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2014年)
電影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郝蕾、張譯主演。電影主演講述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該片已於2014年8月28日在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上全球首映並於2014年9月25日18點全國公映。電影中最令人揪心的可能是夫妻兩人歷經千辛萬苦後孩子的疏離,以及對被拐後母親的依賴的對比。
《盲山》(2007年)
這是2007年中國導演李楊的一部電影,由黃璐等主演,盲山是將一種批判的眼光投向了中國長期不斷的社會問題——人口拐賣。電影講述的是一位女大學生被拐賣的故事。女主角被騙到一個窮困的小山村賣給當地一個40歲的老農民,被老農民強迫生孩子,最後在村裡初中生的幫助下與家人取得聯繫,最終經歷與村民的拉扯後獲救。
有一段觀影者的影評,我比較受感觸:其實人生在世,每個人都猶如被拐賣到這個世界來的一般,受盡折磨卻總也無法逃脫,久而久之也就認命了。
也許這部電影過於沉重。
《失孤》(2015年)
這是2015年的華誼兄弟製作的一部「打拐」題材的電影,由彭三源自編自導,劉德華、井柏然、吳君如等主演。影片講述了農民雷澤寬(劉德華 飾)駕著一臺破舊的摩託車奔走在祖國廣袤而荒涼的土地上,十五年的漫長旅程,早已不敢奢求何時是個盡頭。1998年,雷澤寬兩歲的兒子雷達丟了,雷澤寬開始了長達十四年的尋子之路。一路上雷澤寬歷經艱辛,還認識了四歲時被拐修車小夥曾帥。雷澤寬幫曾帥找到了失散多年的親人,帶著曾帥送他的導航儀繼續自己的尋子之路。
電影的事件還原度還是個很高的,在採訪真實人物郭剛堂時他說,他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自責沒有看好自己的孩子,第二個是一路以來遇到了很多熱心幫助他的人他很感激,第三個是知道了這條路上有比自己慘很多的人。他講了一個例子很是殘酷,一個爸爸叫老鄧,自己的孩子小時候丟失,之後找到了正上高中,郭勸說不要影響孩子高考,於是老鄧就這樣煎熬的忍了三年,直到孩子走出考場那一刻上去擁抱,但是被孩子現在的父母打了一通,並且自己的孩子也在派出所說老鄧打他。老鄧在這之後,對郭說「我就當做沒有這個孩子吧」。這三部電影無一例外的都是「人口拐賣」的案件改編而來的,事件還原度有待考量,但是小編更多的希望這些電影全部都是藝術創作,因為如果作為現實來講實在太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