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11月28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寧波臺記者鍾佳鎣)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11月27日,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神秘愛心人士「順其自然」的103萬元捐款。這是「順其自然」的第22次愛心捐款,22年來,這位不願透露真實姓名的愛心人士已經累計捐款1258萬元。
27日一大早,寧波郵政分公司的工作人員於釗坐著專車專程給寧波市慈善總會送來了一封掛號信。掛號信的署名是「然然」,落款地址是實際並不存在的寧波市中山路1號。看到這熟悉的寄信手法,所有人都知道,「順其自然」又如約而至了。「其實這是我第一個年頭送『順其自然』的掛號信到慈善總會,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於釗說。
當著大家的面,寧波市慈善總會陳雲金會長拆開了信封,映入眼帘的果然是一疊厚厚的匯款單,一共105張。寧波市慈善總會副會長陳海英清點了匯款單:「這裡面有105張匯款單,其中,103張是9999元,1張50元,1張53元。我們都有經驗了,基本上看最後兩張小額的,是103塊,那也就意味著是103萬。」
這是一份溫暖的約定。從1999年起,在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一位化名「順其自然」的愛心人士都會如期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每一次捐款,對方的落款都是取自「順其自然」中的一個字。去年也是這個時候,捐款金額是101萬元。今年已是第22次,累計捐款金額達到1258萬元,這些捐款全部用於助學。陳海英介紹:「去年的101萬元我們主要用了100萬元,安排了黔西南州兩個學校科技館的建造。剩下的1萬元我們可能會跟今年的資金一起,安排在明年的助學項目上。因為『順其自然』在之前的一些信裡面都強調錢主要是用於助學的。我們每次都遵照她(他)最初的意願,每次資金來了以後都用到助學項目上面去。」
「順其自然」連續22年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已經成為愛心寧波的「金名片」。在他(她)的影響下,捐款不留名在寧波成為一種風尚,並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愛心群體。寧波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鄧曉東告訴記者:「寧波是首批全國文明城市,今年已經是『六連冠』城市。在這個過程中,寧波出現了很多暖心故事、愛心故事,『順其自然』是其中一個代表,22年,每年給一些貧困的家庭、需要幫助的對象捐款。現在像寧波這樣的城市,每年不記名、隱名捐贈的人越來越多,有5000多萬元都是隱姓埋名捐款,救助需要救助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