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軼事: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

2020-12-25 史家之韻

本文為「史家之韻」原創。

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雖然生涯很短暫,但是他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精彩的詩句,比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等等。有關他的故事也很多,今天,本文來說一個王勃「一字千金」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王勃寫下了光輝燦爛的《滕王閣序》,裡面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成為千古傳唱的名句,而王勃在寫完了《滕王閣序》後,又賦詩《滕王閣詩》一首,詩最後一句是「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__自流」。詩中王勃故意空了一字,然後把序文呈上都督閻伯輿,便起身告辭。

當這首《滕王閣序》及詩傳給南昌都督閻伯輿觀看後,閻伯輿讀完大讚不已,正要發表溢美之詞,卻發現詩最後一句空了一個字,閻大人甚感奇怪,周圍的文人學者們也都你一言我一語的討論起來,有的人說肯定是「水」字,有的人說應該是「江」字或「獨」字。但是閻大人聽了感覺不太滿意,肯定不是這幾個字,乃命人快馬去追趕王勃。

等到快馬追趕到王勃之後,王勃的隨從說:「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價值千金,望閻大人海涵。」

待來人回去報告給閻大人,閻大人很生氣,這是要敲詐本官呀,可是又轉念一想,王勃作為當世知名的俊傑才子,一篇《滕王閣序》寫的如此之美,這一字也必定很精彩。反正也不能讓這首詩空一個字,不如本官帶著千金去追趕王勃,這樣本官也能落得個禮賢下士的名聲。

等閻大人率眾文人學士追趕到王勃後,王勃接過銀兩後,故作驚訝問:「何勞大人下問,晚生豈敢空字?」眾人不明其意,有人乃問:「那所空之處該填什麼字呢?」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眾文人聽後都大稱其妙。閻大人也意味深長地笑道:「一字千金,不愧為當世之奇才!」

史家之韻——借中華文化之源遠流長,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韻味!

