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湖北。
曾經何時,中國有了「基建狂魔」這個稱號。遍地開花的世界性工程,令世界為之震撼,也讓我們由衷感嘆祖國的強大。位於湖北宜昌的三峽大壩,則是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水利工程。而以三峽水利工程為核心的三峽旅遊區,也成了一處科教、休閒旅遊勝地,吸引著眾多國內遊客爭相到訪。
看大壩、遊三峽,是很多遊人到湖北宜昌旅遊的原因所在。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大壩背後承載的意義,從各方面而言都令人讚嘆。再加上如今的5A景區三峽旅遊區是免費對國人開放的,所以來這裡的旅遊、參觀的遊客非常多。
感受三峽的魅力,除了在三峽旅遊區以各個角度欣賞大壩風光,最令我們難忘的還是坐船遊覽了。在宜昌坐船遊覽三峽,主要是遊覽三峽大壩到葛洲壩之間、西陵峽東段的沿線風光。我們知道在三峽大壩建成後,因為水位抬高了60~100米,所以原本三峽中的巫峽、瞿塘峽都已經被淹沒,原汁原味的峽谷風光也只剩下西陵峽東段大概37公裡的風光了。所以船遊三峽的體驗,還是不容錯過的。
西陵峽沿途風光,是我們對三峽自然風光的欣賞。而乘船穿越葛洲壩,則是另一種神奇的體驗。
葛洲壩是長江三峽水利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長江上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電工程,是三峽工程的反調節和航運梯級。葛洲壩的設計水平和技術水平,在我國水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其中,被遊人稱為「乘船坐電梯」神奇體驗,說的正是坐船過葛洲壩閘口。
乘船遊三峽時過葛洲壩閘口,是讓很多遊客都印象深刻的體驗。船閘過船原理,船隻上行時先將閘室洩水,待室內水位與下遊水位齊平,開啟下遊閘門,讓船隻進入閘室,隨即關閉下遊閘門,向閘室灌水,待閘室水面與上遊水位相齊平時,打開上遊閘門,船隻駛出閘室,進入上遊航道。這就是所謂的「水漲船高」的原理。
如果下行則完全相反,我們是從三峽大壩碼頭登船,遊覽西陵峽後穿葛洲壩閘口,所以實際上體驗的是「水落船低」。
當船即將要靠近葛洲壩閘口時,三層甲板上便擠滿了遊客,大家都想將過閘口的體驗看個清楚。葛洲壩一共有三個閘口,郵輪通過的是體量較小的三號閘口,整個過閘時間大約半個小時。
船隻進入閘倉之後,閘門關閉,艙內水位一點點下降。我們站在三層甲板上原本能夠俯瞰遠處長江的江面,到最後只能看到周邊的閘倉石壁。
水位大概下降了二三十米,直到與下遊水位齊平,艙門打開,我們才終於駛出了閘口。此時,遠處江面碧水清清,視野開闊,船上的遊人都忍不住發出聲聲讚嘆。
宏偉壯觀的葛洲壩,從1971年動工建設,到1988年竣工啟用,至今已經使用32年。遊人親身體驗到的「水漲船高」「水落船低」,過閘船舶實現看似輕鬆的「上下樓梯」,背後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超乎人們的想像。當閘門打開,我們駛入寬廣浩大的長江航道,看著眼前壯美的美景,頓時有一種豪情湧上心頭,那大概就是對於這項工程的讚嘆以及對祖國強大的自豪。如果大家有機會來宜昌旅遊,還是值得親身體驗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