎回家
    翰林啟幕翰林府所締造的理想生活,用時光完美雕琢,公園與生活的愜意融合,因你我共同呵護。金科·集美翰林府如您所願,把美好家交還與您。實拍圖家至翰林 · 予你美好翰林府送給你最好的就是空間的遐想,能每天放鬆的靜心,能愉快的品嘗茶的芳香。像在園林、公園邊散步,像聽雨聽泉。
  • 濬縣廟會的民間手工藝——「泥咕咕」,雞、大雁、老虎、龍、鳳凰
    濬縣在歷史上是隋末瓦崗起義軍的重要活動區,楊玘屯據傳說因為是瓦崗軍將領楊玘屯兵的地方而得名。瓦崗軍開黎陽倉放糧賑民、徐懋功大伾山上練兵、秦瓊大戰同山、徐懋功義葬李密等故事在濬縣世代流傳,隋唐英雄人物深入民心,千百年來隋唐英雄人物一直都是濬縣泥咕咕的重要題材。
  • 就在濬縣,街心公園一角裡,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
    濬縣這裡有個迷你小公園,大家稱它街心公園,位於濬縣黃河路與黎陽路東南角,上世紀九十年代建成並投入使用據當地老人講,上世紀90年代這裡是濬縣繁華中心街心公園也是濬縣老地標,在濬縣人眼中,這絕對是值得記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