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漠視民眾健康福祉,可恥!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據臺媒報導,近日有臺商希望組團到大陸來接種新冠疫苗。這是一件好事,代表著臺灣同胞對大陸防疫成果的認可和疫苗研發的信賴。但也是一件令人唏噓的事,兩岸明明近在咫尺,兩岸同胞又是骨肉天親,臺灣同胞卻無法在島內施打大陸疫苗,這一局面都是由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的!

  對於大陸的防疫,民進黨當局從一開始就戴著「反中」「仇中」的有色眼鏡在看,並幹了很多傷害兩岸同胞感情的事。疫情初期,他們急不可耐地禁止臺灣口罩出口大陸、關閉兩岸往來的大部分通道、阻撓在鄂臺商及陸配子女(即所謂「小明」)們返回臺灣。大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民進黨當局仍然繼續打著防疫的幌子刁難「小明」、陸生及陸企,為他們赴臺求學、工作設置重重障礙。

  面對疫苗議題,民進黨當局同樣如此。臺衛生福利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多次宣稱臺灣不會選擇大陸研製的新冠肺炎疫苗,理由是「不安全」。得知臺商要組團到大陸打疫苗的消息,臺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連忙跑出來稱自己感到「擔憂」,讕言「除非是國際認證的疫苗,否則都不建議打」,還假惺惺地算了筆帳說專程飛到大陸打疫苗不符「成本效益」。

  問題是,臺商們真的不會算「收益—成本比」嗎?臺灣同胞真的有機會讓自己找到更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嗎?如果臺灣有疫苗可打,誰願意花幾千元人民幣的機票錢、又面對往返隔離28天的要求到大陸來打呢?這不都是民進黨當局給逼的嗎?

  想想陳時中多變的論調,從「全民施打最保險要等到明年第四季度」「準備付訂金,明年第一季度有望施打」到「如果有人確定明年第一季度可以給我們疫苗,就放鞭炮了」「有望提前至明年三至六月開打」「期程未定」,朝令夕改,言辭反覆,唯獨不變的就是說不清什麼時候臺灣能研發疫苗,能購買到疫苗。至少到目前為止,臺灣的疫苗研發還遙遙無期,民進黨當局一直巴結著的某些人也沒有答應優先為臺灣提供疫苗。島內輿論關注最多的,就是到底什麼時候大家能打上疫苗。民進黨當局的含糊其辭,讓大家為疫苗之事心生擔憂和恐懼。

  那麼被陳時中們所嫌棄的大陸疫苗到底如何呢?根據公開報導,大陸目前已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疫苗研發已經進入衝刺階段,這一成果處於全球第一方陣。在大陸藥監部門批准上市後,相關企業可以大規模組織生產。目前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向大陸企業提出了新冠疫苗的採購需求。而在多邊領域,中國同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疫苗免疫聯盟一直保持著密切溝通協調,已經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還加入了世衛組織發起的「全球合作加速開發、生產、公平獲取新冠肺炎防控新工具」倡議。要是連這樣的疫苗都談不上是國際認證的疫苗,那究竟什麼樣的才是呢?

  也罷,民進黨當局和追隨的政客們從來都是只問顏色,不問是非;只講立場,不講專業。為了能夠挾洋自重、搞「漸進式臺獨」,民進黨當局連島內短缺的口罩都可以到國際上「豪捐」,連「萊豬」「核食」等充滿殺傷力的食品都願意開放進口,硬拗不進口大陸疫苗來保持「政治正確」又有什麼呢?無非就是犧牲了臺灣人民的生命健康利益,放棄了臺灣同胞的健康福祉。這些哪有自己的政治私利來得重要?

  但是,人命大如天。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歷史充分證明,不能考慮老百姓的民生福祉,主事者縱然鬼蜮伎倆再多,終將沒有好下場!

