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成都羊肉湯店生意俏 你家鄉冬至有什麼習俗

2020-12-11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冬至成都羊肉湯店生意俏

「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一羊肉湯店生意火爆。張浪攝

店內被擠爆,室外的座椅也座無虛席。 張浪攝

12月22日,正值冬至日,成都「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大大小小的羊肉湯店生意十分火爆,顧客絡繹不絕。成都當地民眾到了冬至日有吃羊肉的習慣,每到此時街頭羊肉飄香,以「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最為出名,各大羊肉湯店也迎來了一年最忙的一天。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代表著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數九」亦從此開始了。冬至,有的地方吃餃子,有的地方吃湯圓,有的地方吃羊肉。各地的民俗有何不同呢?

四川:冬至到,羊肉俏

俗話說「冬至到,羊肉俏」。到了這一天,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羊肉,是在四川不少家庭的選擇。「冬至補一補,來年打老虎「,四川、山東一帶會喝羊肉湯,有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的習慣,以求來年有個好身體、好兆頭。每年冬至前夕,成都大街小巷的羊肉湯店早已熱火朝天,到冬至這天更是人滿為患。在家裡,也會燉好一大鍋羊肉湯,一家人圍坐於爐火之前,吃肉喝湯。特別是成都「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各大羊肉湯店迎來了一年最忙的一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冬至的那一天開始「數九」,東北有說:「一九二九凍死狗,三九四九石頭裂口,五九六九坐在炕上瞅,七九八九才能出門口。」據東北的民俗專家介紹,冬至撬冰冬捕捕魚,是滿族一直流傳至今的風俗,寓意年年有餘,吃餃子也以羊肉餡兒為主。

江南:吃湯圓意味「團圓」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

另外,在江南水鄉,講究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相傳,共工氏有個兒子作惡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後變成疫鬼殘害百姓。但疫鬼特別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飯,希望防災祛病。

有趣的是,蘇州還有飲用「冬釀酒」習俗。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冬至夜,老百姓們一邊暢飲美味的冬釀酒,一邊品嘗滷牛肉等各種滷菜,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數九」開始後,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從冬至起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時節,北風呼嘯,大地冰封。民俗學專家蕭放在《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時令節點,人們圍繞冬至行一系列季節儀式。

「冬至居於新舊更替的時節,在古人觀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冬至節俗中諸多信仰、儀式內容就來源於人們對這一時節的感受。」蕭放解釋。

冬至到,「數九」開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時間在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同樣,也是因為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天氣一般更冷。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等到「九九」時,天氣轉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又叫「九九豔陽天」。按照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來看,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所以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準。

它因何被稱為「冬節」?

歷來,冬至都是一個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氣,又稱為「冬節」「賀冬」。據記載,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也就是說,周代的正月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那時,周代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所以說,拜歲和賀冬沒什麼分別。

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用夏曆,將正月和冬至分開。《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表示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此時。

魏晉時期,冬至又叫「亞歲」。這一天,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如此描述冬至:「……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明、清兩代,皇帝都要舉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民間也會喜氣洋洋地歡度這個節日。

今年冬至新年俗

傳遞了哪些信息?

近日,記者在各地採訪了解到,隨著社會發展,各地過冬至的形式越來越豐富,對於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發展也更加深入。

「村晚」推動鄰裡融合。舞蹈「夜上海」、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黃梅戲「天仙配」……冬至前夕,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運河街道螺螄橋村的文化禮堂,舉辦了一場別具特色的「村晚」,從演員到主持人,全部由村民擔當。螺螄橋村負責人任金海告訴記者,村裡的文化禮堂今年9月份剛落成。這是村裡第一次由本村村民舉辦「村晚」,為的是讓村民們感受到熱鬧的「年味」。

