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悠久的糧倉建築,光影斑駁的泛黃牆面,鏽跡斑斑的老舊設備,還有瀰漫著時代韻味的標語和古樸森嚴的鐵門……眼前這個建築被稱為「雲間糧倉」,位於上海松江區松金公路上,看遍鬥轉星移,它的故事仍在繼續。
明代的松江是封建朝廷漕糧主要來源地與儲存地,也是江浙一帶主要的糧食集散地之一,因而形成了獨特的糧食文化。「雲間糧倉」得名於松江的別名「雲間」,原為上世紀50至90年代陸續建造的糧食倉庫和工廠。從南門糧庫、松江米廠到松江麵粉廠等,這些老糧倉見證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松江糧油行業的發展演變。
如今,這片承載著深厚人文歷史底蘊的土地正煥發新生,雲間糧倉轉而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改造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築歷史痕跡的基礎上,又融入科技含量和現代氣息,賦予建築全新的功能。
巍然屹立的「八大筒倉」是其中最富特色的建築。據糧倉經理回憶,當年,這裡每個筒倉大約能儲藏500噸小麥,年產可達37500噸。如今,園區計劃將其打造成為藝術酒店,外牆為露天電影的放映牆,豐富周邊市民的文化生活。
廣場前的大片空地從前是曬穀場,現在則利用老建築的紅瓦和青瓦,拼貼出愛因斯坦、居裡夫人的屋面馬賽克圖像。此外,園區還引入了滬上網紅精釀啤酒品牌——「啤酒阿姨博物館」,走進館裡,就仿佛踏進了霍格沃茲魔法學校,陽光透過穀倉特有的的高窗灑進來,頗有幾分神秘感。這座博物館有亞洲最長的啤酒吧檯,全球優秀的精釀啤酒品牌在這裡都能找到。
園區引入各類商業形態,還將設置塗鴉牆、創意市集、裝置藝術、網紅攝影打卡點、二維碼語音導覽等,實現歷史與現實、人與建築景觀和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對話。華麗變身的老糧倉會不會就此成為一個本地人願意常來,外地人想來必來的一個網紅打卡地呢?
打開是故事,合上是記憶,青山綠水相映間,雲間糧倉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關鍵幀:
昔日老糧倉
今朝文創園 流
轉的是滄桑歲月
不變的是此間情懷
(看看新聞Knews記者 劉桂強 文字:丁璡燕 編輯:佩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