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後代分布於火爐山、蓮花山及多個省區
初冬的華師,美麗異木棉次第盛開,花色白如霜雪、粉如胭脂,一簇簇的花相擁綻放,五片纖長的花瓣稍稍翻卷,讓人過目難忘。但卻很少有人知道,美麗異木棉的培植最早出自華南師範大學,華師生物園的美麗異木棉也是廣州最早的大腹型美麗異木棉。如今,廣州市內的火爐山、蓮花山、白雲機場等地,東莞等珠三角城市,雲南、南海、廣西、福建等省區,都有華師培植的異木棉的影子。
華師校園內盛開的異木棉
文/記者徐靜
通訊員鄭宇雲、鄭瑩瑩、林顯軍、賴逸欣
圖/陳南光、鍾海婉
老校長東南亞帶回木棉種
「老陳,這些小樹苗是專家送給我的,你拿去播種吧。」前園林科主任陳就回憶起1985年老校長潘炯華交給他一袋異木棉樹種的場景。
當年,在東南亞魚類交流會上,與會的日本專家送給原校長潘炯華一些美麗異木棉的小樹苗作為紀念,回國後潘炯華將樹種分別交給陳就和生物系魚類組老師。
「這批樹苗外形和紅棉極像,只有十五釐米那麼高。」陳就描述。美麗異木棉是原產於南美洲的落葉喬木,喜溼潤肥沃,生長速度特別快,一年可以長高兩米。其樹形特殊,樹幹底部膨大如酒瓶,又像人的大肚子,被稱為「大腹美麗異木棉」或「酩酊樹」。每年9月底10月初始花,一直到春節後才凋謝,花期3至4個月。
當年陳就栽下的異木棉如今只剩下華師在文化廣場的一棵,樹形和其他異木棉不一樣。魚類組老師在生物園種下的6株美麗異木棉則年年花開依舊,並不斷為繁殖提供樹種。
2000年,華師將美麗異木棉種在高教村的道路兩旁,它們正是生物園裡那6株母樹的後代。據粗略統計,目前校園裡的異木棉共有130株左右,主要分布在高教村附近。
後代繁衍在火爐山蓮花山
1988年左右,小樹苗開始有花稀疏盛開,上世紀90年代後越開越燦爛。因為這些美麗異木棉花開得很密很美,在師生和市民中引起轟動,廣州市綠化委員會和園林科學研究所還分別作了宣傳推廣和相關課題研究。「我們開始較大規模地栽培樹種。但美麗異木棉的繁殖率非常低,雌雄蕊的結構錯位和開花時寒冷的氣候環境,導致它們在自然狀況下很難傳粉授粉,很多果實都沒有種子。」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綠谷生物技術開發中心顧問葉慶生介紹。
為培植美麗異木棉,當時生物系展開一系列的不同嘗試。莫熙穆教授進行各種嫁接實驗,但嫁接在本地木棉的美麗異木棉,樹形和花色都不令人滿意;餘素芹老師則通過研究營養液來培養盆栽式的美麗異木棉,但始終未能大面積推廣。
「用一支毛筆,把雄蕊上的花粉塗到雌蕊上,完成一次人工授粉的過程。」1998年,葉慶生嘗試採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培植美麗異木棉,此舉提高坐果率並保留更多的優良性狀。美麗異木棉的大腹狀樹幹,就是通過長期純化栽培得到的特色形狀。除種子繁殖外,葉慶生還嘗試其他方法進行扦插,但所有樹苗都未能成活。
至今,最簡單的方式還是通過種子繁殖獲得實體苗,然後進行栽種。每年母樹結出果實後,綠谷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就採摘回果實,取出種子進行栽培。
「2000年前後,有很多地方來學校購買美麗異木棉。」葉慶生說,「現在,廣州市內的火爐山、蓮花山、白雲機場等地,東莞等珠三角城市,雲南、南海、廣西、福建等省區,都有我們培植的異木棉的影子。」
異木棉帶給師生美好回憶
在廣州,美麗異木棉在綠化觀花推廣方面漸受青睞,大腹美麗異木棉因為樹形優美,也引來了不少人偷種子。「每年都有人來偷美麗異木棉的種子。」葉慶生說起此事很激動。每年美麗異木棉結果時,總會有人來偷母樹的種子。2011年,華師保衛科還抓到兩個從肇慶來的小偷。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年年歲歲,不少師生被美麗花景吸引,寄託著自己的思念。
一位畢業於中文系、從教20餘年的老師回憶起美麗異木棉時,依然難忘初見的情景說:「我看到前方有一棵樹,樹上全是粉紅的花,沒有葉子,就咕噥一句:學校怎麼種起假花來了,美得太不真實了。」生命科學學院2007級小王回憶,每到美麗異木棉盛開的季節,他們就在花樹下享受著這美麗。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