(責任編輯:鄧浩)

相關焦點

  • 不顧島內民眾健康福祉,民進黨又來汙名化大陸疫苗
    不顧島內民眾健康福祉,民進黨又來汙名化大陸疫苗 2020年12月21日 13:53: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自疫情發生以來,大陸一直在進行疫苗研發,根據公開報導,目前已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疫苗研發已經進入衝刺階段,這一成果處於全球第一方陣,已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向大陸企業提出了新冠疫苗的採購需求。  根據臺媒報導,到目前為止,臺灣疫苗研發還遙遙無期,民進黨當局一直巴結的美國也沒有答應優先為臺灣提供疫苗。
  • 民進黨當局強推「萊豬」 國臺辦:損害臺灣民眾健康福祉
    [新聞頁-臺海網]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中國臺灣網記者:據島內民調顯示,有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反對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美牛,有島內輿論就指出,為什麼大陸能不進口「萊豬」,而臺灣卻不能,請問您對此有何評論? 朱鳳蓮:我們看到民進黨當局為了謀取政治私利,勾連外部勢力,執意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福祉,已經引起了島內民眾的擔憂和義憤。
  • 港臺腔:民進黨吹噓經濟政績,臺灣民眾:what?!
    來源:海外網臺灣對大陸出口依存度(圖源:臺媒)臺灣「主計總處」日前發布最新預測,臺灣人均GDP在2021年首度衝破3萬美元,突破「發達社會」門檻。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
  • 讓海洋生態「健康」起來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事實上,早在1988年我國已將紅珊瑚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禁令之下,藍色保衛戰近況如何?  健康海洋生態系統不足兩成  正在消失的珊瑚,只是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日益脆弱的一個縮影。「隨著沿海開發進程加快,受人口聚集、資源環境負荷等因素影響,海洋生態系統面臨的壓力顯著增加。監測表明,部分區域海洋生態系統因得不到有效保護,有生態功能退化和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國家海洋局有關負責人指出。  現實的確不容樂觀。
  • 民進黨當局罔顧臺灣民眾健康
    對此,新華社近日發表評論指出,這種凌駕醫學專業的「政治防疫」將臺灣民眾置於極大感染風險之中,再次證明民進黨當局毫無責任感、只有權欲心。民進黨當局更是忙著「熱烈歡迎」美國衛生部長,上趕著與這個全球公認防疫不力的國家籤訂所謂「醫療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配合美國遏華戰略,企圖「以疫謀獨」。孰是孰非,自在人心。民進黨當局這般倒行逆施,原因很簡單。一旦普篩,臺灣防疫表現馬上會從「名列前茅」變成乏善可陳,搞不了「防疫外交」,還會影響自己的民調。
  • 民進黨逼退「淘寶臺灣」 國臺辦:直接損害臺灣民眾和企業福祉
    圖為朱鳳蓮海外網10月28日電 10月28日上午,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問,「淘寶臺灣」於10月15日起停止用戶下單、商戶入住、商品上架等功能,繼下架愛奇藝、騰訊視頻後,民進黨當局又逼退「淘寶臺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表示,我記得去年這個時候,「淘寶臺灣」在島內上線,就地服務臺灣民眾和企業,給臺灣消費者和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利益。不到一年時間,「淘寶臺灣」被迫退出臺灣市場。
  • 民進黨當局將臺灣民眾的健康置於何地?
    民進黨當局的做法也讓越來越多的民眾看到了他們的本質。臺當局為了政治目的可以不惜一切代價,甚至都不把民眾的健康放在眼裡,這實在是讓人氣憤。民進黨當局對臺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不管不顧,反倒是沉迷於對美國的阿諛奉承。
  • 世衛大會復會,民進黨當局再被拒之門外,蔡英文還在叫囂
    然而毫無意外,臺灣還是沒能如願參加世界衛生大會,臺外事部門8日晚上發布聲明,稱尚未收到WHA邀請函,還揚言「世界衛生大會漠視2350萬臺灣民眾的健康」「表達高度遺憾及強烈不滿」,蔡英文也在社交媒體上叫囂「臺灣是不容忽視的聲音」「世界衛生組織喪失了全球團結抗疫的機會」云云。
  • 鋪陳民生底色,凝聚奮進力量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21年經濟工作。  無論是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還是合理增加公共消費,提高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效率;無論是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還是提高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無論是高度重視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還是整頓租賃市場秩序……每一項重點任務都鋪陳民生底色,都與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都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 臺灣人的健康不如美國豬的福祉?
    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美豬)進口,民進黨當局以違反國際貿易規範為由,規定只能標記產地,地方政府只能以專櫃的設置來加以區隔。東華大學教授施正鋒14日表示,餵豬的必須加警語,人吃的不能加標註,不禁擲筆嘆道,難道臺灣人的健康不如美國豬的福祉?
