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2020-12-12 小康雜誌社

中國小康網8月3日訊 62歲的埃及醫生艾哈邁德哈桑是名放射科醫生,閒暇之餘還是名藝術家。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

相關新聞視頻截圖

經歷了700多年的風風雨雨,巴黎聖母院見證了近代史的重大節點,其中就有不少中外名人與它結緣:貝多芬和拿破崙反目;雨果的同名小說和梁啓超、魯迅介譯的趣聞等等。下面就為您一一道來。

因為一首交響曲,貝多芬和拿破崙鬧掰了

231年前的法國大革命,讓統治法蘭西半島幾個世紀之久的君主制土崩瓦解。肇始於康德的理性精神,加上狄德羅、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一眾百科全書派的啟蒙浸潤,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民主思想早已深入人心。法國人民心中燃起的革命之火,也給宗教的象徵巴黎聖母院改了名字——「理性聖殿」。

革命者中的激進派們,將聖母院裡先賢的雕像當成了反動勢力的泥偶,將之悉數「砍頭」,只有那口「卡西莫多大鐘」倖免於難。「理性聖殿」的地下室,成了藏酒的佳窖。那些以革命果實釀造的芳醇,倒映著巴黎人民狂歡的身影。

然而自由與平等旋即變成了混亂與無序。於是,法國人民將勝利果實拱手讓給了一位掣著革命的電光石火,能以鐵腕恢復秩序的強人,他就是拿破崙。

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讓雅各賓派退出「C位」。可接管了革命政府後,拿破崙卻對保皇派和天主教示好,於是他被指竊取了革命果實。遠在萊茵河畔諦聽革命潮響的康德的老鄉——貝多芬,聽到了拿破崙加冕稱帝的消息,氣憤地將原本獻給他的交響曲譜撕得粉碎。

當然,我們今天仍能幸運地聽到這支差點夭折的交響曲,這便是《英雄交響曲》。讓貝多芬始料未及的是,那幢被啟蒙主義者冠以「理性聖殿」之名的恢弘建築,見證了他倆的反目——拿破崙把加冕典禮的地點,特意選在了巴黎聖母院。

如今,貝多芬的交響依然流淌在人民心中。可是對於拿破崙來說,走向革命反面後的落寞與不安,只有巴黎聖母院那寬厚而博愛的石頭交響,才能夠寄寓撫慰吧。

梁啓超給譯者起名,魯迅給作者起名

▲梁啓超(左)與魯迅(右)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一部分覺醒的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櫛沐歐風美雨,最先接觸啟蒙思潮的知識分子,開始大力譯介西方優秀文明成果。其中,就包括《巴黎聖母院》作者——維克多·雨果的作品。

大家也許想像不到,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孽海花》的作者,筆名「東亞病夫」的曾樸,就是《巴黎聖母院》最早的譯者之一。

「東亞病夫」這個詞最早現於晚清上海的《字林西報》,出自梁啓超的譯文:「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作為我國近代啟蒙思潮的先行者,曾樸將梁啓超的譯名作為自己的筆名,箇中便有發奮自勵的緣由。

曾樸自晚清時期,就開始大量介譯雨果的作品,是雨果名著《九三年》、《笑面人》等名著的最早譯者。而翻譯《巴黎聖母院》時,卻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他的思想也由改良主義傾向於革命。當時的原著譯名,則直接取自書中男主角卡西莫多——《鐘樓怪人》。

1927年,曾樸創辦了「真善美書店」,「真善美」正是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文學口號。於同年出版的《鐘樓怪人》,就是他的「開店首發」之一。卡西莫多——這位相貌奇醜無比,卻心地極其善良的敲鐘人,正是被壓迫的底層人民的代表,曾樸將他作為真善美的代言人,從側面體現了那個年代的革命想像。

曾樸版《巴黎聖母院》,作者雨果譯作「囂俄」,名字非常革命化。可惜,這個譯名卻不是這位當時介譯雨果作品最多的譯者的首創。「囂俄」來自於另一位著名文學家的手筆——

1903年,還是日本東京留學生的魯迅,發表了我國第一部雨果小說譯作《哀塵》,作者署名「囂俄」。雖然《哀塵》不是《巴黎聖母院》,而是雨果另一部巨作《悲慘世界》。但「囂俄」這個名字,卻印在了民國時期各個版本的《巴黎聖母院》的作者欄,這也是魯迅對我國譯介史的貢獻之一了。

《卡桑德拉》的醫生,《巴黎聖母院》的主教

▲上海電影譯製廠引進的1956版《巴黎聖母院》海報

這次新冠疫情,讓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聯想到1980年上海電影譯製廠引進了英、意、德的合拍電影《卡桑德拉大橋》,這是一部講述一列封閉的火車車廂裡,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與傳染病腺鼠疫鬥爭的故事。

