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普 |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2021-01-13 澎湃新聞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

——廢塑料

你知道什麼是廢塑料麼?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塑料呢?

廢塑料又都去了哪裡?

我們能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

帶著這些疑問

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吧~

長期以來,不同形式的一次性塑料製品在居民生活中被廣泛使用,近年來,隨著電商、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的發展,塑料餐盒、塑料包裝等的消耗量快速上升,造成新的資源環境壓力。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會引起「白色汙染」,不規範處理塑料垃圾存在著環境風險。那麼,關於廢塑料的基礎知識,你了解多少呢?

1

什麼是塑料?

答:塑料是一類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是經填充、增塑、著色等熱塑成形物料的總稱,屬一類高分子有機聚合物家族。

2

塑料都有哪些分類呢?

答:按其塑料成型後的性質特點,可分為熱塑性和熱固性兩種材質塑料。熱塑性塑料,是一種鏈式線性分子結構,受熱後發生軟化,可反覆多次複製產品。而熱固性塑料,具有網狀分子結構,受熱加工後成為永久形變,不能反覆加工複製。

3

生活中有哪些常見塑料?

答:生活中常見的塑料製品材料主要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及聚酯類(PET)等。

它們的用途分別是:

聚乙烯塑料(PE,包括HDPE和LDPE)常用作包裝材料;

聚丙烯塑料(PP)常用作包裝材料及周轉箱等;

聚苯乙烯塑料(PS)常用作泡沫襯墊及快餐飯盒等;

聚氯乙烯塑料(PVC)常用作玩具物品、容器等;

聚酯類塑料(PET)常用來製作飲料瓶等。

圖:塑料無處不在

4

廢塑料都去了哪兒

答:塑料被廢棄後,有四種去處——焚燒、填埋、回收、棄之自然環境。截至2015年,人類在過去的70年中生產了83億噸塑料製品,其中63億噸被廢棄。其中約9%被回收,12%被焚毀,79%被填埋或丟棄。

塑料是難以降解的人造物質,在自然條件下分解速度極為緩慢。當它進入垃圾填埋場,大約需要二百年到四百年才能降解,會降低填埋場地處理垃圾的能力;如果直接進行焚燒,將給環境造成嚴重的二次汙染。塑料焚燒時,不但產生大量黑煙,而且會產生二噁英。即使是在專業的垃圾焚燒廠,也需要嚴格控制溫度(850°C以上),並且對焚燒後的飛灰進行收集,最後固化填埋,只有這樣,才能讓焚燒廠排放的煙氣達到歐盟2000標準,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汙染。

圖:垃圾中含大量塑料垃圾,直接焚燒極易產生強致癌物質二噁英

圖:誤食80個塑膠袋(重達8千克)死亡的鯨魚

塑料垃圾危害雖多,但也並非「十惡不赦」,它的破壞力往往與低回收利用率綁定在一起。塑料可以通過回收再利用成為制塑的原料、發熱發電的材料,變廢為寶,這是廢塑料最為理想的處置方式。

5

廢塑料的回收利用技術有哪些

答:第一步:分類收集

這是廢塑料處理的第一步,為其後利用提供方便。

塑料生產和加工過程廢棄的塑料,如邊角料、等外品和廢品等,其品種單一,沒有汙染和老化,可單獨收集和處理。

在流通過程中排放的廢塑料有一部分也可單獨回收,如農用PVC薄膜、PE薄膜、PVC電纜護套料等。

大部分廢塑料屬於混合廢料,除了塑料品種複雜外,還混有各種汙染物、標籤以及各種複合材料等。

第二步:破碎和分選

廢塑料破碎時要根據其性質而選用合適的破碎機,如依其軟硬程度選用單獨、雙軸或水下破碎機。破碎程度根據需要差別很大,外形尺寸50-100mm的為粗粉碎,10-20mm的為細粉碎,1mm以下的為微粉碎。