民俗「吹暖」旅遊經濟。「過去,到了冬至前後,大家都『貓』了起來,最多也就是吃餃子,喝喝酒。現在冬至意味著一年旅遊季節的開啟。」在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村經營家庭旅館的馬國權說。利用「冷優勢」,提前謀劃冬季旅遊項目,成為黑龍江省大興安嶺林區停伐後產業轉型的有效途徑。「這次來北極村過冬至,體驗了不同的新習俗:堆雪人、吹冰泡泡。在這麼冷的天氣裡,能聽到水潑出去結冰的聲音,真是太神奇了。」北京遊客韓璐璐說。

文明祭祀賦予孝親文化新內涵。今年冬至,一些地方推出文明祭祀舉措,賦予孝親文化文明的新內涵。一簍紙錢,兩杯米酒,外加一響鞭炮。在江西省樟樹市中洲鄉,村民們以往都是以這樣的方式「掛冬祭祖」。與往年相比,中洲鄉來陂村村民徐海平今年有所不同。冬至將近,他沒有去集市上購買紙錢、米酒、鞭炮「老三樣」,而是買了幾株黃菊花。「現在文明祭祀成為新潮,今年咱也時尚一回。」徐海平說。

專家說法:

冬至吃餃子源於張仲景的驅寒「嬌耳」

河南開封市古都學會省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劉海永向封面新聞記者介紹了冬至吃餃子的典故——

張仲景在東漢末年任長沙太守時,常為百姓除疾治病。他不滿當時一般世人追逐權勢和官場的腐敗,再加上南陽一代傷寒流行,病死者眾多,因此他棄官返鄉從醫。

回鄉後見到南陽的老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了,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教弟子們在南陽東關搭起一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煎熬羊肉、辣椒湯,將驅寒提熱的藥材切碎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送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冬至一直持續到除夕。人們吃過驅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綜合新華社、封面新聞、四川在線)

(責編:羅昱、高紅霞)

