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潁上:紙紮燈籠,尋回兒時的過年味道

2021-02-19 仁者視覺

     燈籠是我國年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各地元宵節都有掛燈籠、打燈籠的習俗。在皖北潁上的燈籠一般俗稱紙紮燈籠。迄今人們用這樣的燈籠照明、裝飾、點綴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潁上紙紮燈籠製作技藝源於漢代,興於宋初,它是潁淮手工藝的精華,是中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工燈籠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是新年祥和氣氛的點綴,是人們對美好願望的寄託。扎燈籠大體可分為扎、糊、貼三個步驟。

       潁上手工燈籠製作最有影響的出自於潁河之濱的方洲村(慎城鎮三八社區),早期的燈籠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火罐式為主,發展到清朝中前期形式逐漸多樣化,有兔式、蟾蜍式、寶塔式等,形態各異、惟妙惟肖。

      方洲村手工燈籠製作傑出代表蔡家燈籠完全出自於純手工製作,形式豐富多樣,色彩燦爛奪目,結構和工藝精巧獨特,具有典型的潁淮民間手工工藝的特色和較強的藝術審美價值,它傳承著中國數千年民間文化的喜慶之光,它能勾起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兒時記憶,紅紅圓圓的燈籠更是人們對來年能過上紅紅火火、圓圓滿滿的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安徽省第四批非遺申報傳人蔡國成(妻子:王希芳),一生致力於燈籠的創新研究之中,為了讓燈籠的設計與當代的審美完美結合,跑遍了大半個中國訪名師,學技藝,終有所成,其研製的燈籠深受當下年輕人的喜愛,2015年被授予阜陽市第二批市級代表性傳承人。

      據蔡國成介紹,手扎燈籠的主要價值在於手工,削竹篾、量尺寸、扎骨架、蒙紗紙、畫圖案、塗金邊,每個步驟都要求精細。最難的是削竹篾,6米長的竹片,要根據燈籠大小砍斷並削成面積相等的數十根竹條,之後再將每根竹條削平。他攤開雙手,滿是老繭和傷口,日復一日的勞作,練就了用手丈量尺寸的技巧,做出來的燈籠不差毫米。

      沒有城市裡繽紛絢爛的焰火,沒有成串燈籠點綴的大街,更沒有喧囂熱鬧的人群,安靜的鄉村裡、巷道中,孩子們依然快樂,打著小小燈籠,約上左鄰右舍的夥伴,走街串巷一路歡笑。小時候的元宵節,你是這麼過的嗎?