分選技術有多重,如靜電法、磁力法、篩分法、風力法、比重法、浮遊選礦法、顏色分離法、X射線分離法、近紅外線分離法等。

第三步:資源化再生利用

廢塑料再生利用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混合廢塑料的直接再生利用。混合廢塑料以聚烯烴為主,它的再生利用技術曾進行過廣泛研究,但成效不大。

2. 加工成塑料原料。把收集到的較為單一的廢塑料再次加工為塑料原料,這是最為廣泛採用的再生利用技術,主要用於熱塑性樹脂,用再生的塑料原料可做包裝、建築、農用及工業器具的原料。不同廠家在加工過程中採用獨自開發的技術,可賦予產品獨特的性能。

3. 加工成塑料製品。利用上述加工塑料原料的技術,將同種或異種廢塑料直接成型加工成製品。一般多為厚璧製品,如板材或棒材等。

4. 熱電利用。將城市垃圾中廢塑料分選出來進行燃燒產生蒸汽或發電。該技術已較為成熟,燃燒爐有迴轉爐、固定爐、硫化爐;二次燃燒室的改進和尾氣處理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使廢塑料焚燒回收能量系統的尾氣排放達到很高的標準。廢塑料焚燒回收熱能和電能系統必須形成規模生產,才能獲得經濟效益。

5. 燃料化。廢塑料熱值可在25.08MJ/KG,是一種理想的燃料,可製成熱量均勻的固體燃料,但其中含氯量應控制在0.4%以下。普遍的方法是將廢塑料粉碎成細粉或微粉,再調和成漿液做燃料。如廢塑料中不含氯,則此燃料可用於水泥窯等。

6. 熱分解製成油。這方面研究目前比較活躍,所製得的油可做燃料或粗原料。熱分解裝置有連續式和間斷式兩種,分解溫度有400-500℃、650-700℃、900℃(與煤炭共分解)以及1300-1500℃(部分燃燒氣化)之分,有關催化高壓加氫分解等技術也在研究之中。

6

我們能為地球母親做些什麼?

答:1、請儘量減少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比如塑料餐具、塑膠袋等。這些一次性塑料製品不僅不利於環保,也是對資源的一種的浪費。

2、請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將廢塑料投放在可回收物收集容器中,或交投到兩網融合服務站點。你知道嗎?每回收一噸廢塑料,可以節省石油6噸,減排二氧化碳3噸。另外,有一個小提醒小編不得不跟大家說一下:乾淨、乾燥、未受汙染的廢塑料都是可以回收的,但是,一些受汙染以及與其他垃圾混合的都是不可回收的哦!比如,已汙染的塑膠袋(膜)、外賣用的一次性快餐盒、已汙染的快遞包裝袋等應當做幹垃圾投放。

來源:環保科普365

副市長趙興友調研重點斷面、河道和支流水環境治理工作

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敏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生態建設 厚植綠色本底 我市以綠色發展路徑推動生態轉型☆百日攻堅 | 冬風吹,戰鼓擂!決戰衝鋒向前!☆重汙染天氣應急管控有豁免,鼓勵企業爭創「綠色標杆」

