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文簡析
《夜宿山寺》中詩人發揮大膽而誇張的想像,描繪了山寺的高聳,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再現了山寺的宏偉。《救勒歌》歌詠了大草原蒼茫遼闊、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了救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二、生字及筆畫(要求會書寫、組詞、注音,知道筆順、偏旁)
三、二類字組詞(要求認識、會注音)
四、注釋:
《夜宿山寺》注釋宿:住,過夜。
危樓:高樓,這裡指山頂的寺廟。危:高。百尺:虛指,不是實數,這裡形容樓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統稱。
語:說話。
恐:唯恐,害怕。驚:驚動。
2.《敕勒歌》注釋
敕勒:種族名,北齊時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帶。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現在的山西、內蒙一帶。北魏時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帶稱為敕勒川。
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北部。
穹廬(qióng lú):用氈布搭成的帳篷,即蒙古包。
籠蓋四野(yǎ):籠蓋,另有版本作「籠罩」(洪邁《容齋隨筆》卷一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一);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蒼蒼:蒼蒼:青色。蒼,青,天蒼蒼,天藍藍的。
茫茫:遼闊無邊的樣子。
見(xiàn):同「現」,顯露。
五、譯文
1.《夜宿山寺》譯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邊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聲說話,唯恐驚動了天上的仙人。
2.《敕勒歌》譯文
遼闊的敕勒平原,就在千裡陰山下,天空仿佛圓頂帳篷,廣闊無邊,籠罩著四面的原野。
天空藍藍的,原野遼闊無邊。風兒吹過,牧草低伏,顯露出原來隱沒於草叢中的眾多牛羊。
六、多音字
宿:sù(住宿)(宿舍)、xiǔ(一宿)(整宿)
似:sì(好似)(似乎)、shì(似的)
七、作者簡介
1.《夜宿山寺》作者: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
2.《敕勒歌》是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的北朝時期,敕勒人的鮮卑語的牧歌,後被翻譯成漢語。
八、重點句分析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賞析:第一句正面寫了山寺的高聳,第二句用誇張和聯想把讀者的眼光引向燦爛的星空。
2.不敢同聲語:忽驚天上人。
賞析:從作者的不敢與擔心,我們可以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距離非常近。
3.教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賞析:用穹廬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形象地寫出了天空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無比壯闊的景象,表達了牧民對草原的熱愛之情。
4.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賞析:詩句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草原遼闊以及水草豐盛、牛肥羊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