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 ↑↑↑ 藍色字體「司馬途」即刻關注】
日月潭是我國臺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蹟。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華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濛濛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校正:光華島,現應稱為拉魯島。清代稱為珠嶼、珠山,日據時期稱為玉島,是臺灣人口最少原住民邵族(近400人、高山族第10族)最高祖靈所居處。臺灣政府原稱其為光華島,光耀中華的(幾個)意思(?),1999年921大地震後,正名為拉魯島了,La Lu,音為邵語「真確無誤」的發音,可見其在邵族歷史中的崇高地位。
所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還有,您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麼?
放大招了,本期重點,日月潭涵碧樓大飯店,英文The Lalu, Sun Moon Lake,英文名這回好記了。
還有,日月潭邊的雲品溫泉酒店,附送臺灣海峽邊的H會館。
日月潭畔早先為邵族聚落,之後大部分被漢人開墾成一片片的阡陌農田。日據時期,發展糖業,開設輕便車道,興建發電廠和水壩。1916年,一個日本木材商人在潭邊建一別墅,取名「涵碧樓」,後成為官方招待所。料想此人應熟稔中國人文,知曉朱熹有詩云「一方水涵碧,千林已變紅」。1949年,蔣介石定涵碧樓為個人行館。
1998年,臺灣鄉鄰集團賴正鎰用新臺幣2.7億元(人民幣5300萬元)買下,按其話說,叫「每一個字值一億元,算起來是便宜的」。除保留部分樓體結構外,基本為重建,用了新臺幣18.6億元(人民幣3.66億元)和5年時間, 2002年投入經營,創了臺灣酒店每晚房價萬元新臺幣之先。
建築由澳大利亞大師Kerry Hill擔綱設計。Kerry Hill先生今年72歲,以在亞洲的酒店和度假村作品最為知名,曾七度為安縵出手。
涵碧樓位於日月潭北岸的涵碧樓半島,三面環湖,要從水社村的碼頭區、旅遊服務集聚區,沿著2公裡的森林盤山小道,上到山頂,然後會知道,這是一個沿峭壁而建的精品酒店。
涵碧樓與湖中央的拉魯島、南岸山頂的玄奘寺、慈恩塔之間,拉一條線,剛好是日潭和月潭的分界線,這樣的位置和觀景效果,還用解釋麼!
涵碧樓建築面積2.67萬平米,加上場地平整、造景、設計費啥的,攤下來相當於每平米造價1.37萬元人民幣。分為三館,A館客房樓,僅有96個房間,B館為餐廳、SPA等,C館為會議室、圖書室等,並連接著7棟庭園別墅。三館之間由臺地連廊、濱水無邊界泳池和高狹天井通道相連,內外景,一氣呵成,也讓各種功能空間的關係更加乾淨。
還有一處專門的紀念館,原建築材料移址拼建而成。門前的一處手印牆,海峽兩岸很多政要的留念,大陸這邊以省部級為主,有些,卻已「落馬」……
自然和歷史,哪個更偉大?
涵碧樓最為稱道的設計是,僅用一橫一豎兩個概念,就表現出了意境。一橫為湖,一豎為山,交錯出簡約韻味並與山水交融。
在材料上,用木、石、鐵、玻璃四大建材,從外到內以櫻桃木色、鐵黑、磚灰、潤灰為四大色彩基調,結合不同時間和場景的燈光設計,形成光影明暗變化,呈現了東西方人都可以理解的「寂靜清幽」。而且,這種設計,不會因歲月而過時,且愈發凸顯價值,成為範本。涵碧樓自己稱之為「Ongoing Style前進式建築美學」(這詞我其實不懂誒)。
同時,焦點式的東方裝飾,讓空間具有節奏變化。
每個房間,都超過80平米,包括起居室、臥室、衛浴室、私人陽臺四個空間,用家具和隔門進行分割,卻又通透。
起居室正中,一張斜擺的單人連榻無扶手沙發,又讓橫平豎直的空間有了微妙的變化。
黑金砂的水磨石洗手臺,配上黑陶的礦泉水瓶罐、黑檀色木質紙巾盒、深灰色紙質洗漱用品包裝,也是和諧沉穩。
實地居住感覺,涵碧樓的客房並沒有想像中的驚豔,但正是這種氣質,讓人很舒服。
酒店客房,還有什麼比舒服更重要的呢?
這種舒服,帶來心靈上的平靜,來這裡不適合體會當富豪砸錢買奢侈的感覺,但無時無刻不在變化的眼中美景,卻比網絡和照片上的,多得多……
7棟庭園別墅,室內形制風格類如客房樓房間,倒也正常,圍合的迷你天井,則甚為禪意。戶外方形格柵的茶敘涼亭和私家泳池,則成了涵碧樓的標誌性場景。
庭園的月門,讓人想起舊時江南。有些人,是不是卻想起了霍比特人的村莊?
