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遊第八日 貴州梵淨山
黔東有靈山,遺世而獨立。
梵淨山,得名於「梵天淨土」,位於貴州銅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處。
梵淨山景觀十絕:怪石、奇樹、天風、雲海、秒泉、異獸、珍禽、佛光、雪景、高路。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選出來的「2019年全球最值得到訪的28個旅遊目的地」,中國貴州梵淨山位列總榜單第三,「自然類別」第一。
梵淨山臺階有8225階,使梵淨山有「通往天國的天梯」之稱。乘著凌空懸臂的索道纜車,緩緩上升,猶如飛踏在煙波浩渺的天路之上,層巒疊翠的山林盡收眼底。越往山頂,雲霧越大,讓我們進入了梵淨山「轉眼風雲相會處,憑空移步做神仙」的佳境。
從纜車下來 ,來到山頂的平臺處,這裡煙霧浩渺,四周一片白茫茫,什麼也看不見。正在遺憾之間,忽然聽到人群一片驚呼「出來了」,急忙往對面遠眺,一座青色突兀的山峰,徐徐的露出身影,雲霧慢慢的從山峰上變淡,慢慢消散,露出了一溜細細的天際。
那是一片怎樣的天際啊!素潔如空靈,虛幻縹緲,甚至連神仙的身影也不宜在其中。只有空,只有靜!只有肅穆的色彩,只有氣吞萬物的天景。我夢中的天空之城啊!我不遠千裡,只為了站在這裡,就是這裡,只為了看你一眼!
我流淚了,我沒有因為看到磅礴的日出而流淚,沒有因為看到茫茫無盡的大海而流淚,但是站在這裡,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流淚了,我的心一片空靜,我的心此刻是如此的寧靜,我已經聽不到周圍人群的喧囂。耳畔仿佛只聽到從遙遠的天際傳來嫋嫋梵音,穿過我的身體,穿透我的靈魂。
我眼裡只剩下這片天空之城。我在這裡,此時,放下了所有,我只想那片天空不要飛過一隻鳥,什麼都不要,就讓這片天空安靜著,空白著,虛空著。讓我虛空的心也和這片天際連在一起,讓我的心升騰到那裡。在這一瞬間忘卻了塵世,納去塵心,心靈得到片刻的安寧,靜心自悟著。此時我真正理解了「梵天」,是一種超越了時空和生死的磐涅寂靜的境界,「淨」,是無塵無穢。
山頂雲霧真是瞬息萬變,我正在佇立之間,眼前又被濃霧遮掩了。我們來到了旁邊的蘑菇石。
蘑菇石其名如形,上下兩塊石頭上下錯開相疊,上大下小,酷似蘑菇,高約十米,屹立在2200米的山頂。傳說這一天工巧匠,是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所造。在此已經屹立了十四億年。我忘著巨石,心裡默默在問,「你站在這裡俯瞰蒼生,看萬物變遷,風吹雷打,絲毫不動,是在等你要等的人麼?
旁邊有一塊巨石,巨石表面層層疊疊猶如萬卷叢書堆在一起,故名「萬卷書」。傳說是唐僧師徒西天取經,路經此處,由於山高,馬腳被絆了一下,從馬背上掉下來幾疊經書,就形成了現在的「萬卷書」。
「忽聞雲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眼前的雲霧蒸騰又散去,紅雲金頂豁然在眼前,金頂海拔2336米,一柱通天,拔地而起,直入虛空。
紅雲金頂山峰從山頂到腰身,一裂為二。相傳此峰原來整體相連,釋迦摩尼與其弟子彌勒來梵淨山修行,因慕其地勢絕妙,都想設置道場。燃燈古佛知道後,便手執金刀,朝金頂一刀劈下,從此一峰分為兩頂,釋迦居左,彌勒歸右。一山供奉兩佛,全國也只有梵淨山一處。
梵行已立,淨由天地。是己覺心,離戲世事。
詩人王心鑑在《過梵淨山》書到:
近山褪俗念,唯有竹聲喧。
棲心皈淨土,推雲步梵天。
禪霧入幽谷,佛光上蒼巖。
海內循道者,多來續仙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