  • 吹噓臺灣經濟,民進黨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民進黨當局據此宣揚他們「執政有成」,綠營政客大肆吹噓說「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蔡英文過去4年在拼經濟上的政績」。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剛剛過去的一年,全球經濟都受到了嚴重衝擊,臺灣當然也無法置身事外。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吹噓的這些經濟數字背後,恰恰暴露出更多他們不想承認的真相。在2020年臺灣經濟表現中,有很多是民進黨當局「不能說的秘密」。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犧牲民眾食品安全謀政治私利定會失敗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石龍洪、劉歡、陳舒)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應詢表示,民進黨當局以「經貿」為由、以犧牲臺灣民眾食品安全和健康福祉的代價,圖謀政治私利,一定會失敗。她還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堅決反對我們的建交國與臺灣商籤任何具有主權意涵和官方性質的協定。至於CPTPP的問題,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要按照一個中國原則處理。據島內民調顯示,八成以上臺灣民眾反對開放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美豬和美牛。有島內輿論指出,為什麼大陸能不進口「萊豬」,而臺灣卻不能。
  • 波士頓諮詢:2015年全球經濟福祉指數出爐 挪威高居第一
    在中國,由於汙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經濟快速增長只能緩慢轉變為整體經濟「福祉」,而在亞洲新的增長冠軍印度,進步甚至更為遲緩。該公司試圖編制一項衡量經濟「福祉」的寬泛指標,超越政策制定者通常使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脹和失業率等指標。為此,BCG指數計入健康、教育和基礎設施以及GDP增長波動和不平等之類更為不尋常的指標。該公司的《2015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15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essment)包括一些可以預測的結果。
  •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
    國臺辦:民進黨當局為謀取政治私利,損害臺灣民眾的健康 吳汶倩、朱若夢、張雪松/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0-12-16 12:45
  • 垃圾分類 鐵路人在行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日訊(記者佟明彪 通訊員 楊寶森)自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楊寶森/攝  京津城際作為中國第一條高鐵有著「京津間流動文化長廊」之稱,平均日客流量高達7萬餘人次,因而每日產生的垃圾量也是巨大的。
  • 資料:菲律賓概況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986年2月7日,菲提前舉行總統選舉,貝尼尼奧·阿基諾的夫人科拉松·阿基諾在民眾、天主教會和軍隊的支持下出任總統。此後,拉莫斯和埃斯特拉達先後按憲制當選總統。2001年1月,埃斯特拉達因受賄醜聞被迫下臺,副總統阿羅約繼任總統。2004年6月,阿羅約當選總統。2010年6月,自由黨候選人阿基諾三世就任菲第15屆總統。  【政治】 實行總統制。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
  • 回來了,心心念念的電影院 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新華社記者 任 瓏攝  下圖 7月20日,觀眾在雲南省昆明市北辰財富中心影院入口處掃健康碼。陳欣波攝(新華社發)  7月20日,空蕩了幾個月的電影院座椅,迎來了首批觀眾。  國家電影局日前下發通知明確,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可於7月20日有序恢復開放營業。
  • 小背包的大商機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7日訊(記者潘笑天)烏克蘭國家館規模不大,但人氣很高。眼前這款智能背包引得觀眾一路跟拍。超級馬裡奧一出,更是滿滿回憶殺。  展臺工作人員娜塔莎熱情地介紹起這款明星產品pix,通過藍牙連接,手機應用可以隨心控制屏幕的動畫款式,背包客們還能自創畫風,一鍵傳送。
  • 「中歐班列」譜寫絲路經濟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12月7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千年前,古絲綢之路上的沙漠駝隊,開創了中西方貿易往來的先河,促進了歐亞各國與中國的友好往來。兩千年後,新絲綢之路上的鋼鐵巨龍,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經濟發展,維護了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  自2011年3月19日,首列「中歐班列」成功開行以來,迄今已有近十年的光陰。
  • 革命老區旅遊扶貧工程啟動_中國經濟網——國家經濟門戶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8日訊(記者馬洪超)3月28日上午,由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國扶貧開發服務有限公司主辦的全國革命老區旅遊扶貧工程啟動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國家旅遊局、中國老促會、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了會議並講話, 19個省份的老促會及地方政府的代表、貧困鄉村旅遊合作社代表、意向旅遊投資人、加盟人、代理商的代表等共約150人參與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