特別感謝:安徽省潁上縣慎城鎮文化站信息提供及部分考證資料。



相關焦點

  • 安徽潁上:紙紮燈籠,尋回兒時的過年味道
    在皖北潁上的燈籠一般俗稱紙紮燈籠。迄今人們用這樣的燈籠照明、裝飾、點綴的歷史已有兩千多年。       潁上紙紮燈籠製作技藝源於漢代手工燈籠種類繁多,形式多樣,是新年祥和氣氛的點綴,是人們對美好願望的寄託。扎燈籠大體可分為扎、糊、貼三個步驟。
  • 紙紮燈籠,尋回舊時中秋味道
    明月高掛,花燈高懸,中秋將至,如今在廣州的大街小巷、孩童手中大多是電動的卡通燈籠,顏色鮮豔還可以放音樂,別具風味的傳統彩扎燈籠已經難尋蹤跡。昨天上午,海幢街元雅馨苑邀請了彩燈傳承人陸燕紅(人稱「紅姨」)來到現場,讓孩子們零距離接觸到傳統手扎燈籠的製作。
  • 香港紙紮燈籠無人傳承
    原標題:香港紙紮燈籠無人傳承   「手扎燈籠賺不到錢,現在繼續做下去,一來只因這是自己的興趣,二來每當親手做出來的燈籠,客人買得開心,又欣賞自己的工藝,就會很有滿足感。」   今年的中秋節,香港照常熱鬧,各大商場、屋苑懸掛各式花燈。香港資深傳統紙紮師傅黃改蓮,節前每天手工趕製中秋紙紮燈籠至凌晨。
  • 香港紙紮燈籠無人傳承
    「手扎燈籠賺不到錢,現在繼續做下去,一來只因這是自己的興趣,二來每當親手做出來的燈籠,客人買得開心,又欣賞自己的工藝,就會很有滿足感。」   今年的中秋節,香港照常熱鬧,各大商場、屋苑懸掛各式花燈。香港資深傳統紙紮師傅黃改蓮,節前每天手工趕製中秋紙紮燈籠至凌晨。
  • 甘肅崇信手扎燈籠由「紙」變「布」 更加氣派且耐用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馬上就要過年了,在過年期間掛燈籠是很多人家必不可少的快樂儀式,不僅象徵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還可以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不過,如今多數都是工業流水線上生產的燈籠,目前從事手扎燈籠工藝的匠人少之又少。而在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柏樹鎮三星村,村民王拴祥至今仍保留與傳承著這項手藝。
  • 巾幗農創銷萬戶丨尋回兒時的美味,水果罐頭,好吃依舊老味道!
    巾幗農創銷萬戶丨尋回兒時的美味,水果罐頭,好吃依舊老味道!想要把夏天裝到罐頭裡,存下最幸福的味道那就來看看小編的推薦吧~浙江德爾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德爾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原浙江黃巖科技罐頭廠)創建於1989年,座落在蜜橘之鄉——黃巖,是中國罐頭十強企業,專業從事水果罐頭深加工將近30年。
  • 一場傳統中秋遊園會,從製作紙紮燈籠、中國結開始……
    同時,街坊們還留意到一個更為別致的燈籠,它就像一盞能夠轉動的花燈。「這個燈籠利用了空氣對流的原理,減少空氣的阻力,燈籠上方的螺旋在風的吹動下轉動起來。我還在裡面安裝了一盞小燈泡,通上電以後就能亮著燈轉動起來。」燈籠中畫著中國傳統舞龍的畫面,燈籠造型獨特,這些都是劉伯自己手工製造的。
  • 【妹知道】你所不知的中秋習俗——紙紮燈籠
    再過幾天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秋,每到中秋佳節不少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而在中山市過中秋時就喜歡做一種很傳統的應節物品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安徽潁上:萬人冬捕爭搶好彩頭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  編者按:回望2019,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邁入2020,我們以實幹篤定前行;喜慶的對聯迎春納福,大紅的燈籠溫暖歸路。在新春到來之際,今年的八裡河冬捕日前正式開啟,祭祀、展銷、拍賣……上萬魚歡騰、過萬人狂歡的火熱場面,是過年的前奏,也是健康、富足生活的表現,象徵「連年有魚」,富貴有餘。
  • 中秋紙紮燈籠瀕臨失傳
