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樹不同
生產抹茶的茶樹是經過挑選的,通常用的是菽北,朝日,朝露這三個茶樹種。其特點是茶葉鮮嫩,做出的抹茶口感很好。
另外,抹茶要求採用胺基酸、蛋白質和葉綠素含量高的茶葉,同時要求原料中咖啡因的含量較低。
採摘不同
以4、5兩個月出產的優質鮮茶葉做原料,生產出來的抹茶的質量最好。
在生長過程中,抹茶園裡要搭棚子,蓋黑網,以過濾陽光中的紫外線。使茶葉在生長中能合成更多的葉綠素和胺基酸。
在採摘前的20至30天,需降低日照且逐漸增加遮光率﹙60% -> 98% ﹚, 這樣栽培的茶葉會呈現濃綠色, 苦澀味降低, 葉綠素要提高60%,胺基酸提高40%。
由於葉綠素含量很高,所以正宗的成品抹茶是翠綠翠綠的,而普通的衝泡綠茶則有些偏黃。
加工不同
抹茶的生產關鍵:用天然石磨碾磨,而綠茶粉都用金屬粉碎機粉碎。
中國因為缺少石磨碾磨技術(現有的石磨已經被宇治抹茶公司專利了),一些加工廠就採用氣流粉碎機來生產綠茶粉。
石磨碾磨的抹茶在顯微鏡下顯示被撕裂狀薄片,只有2~20微米, 是綠茶粉的2~20倍細。這幾乎是現代所有的機械粉碎所不能攀登的高度。
一碗抹茶裡的營養成分超過30杯普通綠茶,而且經過石磨碾磨的抹茶會帶有海苔和粽葉的香味。
綠茶粉只是把綠茶採用瞬間粉碎法,只可被稱為綠茶粉或粉末綠茶。日本的綠茶粉大多用球磨機粉碎(慢速粉碎)而中國大多用瞬間粉碎法(速度快產量高)。
雖然看上去都是綠色粉末,但實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
整體對比如下:
抹茶與綠茶粉十幾倍的價格差讓不少商家動起了歪腦筋。
具體作假方法是,買來綠茶磨成粉,再加入食用色素。
鑑別抹茶是否正宗其實很簡單:
正宗的抹茶粉在太陽底下暴曬半小時後,顏色明顯變淡,像泥土灰,而加了色素的綠茶粉,不論怎麼曬都不會褪色。
抹是超細微的粉狀物,可懸浮在熱水中,不沉澱,因此可供抹茶道以茶筅點茶,呈現鮮綠的茶湯,久置亦無沉澱現象。
綠茶粉無法懸浮在熱水,久置即產生沉澱;此即為抹茶與粉茶最大差異處。
綜合鑑別方法
1、顏色:抹茶因為覆蓋蒸青,呈深綠或者墨綠,綠茶粉為草綠。
2、味道:抹茶因為採用進口樹種,所以不澀少苦,綠茶粉略苦澀。
3、香味:抹茶因為樹種,栽培,加工的特點,所以呈海苔、粽葉香氣,綠茶粉為青草香。
4、細度:抹茶細度達6000目以上(2微米),塗在手背上可以全部進入毛孔,一顆不剩。綠茶粉100---300 目左右。
A.濃茶
這種喝法一般少見,只在茶道中人數少的正式茶事才會供應。
是以大量的抹茶、對上少量的水,用「茶筅」輕輕攪拌而成,因此非常濃鬱,呈現介於液體及固體間的狀態。
正式茶道當中,濃茶是用來配生菓子食用的,並且只使用一個茶碗,每位客人輪流喝上幾口。一般吃茶店較少見到這種飲用方式。
因為抹茶含量比例高,當然得使用等級高、澀味低的抹茶。
茶行的抹茶,會依價格由高至低排下來,也就是由澀味低到重,價格高的,一般會註明「濃茶用」。意指「這款茶品質夠好,拿來刷濃茶也不會苦澀」。
B.薄茶
一般茶會當中,一人一碗享用的,就是這種抹茶。
茶道正式茶事中,相對於濃茶,「薄茶」配上的是幹菓子。
許多吃茶店也會供應薄茶,並配上和菓子。
薄茶和濃茶相同,是使用「茶筅」刷出來的,一般上面都會刷出一層泡,茶道當中,依流派作法不同,要求的刷出泡量也不同。
泡量和茶款並無關係,和水量及刷茶的人技巧有關。
薄茶比起濃茶,口味較淡,因此不必用到那麼高等級的茶款,一般即可。當然,使用等級高的茶款,味道會更甜美。
有些店家的高等級抹茶會註明「濃茶用」,不要懷疑,既然都是能供應濃茶的等級了,拿來刷薄茶也是沒問題的。
C.Green Tea
家庭用、或是店家製作抹茶歐蕾等抹茶飲料,都是使用這種較低等級的抹茶。由於澀味重,茶行常會加上糖來販賣,有些會加上奶粉,只要加水或牛奶攪拌後即成抹茶飲料。
許多茶行都會出這種便宜的抹茶供家庭飲用。
以宇治丸久小山園為例,有出加了糖的「グリーンティー」以及調好奶及糖的「抹茶クリームティー」(抹茶Cream Tea),加水即成抹茶歐蕾。
最後送上宇治抹茶點心,報社報社!!
近期熱門 ( 點擊標題查看 )
國內首家無印良品餐廳!菜品實在太寡(zhuang)淡(bi)了!
澳門的24家老店70道美味!絕不能錯過的究極覓食指南!
帶你認識日本的拉麵之王!據說ramen這個英文單詞就是因它而生!
你以為你吃的是芥末?別鬧了!來看芥末真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