相關焦點

  • 冬至成都羊肉湯店生意俏 你家鄉冬至有什麼習俗
    「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一羊肉湯店生意火爆。 店內被擠爆,室外的座椅也座無虛席。 張浪攝 12月22日,正值冬至日,成都「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大大小小的羊肉湯店生意十分火爆,顧客絡繹不絕。成都當地民眾到了冬至日有吃羊肉的習慣,每到此時街頭羊肉飄香,以「羊肉一條街」小關廟街最為出名,各大羊肉湯店也迎來了一年最忙的一天。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代表著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數九」亦從此開始了。
  • 今年冬至,成都羊肉湯得不得漲價?
    80元一斤 冬至或將漲價 // 要問冬至節成都的羊肉湯有多火爆,一句話,「廚師炒得手軟,食客等得腿軟。」 資料圖 小關廟的多家羊肉湯店,是不少成都人連續多年冬至節都會光顧的地方
  • 冬至節將至,「冬至」是啥意思?冬至各地習俗不一樣,你家鄉呢
    但中華民族地大物博,地方差異性大,不同地方冬至習俗不一樣,一般北方地區冬至吃餃子,南方冬至吃湯圓,舊時上海人冬至最講究吃湯糰。寧夏冬至要吃「頭腦」。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而寧夏冬至要吃「頭腦」,等等。那麼為什麼冬至各地的習俗不一樣呢?我們現在一起來看一下不一樣的起源。中國北方有冬至日吃餃子的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 成都冬至習俗吃田羊子生態羊肉 健康又長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都冬至習俗吃田羊子生態羊肉 健康又長壽 在民間把冬至稱為過小年。明清兩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內,儀式非常隆容重。 民間,大多要在這一天改善夥食。流行冬至日吃羊肉,有道是冬至不吃肉,凍掉腳指頭,不管窮家富戶,這一日都要煮羊肉吃,並以   原標題:成都冬至習俗吃田羊子生態羊肉 健康又長壽   在民間把冬至稱為「過小年」。明清兩代皇帝例行在冬至日舉行祭天大典,即「冬至郊天」內,儀式非常隆容重。
  • 冬至將至,探訪小關廟羊肉湯館 「旺季提前了,今年羊肉湯不漲價」
    小關廟的羊肉湯店提前為冬至的到來準備好了。「我們預估今年冬至,價格會漲到120元/斤-130元/斤。」有商家稱,這個價格與去年冬至持平,不會有太大漲幅。在成都小關廟街上,坐落著七八家羊肉湯鍋店,其中不乏營業了20年的「老字號」。作為其中一家「老字號」店鋪,老李天下羊肉湯店鋪從2004年開始營業,老闆李先生跟隨著這條街經歷了16個春夏秋冬,見證了羊肉湯價格的飆漲。
  • 今日冬至 到成都小關廟三官堂啖羊肉
    今日冬至,成都人的傳統習俗是「吃羊肉」。昨(21)日,各家羊肉館老闆們開始忙碌起來,迎接即將到來的客流高峰。據一家羊肉館老闆透露,今日吃羊肉很可能漲價,但是如果在下午1點前預訂的話,就可以不漲價。
  • 成都三官堂羊肉館上座率降三四成 菜市場和外賣生意很好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冬至節,正所謂「冬至到,羊肉俏」,然而記者昨日走訪了多家往年火爆的羊肉餐館,發現今年的客流量驟降,三官堂羊肉一條街的一家餐館老闆更是感嘆,今年整體上座率降了三四成。此外,去年火爆的電商今年生意也在萎縮,一家在網上售賣簡陽羊肉湯的商鋪老闆連先生稱,他家今年的生意不及去年一半。難道成都人今年不愛吃羊肉了嗎?
  • 冬至到了!成都小關廟羊肉湯食客扎堆 一百多塊一斤
    今年冬至吃羊肉湯的成都人多嗎?羊肉湯價格如何?今天下午正到飯點,成都全搜索新聞網記者實地踩點,看看成都人吃羊肉湯的熱情到底有多高。冬至前夕,成都羊肉湯生意就好起來了下午5點左右,小關廟街一條街上的羊肉湯店內已經是一片熱氣騰騰,羊肉早就涮起來了,不少店鋪還專門在店門口掛起了剝好皮的整羊,甚至把煮湯的鍋爐都擺在了店門口
  • 關於冬至習俗有哪些_各地冬至習俗習慣
    冬至習俗一、吃餃子。據《辭海》載:「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開始。」冬至,不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也是潮汕地區民間一個大節日,有「小過年」之俗稱。潮汕各市縣冬至之習俗基本相同,都有祭祖先、吃甜丸、上墳掃墓等習俗。祭拜祖先:潮汕民間,在這一天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和果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完畢,午餐家人團聚。