《卡桑德拉大橋》裡臨危不懼,機智指導人們自救的醫生,由理察·哈裡斯飾演,給那個年代我國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七年後的1997年,央視正大綜藝引進的《巴黎聖母院》電影版——《鐘樓怪人》裡,卡桑德拉的醫生脫下白大褂,穿上修士袍,化身巴黎聖母院的克羅德主教。

話題引到電影版的《巴黎聖母院》,不能不說在那個沒有影視原聲,聆聽華麗的配音腔的年代,我國上海電影譯製廠對兩版《巴黎聖母院》的貢獻——除了上文提到的1997年版,還有一個更經典的1956年版。

1955年,為紀念巴黎聖母院建成610周年,法國和義大利傾其兩國演員豪華陣容,根據雨果原著合拍電影《巴黎聖母院》,於次年殺青。這部長達115分鐘的鴻篇巨製,完整地再現了雨果原著裡巴黎聖母院的恢弘壯麗,因為是在聖母院裡實地取景,所以成了影史上最經典的版本。

這部最經典的《巴黎聖母院》,於1972年引入我國。不輸於電影裡演員豪華陣容的是,上海電影譯製廠的老一輩藝術家們,也貢獻了超豪華的配音陣容——給主教克洛德配音的是邱嶽峰,給愛斯美拉達配音的是李梓,就連裡面的配角,都是尚華、蘇秀、劉廣寧這樣的「聲音傳奇」。

無論是將雨果原著改編成電影,還是將原著、電影譯介到我國,巴黎聖母院的倩影通過文字、聲音、圖像等形式,永遠地鐫刻在一代又一代讀者和觀眾的心中。

借用那句文學常用語「創作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文學藝術意義上的巴黎聖母院同樣不朽,而凝結了人類近代史的巴黎聖母院,更如一曲凝固的交響,餘音繞梁八個世紀。火災只是損毀了她的肌膚,而修葺一新的巴黎聖母院,必然更加璀璨,熠熠生輝!

就讓歌劇版《巴黎聖母院》的獻詞,結束今天這篇文章——

「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鏤刻下自己的事跡,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子華)

