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違、整治兩手齊抓 打造東八路溼地生態景觀廊道

2020-12-15 騰訊網

黃三角早報3月17日訊(記者 段學虎 崔立慧 通訊員 任建強) 今年市政府啟動了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工程實施以來,開發區管委會一手抓項目工程遷佔推進,一手抓東八路沿線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打造東八路溼地生態環境廊道。近日,工作人員對東八路溼地生態景觀廊道區域的違法建設進行了拆除。

在東八路與大渡河路交叉路口西北角有一院落,院內房屋破敗不堪、亂搭亂建嚴重,房屋多用於廢品收購、雞舍養殖,人畜混居空氣汙濁、汙水橫流,嚴重影響東八路沿線溼地環境及市容市貌。開發區管委會工作專班將此區域列為東八路環境限時整治重點區域,迅速組織開展環境整治工作。

開展全面調查取證,理清權屬和承租關係。對該區域所有建構築物分戶登記造冊,調查明確了房屋產權人和房屋承租人。經調查,該處有各類建構築物7657平方米,其中產權房屋4200平方米,各類違法建設3457平方米,房屋承租人15戶。

堅持工程遷佔與依法拆違結合。針對有產權的房屋房按照遷佔政策與產權人進行溝通協商,同時依法對違法建設的房屋開展立案調查,下發各類法律文書。執法人員向違法建設當事人宣傳法律法規和違法建設治理的政策。最大程度上取得了當事人的理解和配合,做到了依法拆違有情操作。

拆改結合打造生態廊道。3月13日,工作專班出動拆除機械設備和防塵霧炮車對該區域建構築物開展集中拆除,僅用不到一周的時間該區域建構物已全部拆除。下一步,將按照東八路溼地規劃設計要求,進行綠化景觀建設。

