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雲輝,作者微信公眾號:科技雜談(keji_zatan)
出海!出海!
這是自2015年以來,中國移動網際網路最熱的話題之一。
從印度到美國,從臺灣到歐洲,從東南亞到南美再到北非,全世界的每一個市場,都迅速成為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和中國資本的新戰場。
隨著中國本土的用戶紅利消失,流量枯竭,高速成長放緩,市場格局全面收官,向海外尋求更大的成長空間,已成為網際網路公司們的新出路。無論對於BAT這樣的巨頭,還是新的創業者來說,都是如此。
其中,最受關注的首推印度。
這個人口總數高達13億,僅次於中國的發展中國家,正迎來政策經濟的"改革開放",以及智慧型手機與移動網際網路的大發展,並吸引了大批中國手機與移動網際網路廠商全面殺入。目前,茄子快傳(海外SHAREit)、UC瀏覽器、NewsDog等中國廠商開發的業務,已經在印度佔據非常大的市場份額,甚至成為當地的"國民應用"。
然而,隨著中國乃至其他跨國公司的蜂湧進入,以及本土人才崛起、競爭激烈、用戶增長放緩等因素,印度正逐漸變為一片紅海。出海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們,已經越來越需要尋找一個新的主戰場。
那麼,誰會成為下一個印度?
或許,正是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
1
與印度相似,龐大的人口基數,是印尼成為最具潛力市場的核心原因。
印尼人口超過2.54億,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四位,而且34歲以下人口佔當地人口的70%,這讓印尼對新興的移動網際網路有更高的接受度。
據統計,印尼用戶每天花在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上的平均時間,高達9小時,印尼甚至也是目前Facebook僅次於美國和印度的全球第三大市場,移動端的月活用戶超過6000萬。
與之相比,歐洲、臺灣、日本等市場的用戶雖然價值更高,但市場容量卻相對有限。
更重要的是,與印度一樣,印尼並沒有經歷成熟的網際網路階段,就直接進入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絕大多數用戶都是通過手機上網,而且由於功能機階段,培養了良好付費習慣,因此當地居民的付費習慣好於很多發展中國家。
目前,智慧型手機僅佔當地手機市場保有量的25%,但爆發式增長已經開始,價格在千元以內的安卓手機在印尼非常暢銷,不但中興、OPPO等中國廠商都在當地持續發力,甚至連蘋果都計劃明年在印尼雅加達建立一個新的研發中心。
根據第三方機構預測,到2018年,印尼的智慧型手機設備用戶人數就將超過1個億,僅次於中國、印度和美國,成為全球智慧型手機用戶規模排名第4的國家。
作為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經濟體,印尼近年來年均經濟增長率維持在5%以上。2014年10月,佐科·維多多(Joko Widodo)當選印尼新總統後,更提出要將印尼打造成為"全球海上支點"(Poros Maritm Dunia),這也確定了印尼的經濟發展整體大勢。
毫無疑問,這是一座巨大的移動網際網路金礦。
2
當然,印尼市場也有它自身的特點與壁壘。
比如,印尼是一個宗教之國,政府甚至規定,國民必須信仰宗教。當地約88%的印尼人信奉伊斯蘭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此外,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宗教都有信徒。這意味著,移動應用進入印尼時,必須適應當地宗教的習慣與禁忌。
同時,多火山多地震地理環境,讓超過2.58億的人口只能集中在少數幾個島嶼之上。擁擠的人口對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傳輸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現實情況是除了普吉島、加裡曼丹島、蘇門答臘島等幾個比較重要的島嶼網絡較為發達之外,大多數印尼用戶所使用的都是昂貴又低效的網絡。
此外,作為一個火山多、颱風多、地震多的"千島之國",印尼眾多的人口分散於爪哇、蘇門答臘、加裡曼丹、蘇拉威西和巴布亞等群島之上,分布很不平均,信息網絡的建設水平也參差不齊,除了幾個重要島嶼外,大多數印尼用戶的網絡環境都還是又慢又貴。
受此影響,當地的網際網路普及率目前僅有22%,3G普及率也只有20%左右。雖然近年來包括4G在內的信息基礎建設一直在快速發展,但仍需要較長時間完善。
此外,相對於手機,印尼用戶更喜歡使用平板電腦,相對於App,印尼用戶更喜歡使用移動瀏覽器。這對UC來說個好消息,但對國產App開發商來說,這卻意味著拓展市場的難度增加了,甚至可能需要根據新的用戶習慣,來調整自己的戰略。
而且,對於網際網路最稀缺的流量資源,已經很大程度被Facebook和Google等國際巨頭掌控,隨著進入者的增多,流量與廣告的成本也在與日俱增,如果沒有合理的規劃與有效的本地化運營,就想通過複製國內成功模式在當地出頭,已經很不容易。
3
在此之前,中國廠商已經不乏在印尼率先布局卡位的先行者。
不久前,36氪就有一篇《泳帽、摩託車和熱錢》的深度報導,從第一線展示了中國創投圈向印尼拓展的浪潮實景。
文章稱,由於4G普及率激增,這個熱帶島國正在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智慧型手機市場,並吸引一大批中國的創業者和投資人來到此地,帶來了印尼本地創業者最匱乏的充沛熱錢,以及中國網際網路充沛的產能和對標經驗。
比如,"一個人賣了CBD的房子,跑到印尼創辦了印尼版的"今日頭條";一支中國基金在印尼募了錢,在印尼投出了"獨角獸"公司。"
而在投資當地創業公司此同時,由中國企業開發的應用產品,也已在當地紮根
比如此前在印度獲得近2億用戶,當地市場規模超過Facebook,甚至支撐了印度超過80%手機內容分享的"國民應用"茄子快傳(海外SHAREit),在印尼也已經穩居GP工具榜第一,全榜前十。
新興市場相對落後的基礎設施,和網際網路時代民眾對於信息分享的強烈需求,讓它在印尼成功複製了在印度的快速擴張。
據悉,茄子快傳在印尼已經擁有了8000萬的用戶,佔印尼智慧型手機用戶量的70%,以佔全印尼30%的用戶為樣本,茄子快傳發現在印尼最受歡迎的App類型以通訊、攝影、社交為主,給眾多希望踏上印尼淘金之旅的創業公司指明道路。
同茄子快傳一樣率先踏上印尼快速發展列車的中國廠商還有很多。比如正在謀局全球電商的阿里巴巴,去年2月份,就已發布了印尼語版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並通過佔股48%的當地公司China Smart Logistics,和新加坡郵政等合作夥伴,將當地的物流配送時間壓縮到了兩周之內。
比如百度,2013年就在印尼設立了辦公室,不但跟電商和手機公司做流量生意,還在當地上線了東南亞首款視頻直播產品CLIPONYU,本土化運營的移動應用商店MoboMarket,去年年底,還跟印尼本土風投機構Convergence Ventures建立了戰略合作。
事實上,印尼已經被不少國內網際網路公司稱為"第二個印度"。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甚至十幾年中,這片土地即將成為中國移動網際網路集體出海路上,一個極為重點的橋頭堡。
【歡迎掃描微信公眾號,關注科技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