相關焦點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的不解之緣
    中國小康網8月3日訊 62歲的埃及醫生艾哈邁德哈桑是名放射科醫生,閒暇之餘還是名藝術家。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
  • 埃及醫生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埃及醫生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2020-11-20 08:34:49  來源:@看看新聞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時間:2020-11-20 17:2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巴黎聖母院作為世界知名建築之一,是法國的象徵之一,也是歐洲建築史上比較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建築代表之一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時間:2020-11-20 17:20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一起來感受下被燒毀前的美麗 巴黎聖母院作為世界知名建築之一,是法國的象徵之一,也是歐洲建築史上比較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建築代表之一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的不解之緣麼?
    中國小康網8月3日訊 62歲的埃及醫生艾哈邁德•哈桑是名放射科醫生,閒暇之餘還是名藝術家。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中國小康網8月3日訊 62歲的埃及醫生艾哈邁德哈桑是名放射科醫生,閒暇之餘還是名藝術家。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
  • 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你知道巴黎聖母院與我國文壇和影壇...
    中國小康網8月3日訊 62歲的埃及醫生艾哈邁德哈桑是名放射科醫生,閒暇之餘還是名藝術家。巴黎聖母院去年失火後,他深受觸動,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引發網友熱議。
  • 埃及醫生化身藝術家,3個月時間用2.8萬根火柴,將巴黎聖母院還原
    近期,有媒體報導,埃及一62歲的男醫生用火柴將巴黎聖母院還原,據了解,男子哈桑是一名放射科的醫生,但是下班回到家他就變成了一個藝術家,走進哈桑的家後你會發現裡面全是世界上著名建築物的模型。分別有巴黎聖母院,倫敦塔橋,亞歷山大燈塔,還有亞歷山大圖書館等著名建築,哈桑表示,2019年巴黎聖母院發生了火災,事後哈桑對此表示惋惜,於是在失火4天後就有了重現巴黎聖母院的這個想法,便著手準備,3個月的時間2.8萬根火柴,最終哈桑重現了巴黎聖母院。
  • 埃及醫生化身藝術家,3個月時間用2.8萬根火柴,將巴黎聖母院還原
    近期,有媒體報導,埃及一62歲的男醫生用火柴將巴黎聖母院還原,據了解,男子哈桑是一名放射科的醫生,但是下班回到家他就變成了一個藝術家,走進哈桑的家後你會發現裡面全是世界上著名建築物的模型。分別有巴黎聖母院,倫敦塔橋,亞歷山大燈塔,還有亞歷山大圖書館等著名建築,哈桑表示,2019年巴黎聖母院發生了火災,事後哈桑對此表示惋惜,於是在失火4天後就有了重現巴黎聖母院的這個想法,便著手準備,3個月的時間2.8萬根火柴,最終哈桑重現了巴黎聖母院。
  • 埃及62歲老人,用2.8萬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鐘樓時鐘都可擺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法國巴黎聖母院,這是世界著名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在歷史上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不幸的是在去年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巴黎聖母院不慎著火,其標誌性的尖頂坍塌倒下。據有關媒體在11月19日報導,近日埃及一名62歲的老人,用火柴還原了巴黎聖母院。
  • 埃及62歲老人,用2.8萬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鐘樓時鐘都可擺動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法國巴黎聖母院,這是世界著名的哥德式基督教教堂,在歷史上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不幸的是在去年當地時間4月15日下午,巴黎聖母院不慎著火,其標誌性的尖頂坍塌倒下。據有關媒體在11月19日報導,近日埃及一名62歲的老人,用火柴還原了巴黎聖母院。
  • 埃及醫生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連鐘樓的鐘都能動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失火令哈桑深受觸動,大火後的第四天他就著手製作,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了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原標題:埃及醫生花3個月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連鐘樓的鐘都能動)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責任編輯
  • 埃及醫生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連鐘樓的鐘都能動
    2019年,巴黎聖母院失火令哈桑深受觸動,大火後的第四天他就著手製作,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了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原標題:埃及醫生花3個月用2.8萬根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連鐘樓的鐘都能動)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責任編輯
  • 3個月2.8萬根!埃及醫生用火柴還原巴黎聖母院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英國的倫敦塔橋……走進哈桑的家,仿佛就能週遊世界。2019年,巴黎聖母院失火令哈桑深受觸動,大火後的第四天他就著手製作,歷時3個月,使用了2.8萬根火柴棒,終於呈現出了巴黎聖母院的原貌,就連鐘樓裡的鐘都能搖動。
  • 不朽的《巴黎聖母院》
    1831年2月,在《巴黎聖母院》的序言中,雨果預言道「刻在聖母院晦暗鐘樓上的神秘文字,及其慘然概括的未知的命運,就這樣湮沒無聞,如今僅餘本書作者不絕若縷的追懷了。在石壁寫下這個詞的人,幾百年前就消逝了,歷經幾代人,這個詞也從大教堂的牆壁上消逝了,就連這座大教堂,恐怕不久也要從地球上消逝了。」
  • 餘中先: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
    撰文 | 新京報記者 何安安 巴黎聖母院?還是《巴黎聖母院》?對於大部分中國讀者來說,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是先於真正的巴黎聖母院而存在於腦海之中的,無論是鐘樓怪人卡西莫多,還是美麗的艾絲美拉達,這些雨果筆下的經典人物形象,構成了許多人對巴黎的最初印象。
  •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
    修復中的巴黎聖母院外觀。拍攝於2020年2月。劉愛河攝科研人員在實驗室分析彩色玻璃。(圖片來源:巴黎聖母院圖片展)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破壞嚴重傷痕累累2919年4月的火災嚴重損毀了巴黎聖母院的整體結構。木質結構幾乎全部被燒毀,標誌性尖頂和部分屋頂坍塌,雖然建築主體結構得以保留,但穩定性受到很大影響。巴黎聖母院的尖頂高90多米,用大量橡木和鉛製造而成,被譽為巴黎聖母院的點睛之筆,是教徒心目中離上帝最近的地方。
  • 《刺客信條:大革命》真的可以幫助還原燒毀的巴黎聖母院?
    跟隨《街頭極限跑酷》來到法國,第一時間就能想起法國的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以及巴黎聖母院。其中,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15日慘遭大火燒毀,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啟修復工作。那麼通過雲旅行法國篇,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這一座世界最輝煌的建築。「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這句臺詞在2019年4月15日的這一天幾乎被應驗。
  • 巴黎聖母院與《巴黎聖母院》的相互造就
    在親臨巴黎聖母院瞻仰勝跡之前,翻譯家餘中先早已熟讀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小說中雨果對巴黎和聖母院的描述給餘中先造成了揮之不去、難以磨滅的深刻印象。即便這般,當他第一次親眼見到巴黎聖母院的偉大建築奇觀時,還是被這首宛如巨石譜寫的交響樂深深地攝住了心靈。
  • 《刺客信條:大革命》真的可以幫助還原燒毀的巴黎聖母院?
    跟隨《街頭極限跑酷》來到法國,第一時間就能想起法國的著名地標:凱旋門、艾菲爾鐵塔以及巴黎聖母院。其中,巴黎聖母院在去年4月15日慘遭大火燒毀,而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開啟修復工作。那麼通過雲旅行法國篇,深入了解巴黎聖母院這一座世界最輝煌的建築。「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愛在日落黃昏時》中的這句臺詞在2019年4月15日的這一天幾乎被應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