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卿島和石嶼中的一汪深藍,在陽光的照耀下暈染出不同的色澤,宛如鑲嵌於碧波之上的藍寶石,粼粼波光之下掩藏著大自然無窮的奧秘——這裡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三沙永樂龍洞」,被外界稱為「南海之眼」,這裡更是三沙市長期堅持生態環境保護的見證。
成就回放
海更藍,島更綠。三沙設市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下,三沙人秉持著綠色環保理念,三沙的生態環保工作也再上新臺階,「三沙永樂龍洞」的探查和命名享譽海內外、海龜保護令世人矚目、綠化寶島成績斐然,三沙真正走上了生態良性循環之路。
「高標準」構建生態環保機制
三沙之美,美在清澈透綠的海水,美在千姿百態的珊瑚,美在椰林婆娑的海島。過去的4年多,所有的三沙人都知道:「環境保護是三沙發展的基礎,要讓三沙的島更綠、海更藍。」
在堅定「生態環境優先」原則下,三沙出臺6個方面12大舉措,力求建設發展與生態保護同步。而開工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建市次月就啟動汙水處理和西沙群島垃圾收集轉運工程。
工程於2015年7月投入運行,垃圾分類後,一部分作為可回收資源運回海南島,一部分經處理髮酵為綠化植被的肥料,汙水進了汙水廠,全部被淨化為中水,用於澆灌島礁植被等。
去年三沙市實施了各島礁的垃圾汙水處理和海水淡化「全覆蓋、雙保障」工程,永興島汙水垃圾處理廠建成並投入使用,在鴨公島、羚羊礁等島礁實施生態修復工程,並推進永樂群島的珊瑚礁保護系統……
改善環境將沙洲變綠洲
三沙市管轄中一個個懸於海上的荒島,部分海島除了珊瑚沙的銀白,不著寸綠。「多年以前,西沙洲還是一片荒蕪的沙洲,島上只有一座燈塔,沒有一棵植物。」現在,站在西沙洲上,三沙七連嶼工委書記王春望著島上種出的7萬多株樹木,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如今的西沙洲枝繁葉茂、生機盎然。
這緣於三沙人對綠島夢的努力,設市以來,先後組織專家到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島礁開展科學調研,規劃選擇適應島礁生長的30多個樹種,並多次開展綠化島礁行動。
去年被確定為三沙綠化年,三沙島礁植樹200多萬株,成活率達85%。三沙市還在全國首創了「網際網路+」樹木認養的運營模式,搭建「美麗三沙」微信公眾服務平臺,兩批1500株樹苗得到全國各地人士的迅速搶認,社會反響強烈。
種樹過程中,三沙人不畏艱辛,克服了運輸難、防風難、管理難的難題。今年初,記者目睹三沙種樹過程,滿載大椰樹的板船迎著風浪駛入三沙趙述島碼頭。6名植樹工人分成兩組,一組跳上船用繩繫緊椰樹用力扶起,一組在岸邊用挖機將樹木一棵棵吊到島上。
持續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曾經孤懸南海草木不生的一座座海島上,一株株綠苗破土而出,一片片綠色耀人眼目。
「全覆蓋」建設生態環保設施
入夜,北島一片漆黑,47歲的漁民陳山靠著幾盞漁燈和手電筒的光亮開始了一天最重要的工作——沿著沙灘巡邏,守著海龜上岸產卵,並在巢穴上插上保護牌,一旦發現海龜產卵位置過低可能被海水浸泡,就刨開海沙將海龜蛋帶回保護站進行人工孵化……
有人、有機構、有設施才能開展保護。設市至今,三沙始終堅持「全覆蓋」建設生態環保設施,在各島礁建設環衛、垃圾、汙水、監測、生物保護的「五小站」。去年,三沙市積極籌建的北島海龜保護中心就是「五小站」的升級版,保護中心集孵化、救治、繁殖、養殖、放生以及科研等功能為一體。
一個個環保項目的建成投入使用,為生態環境保護奠定了基礎、擴大了覆蓋面,三沙正在成為海洋精靈繁衍棲息的樂園。
(本報永興島2月19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