主管:徐州市生態環境局

主辦:徐州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

原標題:《環保科普 | 關於廢塑料的這些知識你都有了解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環保科普 | 你知道嗎?你的衣服可能有「毒」!
    環保科普 | 你知道嗎?你的衣服可能有「毒」!服裝中的化學殘留會有危害嗎?大家都遇到過衣服掉色的情況吧?也都會為買哪種顏色的衣服而糾結過。看著五顏六色的衣服,你是否想過,服裝中是否有化學殘留呢?那些化學殘留對人體有影響嗎?今天,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這些關於飛機上的小知識大家了解了嗎?
    飛機上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小知識,相信很多人對這些知識都很好奇,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空姐為什麼喜歡把手放在後面? 登機時,空姐把有禮貌的手放在後面彎腰向你打招呼。其實,空姐把手放在後面不僅僅是禮貌,其實還有其他的用途,當然這個用途很多人都不知道。
  • 【科普知識】都是添加劑?關於速食食品,這些誤解該澄清了
    【科普知識】都是添加劑?關於速食食品,這些誤解該澄清了 2020-12-24 1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都了解過買房知識嗎?不知道先看看
    你都了解過買房知識嗎?  發布時間:2020-12-24 買房是一項比較複雜的交易工程,不少人在買房前都會去了解買房的相關知識
  • 非洲有企鵝嗎?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非洲有企鵝嗎?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時間:2020-08-27 09:33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非洲有企鵝嗎? 關於企鵝的這些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非洲有企鵝嗎?當然沒有、有的。
  • 關於烏龍茶的小知識,你都了解嗎?
    烏龍茶的範圍其實非常廣,從三尺紅罩住的武夷山九龍窠三顆大紅袍母樹,到近年來越發出名的烏崬單叢;從海峽對岸漂洋過海的凍頂烏龍,到一幫老茶客津津樂道的馬肉、牛肉;從聽上去很臭喝起來很香的鴨屎香,再到從外觀怎麼也看不出來的白雞冠;除了耳熟能詳的鐵觀音,還有四大名叢之一的鐵羅漢……上述這些,都屬於烏龍茶。烏龍茶,也叫青茶。
  • 又到需要聖誕樹的時候了,但關於樹木,這些知識你教給孩子了嗎?
    原來我以為聖誕樹都是假的,是用木棍之類的做出來的,後來看到一個視頻,才發現聖誕樹其實用的是真樹。大多數都是常青樹,像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松柏,是最受歡迎的聖誕樹。真樹差不多需要40美元一顆,可以維持一個月。有時候孩子會問:媽媽,這些樹活了多久呀?最高的樹有多高呢?
  • 看不懂硬核的動物科普?了解這些基礎的動物學知識就能很快入門
    前幾天我寫了一篇關於鼩鼱的科普文章,有一位小夥伴看完之後跟我說,很有意思,就是有點太硬核了。所謂硬核,就是指某物或某件事情難度較高,很酷,很彪,接受起來比較有難度和門檻,跟輕鬆和休閒相對。貝加爾海豹Pusa sibirica人和人不一樣,對於科普這件事,有人喜歡茶餘飯後看看簡單的小科普當作消遣,也有人喜歡偏重某一方面然後稍加深入地去了解,還有人很喜歡硬核一些的乾貨,
  • 草坪有哪些種類?關於草坪的這些知識你了解嗎
    現在,種植草坪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之中越來越普遍的現象,而草坪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應用的也是越來越廣泛,那麼,你有認真地去了解過草坪嗎?你知道草坪應該怎麼分類嗎?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了解一下草坪的分類知識。草坪的分類大致有兩種。
  • 關於跳傘,這些知識你知道嗎?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跳傘,尤其是在飛機遇難的時候,很多情況下需要通過跳傘才能逃生,跳傘的種類有很多,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關於跳傘的知識吧! 定點高空跳傘 跳傘項目。
  • 科普知識|口罩屬於什麼廢物?焚燒後就安全了嗎?
    科普知識|口罩屬於什麼廢物?焚燒後就安全了嗎?醫院產生的廢物都是醫療廢物嗎? 不都是。例如,使用後的各種玻璃或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洩物汙染的醫療用品,均不屬於醫療廢物,不必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但這類廢物回收利用時不能用於原用途,當用於其他用途時,應符合不危害人體健康的原則。醫院產生的生活垃圾一般也不作為醫療廢物管理。