    「今年做的120多隻燈籠全部賣光了」,廣州僅存的傳統彩扎手工藝人陸燕紅卻並沒有因為親手做的燈籠售罄而感到喜悅,她擔心明年的中秋節自己還能不能製作那麼多燈籠,年事漸高后繼無人加上原材料難覓,廣州傳統彩扎燈籠工藝瀕臨失傳。
  • 永康花甲老人有雙巧手,36道複雜工序的紙紮燈籠信手拈來!
    在城區許碼頭社區,穿過一條狹窄的小巷子,就能看見一個不起眼的招牌:許碼頭燈籠店。自進入9月份以來,店主應金良一家就忙得不亦樂乎。「這只是客人十二月初六歸屋用的。」應金良提筆在燈籠上做了個記號,製作完的燈籠堆滿了整個近30㎡的屋子。應金良今年61歲,從事紙紮燈籠有四十多年了。
  • 一場傳統中秋遊園會,從製作紙紮燈籠、中國結開始……
    同時,街坊們還留意到一個更為別致的燈籠,它就像一盞能夠轉動的花燈。「這個燈籠利用了空氣對流的原理,減少空氣的阻力,燈籠上方的螺旋在風的吹動下轉動起來。我還在裡面安裝了一盞小燈泡,通上電以後就能亮著燈轉動起來。」燈籠中畫著中國傳統舞龍的畫面,燈籠造型獨特,這些都是劉伯自己手工製造的。
  • 中秋紙紮燈籠瀕臨失傳
    「今年做的120多隻燈籠全部賣光了」,廣州僅存的傳統彩扎手工藝人陸燕紅卻並沒有因為親手做的燈籠售罄而感到喜悅,她擔心明年的中秋節自己還能不能製作那麼多燈籠,年事漸高后繼無人加上原材料難覓,廣州傳統彩扎燈籠工藝瀕臨失傳。
  • 千年紙紮千年匠
    ,人們習慣於馬上想到殯葬之事,其實不然,紙紮藝術,在生活中用途非常多。而平江的紙紮,更是原汁原味地承襲了南國紙紮藝術風格,具有強烈的巫楚文化特色。 一 扎匠,雖是民間工匠中的一種,在「九流十藝」中並未排上名。所謂「十藝」,是指金銀、銅、鐵、錫、篾、木、石、鋸(界山)、縫(裁縫)、泥(泥水匠)十種工匠。
  • 後繼無人 香港紙紮燈籠師傅嘆「做得一年得一年」
    中新社香港9月15日電 題:後繼無人 香港紙紮燈籠師傅嘆「做得一年得一年」  中新社記者 李焯龍  「手扎燈籠賺不到錢,現在繼續做下去,一來只因這是自己的興趣,二來每當親手做出來的燈籠,客人買得開心,又欣賞自己的工藝,就會很有滿足感。」
  • 巾幗農創銷萬戶丨尋回兒時的美味,水果罐頭,好吃依舊老味道!
    巾幗農創銷萬戶丨尋回兒時的美味,水果罐頭,好吃依舊老味道!想要把夏天裝到罐頭裡,存下最幸福的味道那就來看看小編的推薦吧~浙江德爾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德爾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原浙江黃巖科技罐頭廠)創建於1989年,座落在蜜橘之鄉——黃巖,是中國罐頭十強企業,專業從事水果罐頭深加工將近30年。
  • 永康花甲老人有雙巧手,36道複雜工序的紙紮燈籠信手拈來!
    在城區許碼頭社區,穿過一條狹窄的小巷子,就能看見一個不起眼的招牌:許碼頭燈籠店。自進入9月份以來,店主應金良一家就忙得不亦樂乎。「這只是客人十二月初六歸屋用的。」應金良提筆在燈籠上做了個記號,製作完的燈籠堆滿了整個近30㎡的屋子。應金良今年61歲,從事紙紮燈籠有四十多年了。
  • 7旬夫妻堅守手工製作燈籠數十載,價格漲十倍,難招學徒
    因為在春節的時候,點上一盞燈籠,瞬間讓人感覺到了有過年的味道。」70歲的蔡國成老人一邊說,一邊扎著燈籠。他說,雖然手工燈籠的銷售價格上漲了10倍,但是現在面臨的卻是失傳窘境。「以前,全村人都燈籠。如今,還在堅守這門手工藝的,只有我和老伴,就是想招個徒弟都是難事了。」蔡國成老人是安徽潁上縣慎城鎮農民。據他介紹,當地一直有做手工燈籠的傳統。「我在10來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學會了這門手藝。
  • 張洪斌製作的傳統燈籠,給我無限的童年味道
    旅遊的過程中你會遇見平時看不到的事和物品,更會遇見在你的居住地方已經消失了的味道與傳統的手藝。如果你到山東省惠民縣何坊鄉過一個元宵節,你會見識到一種手工燈籠,這種燈籠因其玲瓏別致、輕巧剔透,深受人們的喜愛。
  • 鬧元宵:安徽各地元宵節習俗有哪些?
    安徽元宵習俗1:合肥「試燈節」過去,合肥民間歡度元宵節,通常從正月十四就開始了,在四鄉農村尤其熱鬧,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而廬州城裡主要集中在鼓樓鎮淮橋一帶,也是燈籠高懸,人頭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