相關焦點

  • 東營東八路生態溼地景觀大道初露風貌
    為提升東八路沿線景觀,彰顯溼地城市特色,東營市啟動實施了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那麼,目前工程進展如何呢?近日,記者前往東八路進行了實地探訪。   從中心城區出發,沿東八路一路北行,道路兩側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挖掘機、推土機、翻鬥車等各種工程機械來回穿梭,工人們正加緊施工,河道、坑塘、溝渠等生態景觀建設有序推進……   在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農業示範區段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了市現代農業示範區管理中心經濟發展科副科長李榮康,他正在與施工方調度施工進度。
  • 韓利學調研北二路道路改造和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9月27日下午,副市長韓利學到北二路道路改造和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現場,實地調研了解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局領導崔建華、薄傳友、賈相學、聶紹果、段作亮陪同調研。韓利學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堅定一盤棋思想,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緊盯關鍵時間節點,集中力量攻堅,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搶時間、抓進度、提速度,高效有序推進北二路道路改造建設。要加強協調溝通,明確工作任務,強化工作舉措,科學組織施工,加大推進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大提速,確保按時完成建設任務。
  • 東營丨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生態底色綠色動能
    請刷新試試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4日訊豐富的溼地資源是東營建設溼地城市的優勢,更是值得倍加珍惜的寶貴財富。在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提升工程中,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在保護中求發展,在自然中追求美,就地取材,因地制宜,讓原有的自然風貌兼具了生態涵養、蓄水分洪、文化旅遊等多種功能,讓市民盡享生態之美。
  • 溼地畫廊,渾然天成,東八路將成為最具溼地特色的迎賓大道
    4月8日,在東八路溼地景觀完善提升工程施工現場,東營市園林綠化中心相關負責人李鋒向記者描述著未來的東八路景觀。這一美好的暢想,即將成為現實。源頭活水、能進能出,發揮溼地生態意義東八路溼地全長52公裡,共分為5段,包括開發區城區段、機場溼地段、墾利區段、現代農業示範區段、自然保護區段。各個段落無縫銜接,共同編織成一道原生態的溼地長廊。
  • 東營:溼地城市特色愈顯現 生態愈美好
    2018年10月,在杜拜舉行的國際《溼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全體會議上,東營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稱號。在著力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溼地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下,溼地特色正在成為東營的鮮明特色,成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打造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一張最亮麗的名片。
  • 城市公園、生態廊道……崑山美得讓人窒息
    總投資近2000萬的崑山城南重點綠化工程——吳淞江生態廊道綠化景觀工程正式開建了!吳淞江生態廊道項目位於吳淞江與長江路交叉口西北側公園綠地8萬多平方預計2021年5月建成!體育公園效果圖夏駕河溼地公園夏駕河景觀帶溼地公園總佔地792.7畝,總投資約3.4億元,綠化面積佔地超400畝。公園目前正在建設當中,溼地形態已經初步展露。夏駕河景觀帶溼地公園二期效果圖在崑山開發區,夏駕河溼地公園將挑起東部「顏值擔當」。建成後,這裡將堪比城西森林公園,成為城東居民休閒遊樂的好去處。
  • 建設生態廊道 打造美麗鹽城
    這是我市打造城市「綠肺」、助力「綠色鹽城」發展的一個縮影。令人期待的是,近日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研究提出,利用三年時間建成市區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目標,保障新增生態空間為「綠」所用、為「民」所用,營造「車在景中行、人在畫中遊」的景觀林帶,讓更多市民享受「綠色福利」,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 鄭州打造生態廊道防護林 打造四季常綠、三季花香的流動景觀
    【廊道1】鄭州的「東五環」綠化正在進行中 生態廊道實現綠化、美化、花化、彩化、果化G107是鄭州東區和中牟縣的分界線,也是廣大民眾常說的「東五環」。東五環道路升級改造基本完工,沿線的生態廊道建設也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4月22日上午,大河報記者來到鄭汴物流通道和G107交叉口附近,發現施工人員正往道路中央隔離帶內栽種樹木。
  • 界河生態文化廊道景觀概念規劃匯報會召開
    11月26日,市委書記劉文強主持召開界河生態文化廊道景觀概念規劃匯報會。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宏偉,副市長康鳳霞出席會議。會議現場會上,來自杭州漢嘉設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對界河生態文化廊道景觀概念規划進行了匯報和講解。與會市領導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圍繞景觀概念規划進行了充分討論,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建議。
  • 九裡河將打造全市最長生態廊道 18公裡濱河綠帶串起5座主題公園
    昨從住建部門獲悉,位於我市錫東片區的九裡河及沿岸將改造出新,以河道為「軸帶」,新建或提升河兩岸親水景觀,串起體育公園、濱水公園、城市客廳、溼地公園、中央公園5座不同功能的主題公園,並以九裡河為水上交通要道,形成陸水兩路通達城市公園的交通體系,打造目前全市最長的濱河綠色生態廊道。
  • 邯鄲復興區召開生態環境整治暨「拆違」攻堅行動動員大會
    3月24日下午,復興區召開生態環境整治暨「拆違」攻堅行動動員大會,所有區級領導,區直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及各鄉(鎮)、街道全體科級幹部;各社區、村書記、主任參加會議。各單位、部門要堅定拆違決心不動搖,主要負責同志要講政治、講大局、講付出,既掛帥又出徵,親自研究、親自攻堅,敢與較真、敢於碰硬,高位推動拆違工作。二是貴在用心。要堅持精準發力,拉網式、地毯式開展排查,切實做到底數清、情況明;要堅持問題導向,採取自願拆除和依法強拆相結合,點面齊抓,有序推進;要堅持雷厲風行,對排查出的問題,抓住有利時機,快速拆除整治。
  • 巨鹿縣洪溢河生態廊道景觀區
    巨鹿縣洪溢河生態廊道景觀區,利用洪溢河縣城段河道進行建設,北起一行大道北側的劉家寨村南,南至南外環,呈狹長的帶狀分布,全長9公裡。景觀區包括六個分區,自北向南依次為溼地公園區、科普教育公園區、休閒觀光公園區、文化公園區、運動公園區和森林公園及溼地觀光區。
  • 安徽重點打造江淮運河、新安江等4條生態廊道
    當前,全省正重點打造長江、淮河、江淮運河、新安江4條生態廊道;而合肥已經實現四級林長全覆蓋。安徽探索的林長制,正在推向全國自2017年3月起,安徽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林長制,並於2018年在全省推開。重點打造江淮運河等4條生態廊道去年以來,安徽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林長制改革,設立30個示範區先行區、90個體制機制創新點,示範區建設有力有序向前推進。
  • 河南孟津:著力打造河清岸綠景美的惠民幸福黃河廊道
    黃河溼地生態修復,黃河生態環境整治,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孟津縣準確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大力實施黃河溼地保護,先後投資建成扣馬、臺蔭、黃河橋3處溼地恢復示範區,面積達1.9萬畝,溼地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 廣州從化:寫好「治水」文章,打造生態美麗宜居環境
    、水源涵養與水土保持、河湖管護等多項工作角度出發,以河流水係為脈絡,以特色小鎮為節點,集中連片統籌謀劃,水域岸線並治,打造集防洪、生態、景觀為一體的綜合治水示範樣板思路。同時,以試點縣建設為抓手,大抓基礎設施建設,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汙水集中處理、農村面源汙染與排汙口整治等方面進行了集中整治,做到水岸同治,環境提升同治,河流水系治理後在防洪排澇能力、生態環境質量方面顯著提高。
  • 張金良:黃河下遊-生態廊道
    灘區生態退化、生物多樣性降低,灘區溼地生態質量下降、土地退化,我們劃了很多溼地保護區或鳥類保護區,但連通性不夠,名義上是保護,實際上是阻斷了連通性。主槽稍加整治後,形成黃河下遊的生態航道,最終結合文化,形成生態文化景觀廊道,6條廊道的構建來組成整個黃河下遊的生態廊道。
  • 南仙堤升級打造「溫州版蘇堤」 三垟大道將成為生態景觀廊道
    南仙堤升級打造「溫州版蘇堤」 三垟大道將成為生態景觀廊道 2017/11/24 00:24 來源:溫州晚報 編輯:王一川 瀏覽:4278
  • 突出重點統籌聯動推進黃河生態廊道提質升級
    一是加快示範帶動,建設生態廊道示範工程。實施鄭州、開封、洛陽、新鄉、三門峽等沿黃城市集生態涵養、田園風光、文化展示、旅遊休閒、高效農業等功能於一體的黃河生態廊道示範工程。二是打造複合樣板,建設生態廊道示範帶。圍繞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文化傳承以及支流生態修復治理,串聯沿黃地區已有景觀、在建工程等重要節點,打造具有景觀廊道、文化廊道、機動車道、慢行步道等複合功能的樣板。
  • 加速推進「三河一山」綠道建設 全力打造生態廊道幸福廊道文化廊道...
    建設「三河一山」綠道是市委、市政府在推動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工作基礎上,以灞河、渭河、灃河和秦嶺豐富的自然歷史人文資源為依託,以水質提升、河道治理、路網連通、城市增綠、生態修復、文化保護為重點打造的一條展現西安山水資源的綠色生態廊道,將我市山川水系治理成果進行有效銜接,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
  • 珠三角將建19條水鳥生態廊道 打造「候鳥灣區」
    按照該規劃,從今年開始,珠三角地區將陸續建設19條水鳥生態廊道,至2025年全面建成珠三角地區水鳥生態廊道,構建完善的水鳥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維持區域生態系統安全和穩定,推動生態文明和高品質大灣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