相關焦點

  • 一字千金的來源,一千兩黃金值多少錢?
    一字千金的來源,在古代是什麼意思?在現代是什麼意思?一字千金,形容文學價值極高。由來已久,這個成語是有典故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成語。一字千金來源於《呂氏春秋》。秦朝的相國呂不韋,主持編纂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呂氏春秋》。《呂氏春秋》集合了很多位著名的大學者,每一個人都是當時的優秀人才,集思廣益,精益求精,《呂氏春秋》的價值極高,被人稱作經典,字字珠璣。
  • 專寫清談軼事,古代第一部志人小說集《語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志人小說」是什麼意思,其實它是古代小說中的一個類別,專門描寫人物言行和名士的傳聞軼事。古代第一部志人小說集出現在晉哀帝時期,書名叫《語林》,這部書的作者是文人裴啟。《語林》出現的時間要早於後來的《世說新語》。
  • 王勃用56字的詩,概括了七百字的滕王閣序,為人生畫上圓滿的句號
    提到滕王閣,自然會讓人聯想到那位才高命短的大詩人王勃,和那篇技驚四座的華文《滕王閣序》。遙想當年,年僅二十九歲的王勃在眾目睽睽之下文不加點,一揮而就。但誰能想到,此後不過短短數月,王勃就因溺水失去了生命,而這篇序文則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後的璀璨。如果把王勃人生中最後的璀璨看成是一條刻畫在影壁上的蛟龍,那麼序文後面的七言詩就是能讓蛟龍騰空而起的一雙明目。下面就讓我們來欣賞這首一字千金的詩歌。
  • 王勃《山中》:只有20字的絕句,無一「愁」字,卻令人斷腸
    唐朝是中國古代詩歌盛行的時期,在這一段歷史中,湧現出了無數史冊留名的文人大家。王勃算是其中一位典型的代表了。比其他詩人更加令人欽佩之處在於,王勃的一生非常短暫,他在年僅26歲之時,就英年早逝了。王勃詩作王勃的這首詩寫作的時間在秋天,這樣的時間寫下的詩,總會讓人覺得沒有讀就已經有一種悲涼的感覺。《山中》這是一首抒寫旅愁歸思的詩,寫作時間大概在王勃被廢斥後,旅居巴蜀期間。
  • 香港影星周星馳的名字原來大有深意,竟與王勃的《滕王閣序》有關
    提到《滕王閣序》,我們便不得不提王勃。王勃,出生在初唐時期,自小便聰穎好學,天賦極高,9歲時,便能指出顏師古著《漢書》的錯誤,這在當時可是赤裸裸地挑戰權威啊,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王勃早年的博學多才,也看出他的鮮明個性。
  • 滕王閣序依舊在,檻外長江空自流——王勃的滕王閣
    王勃不會想到自己的一紙戲文刺痛了皇帝敏感的政治神經,他想起了當年為了爭奪帝位兄弟之間的手足相殘,錯的人一定不是自己的兒子,但是一定要有人錯了,於是王勃被逐出王府。王勃不會懂得這世上還有許多看不到的但無法改變必須遵守的規則。每個人,至少每一個凡人都必須屈服於這些規則,在限制之下小心翼翼的平庸度過一生。他落寞的回到蜀中,短暫頹喪後他又將自己投入到了文字的世界中。
  • 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竟是改編而來,看過原句,才知道他是真牛
    當年初唐四傑之位爭得相當激烈的,如今4人的排序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但是當年排名第二的楊炯可是相當有意見的。他曾言:「愧在盧前,恥居王后」,意思是:我老楊在盧照鄰前面是有愧的,排在王勃之後,也不太合適!但是不管怎麼說,從宋之問最開始提出四傑的叫法,到後來詩聖杜甫在《戲為六絕句》中的認可,都可見唐人對王勃的認同。
  • 支付寶春節推出一字千金紅包:帥美福酷瘦!
    今天支付寶首頁已經出現了「一字千金、紅包傳心」的入口,你也可以從紅包- 一字千金紅包進入參加活動。還可以在支付寶搜索「紅包」或「一字千金」開玩。              送福字中有很多寓意美好的單字,發現,支付寶一字千金紅包首頁會以帥、美、福、酷、瘦5個字作為開始,如果你想發送帶有其他福字的紅包可以換一批。
  • 王勃:閣中少年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2接下來的幾年,王勃可以說是朝讀詩卷晚誦經。用李白評價自己的話說就叫: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須知任何一個文人的成功就離不開長期苦讀。就拿杜甫來說吧,半生坎壈,居無定所,自然也沒有時間好好讀書,但是為何能寫出那般曠世詩作?
  • 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心嚮往之!
    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嶽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
  • 最終還是王勃的《滕王閣序》成就最高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傑」,他們也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最傑出的文人,雖然他們有的的文學作品還略帶一絲齊梁的綺麗華豔之風,但是卻有了裡程碑式的進步和意義。王勃-《滕王閣序》《滕王閣序》可以說是中國駢文中的瑰寶,文中僅僅773個字,卻將滕王閣秋日之風景描繪得美輪美奐,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成為千古名句。這篇文章中用了大量的人物典故,如果不熟悉其中的典故,很難從中領悟到文中的真諦。
  • 拋開《滕王閣序》的驚豔,王勃《滕王閣詩》在唐詩中水平如何?
    1400年前的滕王閣,王勃一篇洋洋灑灑的《滕王閣序》,毀了閻都督女婿的「作秀」現場。而後以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驚豔了滿座賓朋,也博得了閻都督的諒解。但當王勃準備功成身退之時,閻都督女婿吳子章站了出了,他信誓旦旦地說:「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抄襲之作」。
  • 王勃最經典的送別詩之一,堪比《送杜少府》,如今卻鮮為人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提起初唐的送別詩,幾乎人人都會想到王勃的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既表達出身後的友情,又以樂觀豁達的心態勸慰友人,渾然雄闊,風骨凜凜,開唐代闊別詩之先河。王勃能居「初唐四傑」之首,從這首詩便可見其功力。
  • 丟了官職的王勃心灰意冷,面對迷人的春色美景,寫下一首傷感的詩
    公元699年(唐高宗總宗二年),王勃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討伐英王的鬥雞,無非以此為沛王助興,但是這篇文章被唐高宗看到了,認為他是在諷刺自己,於是下令讓沛王把他逐出王府,還不得在長安逗留,這一事件對於王勃來說打擊很大,由於他剛剛在長安有了容身之地,正準備大顯身手,可是苦心經營的一切全部毀於一旦
  • 如果說《滕王閣序》抒發了王勃的理想抱負,這首詩則充滿傷感之情
    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在21歲的時候,在去交趾(今天的越南)看望父親的途中,路過滕王閣,當時正在舉辦文人雅集,王勃便毛遂自薦,即興發揮寫了一首《滕王閣序》,眾人交口稱讚,於是這篇千古名作《滕王閣序》也流傳至今。
  • 韓愈稱讀完忘吾憂,卻飽受世人的爭議,王勃的這部序文有多驚豔
    說起長江變得文化財富,最有名的當屬江南三大名樓:滕王閣、嶽陽樓、黃鶴樓;而說起這三大名樓,都有著無數的詩詞歌賦讚美歌頌;而詩詞歌賦裡面最驚豔的,當屬唐代王勃所寫的《滕王閣序》。自這篇文章誕生之日起,就蘊含著讚美和非議。
  • 古代著名的文人雅集,估計沒有幾個人知道!
    所以後人評價說「詩酒唱和領群雄,文人雅集開風氣」。鄴下聚會,開創了文人雅集的先河。 石崇曾在金谷園中召集文人聚會,與當時的文人左思、潘嶽等二十四人結成詩社,史稱「金谷二十四友」。
  • 雅集| 中國文人的藝術沙龍,歷千年而不衰
    文人雅集以特殊的力量將文人凝結在一起,也成為中國文化長河中的一大奇觀。漢末·鄴下雅集三國時期,曹操統一北方後,社會有了比較安定的環境,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學修養,在他們的提倡下,一度衰微的文學有了新的生機。此時,建安文士積聚鄴下,經常集宴雲遊,詩酒唱和,這大概就是最早的中國文人雅集形式。
  • 王勃:扁舟一卷漂泊詩
    或許,王勃對自己只有黑白兩色的童年也有失落,也有遺憾,但當父親看到他九歲能讀《漢書》,十歲能讀《六經》後,臉上浮現出欣喜的微笑,眼中閃爍著期待的目光時,這一切都值得。王勃的早年一帆風順,擁有旁人無法企及的瑰麗人生。他家世顯赫,他的祖父王通曾任隋朝大儒,被後世譽為「文中子」,他的叔祖王績是初唐的大詩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王勃的起點,就不知比旁人高出多少倍。
  • 王勃:最美的孤鶩,凋零的落霞
    唐高宗上元三年,即公元676年8月,王勃自廣州乘船,欲到交趾探望生活困窘的父親。時值夏季,南海風高浪急,王勃途中不幸溺水而卒,時年27歲。在我國文學史上,習慣性地把唐初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初唐四傑」,王勃佔首。這倒不是因為他年齡最小,也不是他作品最多,而是因為,他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