  • 山西首家校園生態科普體驗館建成 小學生自製環保服裝
    同學們在聽講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 馮嘉偉 攝中新網長治6月5日電(吳瓊 崔翔 宋璐)日前,山西首家校園生態環保科普體驗館在山西省長治市潞州區上南街小學建成並投入使用。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來自上南街小學的學生們利用廢舊紙盒、塑膠袋、報紙、編織袋這些生活中毫不起眼的物品製作環保服裝,變裝後的學生們「化身」為美少女戰士、稻草人、機器人等,展示環保服裝的魅力。同學們正在展示他們親手製作的環保作品。 馮嘉偉 攝據了解,該生態環保科普體驗館佔地500餘平方米,分為環保知識宣傳區、遊戲互動體驗區、變廢為寶製作區、環保作品展示區4個區域。
  • 環保科普進校園,浦湘在行動
    環保科普進校園,浦湘在行動 2020-12-11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保科普 | 定了!明年1月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
    環保科普 | 定了!明年1月起,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以2014年為例,美國、英國、日本和加拿大是廢紙進口的主要來源國,合計佔廢紙進口總量的74.4%;廢塑料進口主要來自香港、日本、美國和德國,合計佔廢塑料進口總量的65.5%;廢五金進口主要來自日本、香港、美國和馬來西亞,合計佔廢五金進口總量的80.2%;氧化皮,俗稱氧化鐵皮,進口主要來自印度、泰國、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埃及,合計佔氧化皮進口總量的59.6%;鋁廢碎料進口主要來自美國
  • 《工作細胞》這是一部關於你體內細胞的科普知識動漫
    人的細胞數量,約為37兆2千億個,他們為了自己主人的身體健康,每一天都在不斷的拼搏著,《工作細胞》雖然是一部科普類型的動漫,但是也讓我們對自己的身體有了新的了解。《工作細胞》是2015年3月號起開始連載的漫畫, 2018-07-07於日本上映。故事以白細胞與血紅細胞的日常講述了人體內每天發生的事件。
  • 這些關於感恩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這些關於感恩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時間:2020-11-26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這些關於感恩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寒風乍起,秋天將     原標題:這些關於感恩節的冷知識,你知道嗎?     寒風乍起,秋天將盡。步入11月末,初雪和感恩節都悄然而至。一提到感恩節,大家腦海裡第一浮現肯定就是—火雞!俗話說:「沒有一隻火雞能逃得過感恩節,只有一隻倖免還要總統赦免。」
  • 知識科普:帶你了解玻璃鋼儲罐的防腐特點
    知識科普:丹隆實體廠家帶你了解玻璃鋼儲罐的防腐特點。玻璃鋼儲罐顧名思義就是玻璃鋼製品中的一種,其主要是以玻璃纖維為增強劑,樹脂為粘合劑通過微電腦控制機器纏繞製造而成的新型複合材料。玻璃鋼儲罐具有抗腐蝕,高強度,質量輕,壽命長,由於其還具有可設計性靈活,工藝性強的特點,可以靈活的設計出運用在不同行業比如:化工、環保、食品、製藥等行業中,正在逐步代替碳鋼、不鏽鋼大部分市場領域。
  • 對鱖魚你了解多少?看看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但是,對這些食材你真的了解嗎?百聞美食,每天為大家介紹關於食材的知識大全,今天的主題食材是:鱖魚。鱖魚是一種名貴魚類。身長扁圓,尖頭,大嘴,大眼,體青果綠色帶金屬光澤,體側有不規則的花黑斑點,小細鱗,尾鰭截形,背鰭前半部為硬棘且有毒素,後半部為軟條。鱖魚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少刺而著稱,故為魚種之上品。
  • 關於牡丹花的種植知識,你都了解了嗎,存活率不高的原因是它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在家種植牡丹花,但是牡丹花的存活率不高,是什麼原因呢,那是因為沒有找到正確的種植牡丹花的方法,下面一起來學習:牡丹花喜歡溫暖的生長環境,怕高溫和嚴寒,所以如果冬季的溫度能保持在10度以上比較好,但是5度也不會凍傷。
  • 對銀魚你了解多少?看看這些知識你都知道嗎
    但是,對這些食材你真的了解嗎?百聞美食,每天為大家介紹關於食材的知識大全,今天的主題食材是:銀魚。銀魚是淡水魚,見於東亞鹹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長約七至十釐米,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銀魚因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