  • 冬至前探訪成都「羊肉湯街」:每日準備1噸羊肉 外賣打包增多
    紅星新聞網(記者 宋雅婷)12月20日報導對成都人來說,冬至是喝羊肉湯的節日。明天就是冬至了,作為成都久負盛名的兩條「羊肉湯街」——三官堂街和小關廟街,今年生意怎樣?羊肉價格和往年相比有什麼變化呢?20日中午,紅星新聞網記者走訪了三官堂街和小關廟街。
  • 冬至節「海底撈」全球近600家門店 代表家鄉簡陽免費派送羊肉湯
    作為活動之一,源自簡陽的全球知名連鎖餐飲企業「海底撈」發起「冬至節全球派送羊肉湯活動」,為家鄉助力!   「二十多年前我有個夢想,把海底撈開向全世界,看全世界最美的風景。   此次,海底撈聯動了全球近600家門店,在冬至當天為到店的客人準備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簡陽風味的羊肉湯,希望以這種方式為世界各地的顧客帶來一絲溫暖。
  • 冬至日,在華師憶家鄉味道!
    羊肉湯俗話說「冬至到,羊肉俏」在貴州、重慶、四川等城市的家庭裡冬至這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新鮮羊肉喝上這樣一碗奶白色的羊肉湯熱氣騰騰的大鍋裡咕嘟著奶白的羊湯湯裡翻滾著新鮮的羊肉、羊雜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番薯湯果寧波的傳統習俗中番薯酒釀湯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
  • 「成都商報」冬至到 羊肉「俏」 「羊肉湯一條街」上有商家漲價至...
    羊肉湯店外擺放的羊肉冬至前後,不少成都人都有吃羊肉、喝羊肉湯的習慣。而有著「羊肉湯一條街」之稱的小關廟街,也是不少成都人心中品嘗羊肉湯的首選之地。有商家漲價: 這兩天羊肉湯每斤上漲30元20日上午11點,隨著午間用餐時間的臨近,小關廟街也開始熱鬧起來。沿途的10多家羊肉湯店中,不少商家紛紛走出店鋪,招呼路過行人進店用餐,有部分商家在店鋪外還增添了餐桌。
  • 趣說冬至(二)冬至到羊肉俏 羊肉湯這樣吃驅寒又營養
    錯過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別錯過冬至的第一碗羊肉湯。21日,就是冬至了,作為成都久負盛名的羊肉湯一條街,小關廟街上賣羊肉湯的商鋪早已張羅起來,等待如約而至的食客。冬季,人們傾向進食可以驅寒的食物,例如牛羊肉。
  • 棗莊習俗:「冬至到,羊湯俏」
    ,南方吃湯圓,但是在棗莊這個地方,卻有著非同尋常的一種習俗,那就是喝羊湯。數九」,從冬至開始,將進入「數九寒天」,也是進補的好日子,家家都會用雞鴨或羊肉煮湯,滋補身體,以求驅寒祛病。在這一天,喝羊肉湯也成為了棗莊必不可少的習俗。
  • 冬至吃羊肉,成都兩大流派的羊肉湯,你選擇哪一家
    「冬至大如年」,在北方,冬至這天是要吃餃子的;而在南方,則有的吃湯圓,有的吃年糕,有的吃紅豆糯米飯。而在成都,冬至這一天是要吃羊肉湯的。成都的羊肉湯大都打的是「簡陽羊肉湯」的旗號,最具規模的小關廟、三官堂、雙流黃甲這三條羊肉湯一條街,幾乎家家戶戶都是賣的「簡陽羊肉湯」。簡陽羊肉湯最特別之處,也是區別於其他羊肉湯的,是簡陽羊肉湯是「炒著吃」的。
  • 成都冬至市民喜歡吃田羊子生態羊肉
    成都冬至有吃羊肉的習俗。老人常說只要「冬至進補,來年就能打虎」,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較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尤其是「田羊子」生態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
  • 各地冬至吃什麼 趣味飲食習俗連連看
    >  冬至吃什麼?小編還走出家鄉、出來讀書、「見識見識」之前,我一直以為大家冬至就是吃湯圓。孰不知,原來各地放有各種各樣的飲食習俗,或許小編的家鄉是吃湯圓,不過江蘇的朋友則釀了一種冬至酒——東陽酒,而同是南方地區的廈門,則吃薑母鴨。北方朋友冬至的飲食習俗就更多樣了。本期冬至吃什麼專題,跟隨小編,看看全國各地冬至吃什麼,看看他們冬至養生又有什麼習俗。
  • 冬至到吃什麼:帶你領略全國各地冬至習俗!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吃什麼?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的習俗,並說冬至吃了餃子,耳朵就不會凍掉了。
  • 「海底撈冬至節全球派送羊肉湯」啟動
    「海底撈冬至節全球派送羊肉湯」正式啟動。   每當大街小巷飄起羊湯的鮮香,四川人就知道,冬至要來了。和很多地方吃餃子、湯圓不同,對四川人來說,過冬必不可少的是一碗熱乎乎的羊肉湯。從熱氣騰騰的鍋裡、舀一碗咕嘟冒泡的奶白色羊湯用鮮美的羊肉、鯽魚熬成的湯汁無論是連湯帶肉一口吞下還是把鮮嫩的羊肉挑出來蘸料吃,都是冬日裡極致又溫暖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