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年前開始,到清末民初,中國古錢幣的收藏已經進入了登峰造極的階段,發展到今天,古錢幣收藏的熱點也在不斷變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清代錢幣的關注。銅的生產數量在歷史上一直是比較稀少的,相對於古錢和民國時期的紙幣,銅的生產數量更少。
《雍正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鑄於雍正元年(1723年)。硬幣直徑2.4 cm,重3.7 g。錢面上刻有「雍正通寶」四個字,由上而下從右至左直讀;這枚錢幣包漿古老,因歷經滄桑,使用痕跡明顯,品相稍有磨損,說明其歷史悠久,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這枚「乾隆通寶」直徑2.4 cm,重3.2 g。此幣鑄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乾隆通寶是乾隆時期的流通貨幣,乾隆在位六十年間,以「文治武」的治國方略,開創了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輝煌盛世,此後民間便盛傳佩帶「乾隆通寶」的銅錢以驅災闢邪,又以乾隆二字諧音「錢隆」,為後世藏家所喜愛。
這枚「鹹豐重寶」呈黃色,直徑2.5 cm,重4 g。硬幣正面直讀「鹹豐重寶」四個字,背面為當十,兩面為滿文。此幣生鏽,古色古香,品相完好,有自然流通的痕跡,雕刻精巧深刻,極具收藏價值。
清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鑄造的光緒通寶是清代錢幣之一。硬幣的直徑是2.4 cm,重3 g。幣面楷體為光緒通寶四字,背面鑄滿文,大氣端莊。錢體規整,邊緣垂齊。重複觀看,真可謂:嚴謹、嚴格、嚴肅,厚重;捏在指尖,也不失小中見大,舉輕若重,足顯光緒年間造幣大方嚴謹之風。
《光緒元寶》是清代光緒年間特有的貨幣。這枚「光緒元寶二十兩當錢」直徑3.2 cm,重11.3 g。硬幣正面有珠圈,珠圈內的「光緒元寶」由上而下、由右而左直讀,珠圈外鑄滿文及上緣紀地字為「戶」,下緣紀值字為「當制二十文」。硬幣背面中央鑄有「飛龍」圖樣,上緣英文紀地「HUPOO」,下緣英文紀值「20 CASH」;中央「巨龍騰空」,從上至左、右環繞一周,龍頭置上,兩條龍鬚下垂,鼻梁突出,雙眼炯炯有神,龍紋精細,火球在下。它的花紋圓潤凸起,錯落,有一種立體雕塑的感覺。光緒元寶是具有時代背景和文化特徵的,深受歷史的薰陶。
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中國經歷了如此繁榮昌盛,也經歷了極度衰敗,然而最令我們難忘的是,這一時期的錢幣業經過百年洗禮,風起雲湧,朝不保夕,統治者雖竭力改革,但仍然收效甚微,而這一時期的錢幣業也經歷了洗禮,一些融合了當時社會風氣的精巧古錢幣應運而生。但是,由於戰爭和內亂的發生,許多人被埋在了歷史的塵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