引人入畫的,是湖景借位的規劃設計,例如無邊界泳池,與錦鯉蓮花池塘和茶屋連為序列景觀,讓樓館直接伸進了日月潭。
還有客房樓/前臺大廳與餐廳SPA樓之間,連廊上的鏡面水池,純粹到欣喜。
值得一提的還有免費的圖書室。按常理,酒店會用儘量多的空間來營利,但涵碧樓卻有很多的空間是不營利的,例如圖書室。而且,根本沒有服務人員在場。隨意進出,這是你的私人圖書室,還有很多DVD碟片,你自覺地跟前臺打個招呼,登記一下就可以拿回客房了。
這是涵碧樓版「適時的服務」,服務人員絕不各種噓寒問暖,只是適時出現。
涵碧樓的精神,可能就在於和住客一起,「高貴的無聊」,並在其中,「柔軟的感動」。
此亦是精品酒店的價值——全新卻似曾相識、不因陌生而恐懼的旅居生活體驗。
涵碧樓主人,鄉林集團的賴正鎰先生,1975年上高一時,就開始組織青年學生寒暑假自強活動,應該是在草嶺風景區的戶外徒步旅行,並還改造了一處院落,叫「草嶺山莊」,可見其做旅遊業的天才基因。80年代起從事建築業、水電業、房地產業,2005年股票上市。
近年,鄉林集團主要在大陸市場布局,青島涵碧樓延續了日月潭涵碧樓風格,南京涵碧樓是目前長江綠化區裡唯一的建築用地。近期,還繼續在桂林、成都布局,據說在今後四、五年,在大陸要做出10個涵碧樓。
2013年當選為臺灣商業總會理事長的賴正鎰先生自己說,「希望在80歲那一年全球有200個涵碧樓」(註:賴先生80歲時,為2037年)
且不論涵碧樓以酒店+豪宅房地產的商業和運營模式是多麼的「常態」,也不論青島涵碧樓預熱時推出的「孔子不走了」、「八大關沒有」廣告語如何被街談巷議,亦不論南京涵碧樓還專門舉行的風水座談會,僅就賴先生的信心與堅持,就值得尊敬和期待。
回到日月潭涵碧樓,可能在今天看來,特別是從網絡照片上來看,其規劃設計和營建手法已不被很多人所仰望。但請別忘了,這是15年前的作品,他已成為之後海峽兩岸很多項目借鑑甚至抄襲的作品。
而且,就精品酒店而言,做加法容易,做減法難,做減法還能有如此充盈的感動、舒服的韻味,非親臨體驗,決不能感同身受。
順便說一句,緊挨著涵碧樓的,是位於山地最高點的日月行館,2010年建成營業,是一座玻璃幕牆建築,有92個溫泉房間、樓頂露天溫泉泳池等,標誌是列入吉尼斯紀錄的「全球最長最好的金箔船桅」,以呈現建築的水晶郵輪之構思……
不說了。
位於日月潭東北岸邊,為L形的現代簡潔設計建築,以讓最多的視覺能夠擁抱山水。
酒店內的各種設施齊全,室內兒童樂園、親水主題館、宴會會議廳、百花步道、咖啡樹主題區、戶外圓形劇場、原民屋等等,很明顯是針對親子家庭、會獎旅遊的度假酒店配置。
印象較深的,是較為完整的智慧客房控制系統、樓頂酒吧露臺用鏡面牆和鏡面水池營造的全通透視覺設計、以及把原住民博物館和圖騰藝術館的概念融入公共空間裝飾之中。同時,酒店還有定期定時的藝文課程、原住民文化體驗活動等,安排給住客,特別是兒童。
嗅覺,是酒店管理者認為的關鍵。所以用有機原料特別調製了淡淡香氣,繚繞在各樓層,作為獨特的「雲品味道」,成了酒店的一種定位和住客的記憶。
印象最深的,還是酒店無所不在的服務設計。他們甚至安排有專門的寵物照料室。副總經理譚逸峰先生讓我們猜曾經照料過多少種寵物,以為無非是貓狗兔子之類,可是差得遠,還有蜥蜴、倉鼠之類,酒店照料過的寵物竟然超過30種。
還有,酒店的枕頭車有28種可供選擇的枕頭,一個電話即送上房間。浴衣的品種有16種,包括孩童專用的,拖鞋的尺碼也是多種。酒店還備有百寶箱,比如各種手機充電器、老花眼鏡等。
據了解,雲品溫泉酒店和涵碧樓近年的平均住房率都在80%以上,這還是在每年400萬大陸遊客並未給其帶來什麼住店客的前提之下。當然雲品是以親子家庭、青年和會議遊客為主,而且60%是回頭客。涵碧樓則是以40-55歲年齡層為主。
了解下雲品溫泉酒店的主人,臺灣雲朗觀光集團,是一家連鎖飯店集團,自投、加盟和託管業務相結合,其有君品、雲品、瀚品、兆品酒店,以及中信商務旅館五大品牌序列,目前在臺灣有12家酒店、7個館外餐飲。近年開始走出臺灣,在義大利併購了5家酒店或度假村,在日本衝繩取得2宗開發用地。
數年前,還曾託管過廈門的一家酒店,彼時叫做廈門中信楓悅酒店。2014年,雲朗觀光集團宣布將與廣東匯德豐集團(中山市匯德豐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聯手興建廣東中山市的翠亨藍溪谷項目,其中包括雲朗品牌的逸仙君品五星級酒店。今年8月,廣東省人社廳公布60家2015年第二季度企業黑名單,匯德豐集團拖欠工資58.83萬元……
看來,大陸和臺灣的酒店業界還需要多多交流。
H會館位於臺灣南部的屏東縣的墾丁,但不是狹義的最南端的恆春鎮墾丁「國家」公園範圍,而是在臺灣西海岸、屏鵝公路(屏東縣—鵝鑾鼻)快到恆春鎮的半山上。
所以,這裡有美麗的日落。客房裡甚至有每月每天的日落時刻表。
H會館,H Resort,最簡單的名字,但他的UFO Lounge 卻是西海岸邊的招牌。
說累了。直接上圖。
H會館並不是一家「狹義」的精品酒店,但精品精神,在這裡,包括在本次臺灣參訪的大大小小酒店裡,都能見微知著。
更多精品酒店的精彩活動詳情,登錄應用寶、小米應用市場、360手機助手等下載【中國精品酒店】,及時了解更多動態信息。長按下方二維碼圖片或添加微信號smartour關注司馬途。
精品酒店,連接你和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 北京中瑞泛美投資諮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