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衛星的「專屬列車」: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

2020-12-06 新華社客戶端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柴雅欣報導 6月23日上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隨著發射指令的發出,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載著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直上雲霄,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北鬥導航工程的全部發射任務。

為何選擇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簡稱「長三甲系列火箭」)來「護送」北鬥導航衛星?這一火箭與北鬥有著怎樣的淵源?幾個數字,揭開北鬥「專列」的故事。

20年

20年,是長三甲系列火箭執行北鬥導航衛星發射任務的時長。

長三甲系列火箭由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簡稱「長三甲」「長三乙」「長三丙」)三種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組成,包攬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也是我國目前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2000年10月31日,長三甲系列火箭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往後的20年時間裡,長三甲系列火箭共進行了44次發射,將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護送升空,因此長三甲系列火箭也被稱為北鬥導航工程的「專屬列車」。

100%

100%,是北鬥導航工程的火箭發射成功率。

作為全球唯一由3種軌道衛星構成的導航系統,北鬥導航衛星對執行其發射任務的火箭要求非常高,而適應能力強、服務軌道面多的特點使長三甲系列火箭脫穎而出。長三甲系列火箭不僅能夠發射傳統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和太陽同步軌道(SSO)有效載荷,還能夠執行傾斜地球同步轉移軌道(IGSO)有效載荷、中圓軌道(MEO)有效載荷的發射任務,執行地月轉移軌道(LTO)有效載荷發射任務及深空探測任務同樣「拿手」。同時,長三甲系列火箭還具備大型衛星的雙星發射能力、末級長時間滑行能力、窄窗口/多窗口甚至零窗口發射能力、低溫推進劑加注後推遲24小時不洩出再次發射的能力。有了這些技術「加持」,長三甲系列火箭能夠滿足絕大多數有效載荷的發射任務需求。

100%的成功率背後,也離不開長三甲系列火箭研製團隊對技術創新和火箭可靠性的不懈追求。研製團隊採用了雙雷射慣組冗餘技術、衛星導航複合制導技術、雙偏差姿態控制技術、高空風雙向補償技術、起飛滾轉定向技術等一系列技術,對火箭的可靠性進行持續改進,為北鬥全球組網奠定了堅實基礎。

22次

22次,是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三乙運載火箭執行北鬥導航衛星發射任務次數。

從2012年首次執行北鬥導航工程發射任務以來,長三乙運載火箭已經執行了22次北鬥導航工程發射任務,成功將37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太空。在長三甲系列運載火箭的「三兄弟」裡,長三乙運載火箭具有任務適應性高、可靠性高的特點,這也使它成為執行北鬥導航衛星發射任務次數最多的火箭(長徵三號甲火箭發射12次,長徵三號丙火箭發射10次)。

長三乙運載火箭以長三甲運載火箭為基礎,通過「上改下捆」研製而成,標準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達到5.5噸,主要發射高軌通信衛星、商業通信衛星、北鬥二號的中高地球軌道衛星、北鬥三號衛星和風雲四號氣象衛星等。2018年12月8日,長三乙運載火箭將嫦娥四號探測器送入太空,實現了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截止目前,長三乙火箭共執行了68次發射任務。

相關焦點

  • 回顧長徵系列運載火箭300次發射精彩瞬間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趙竹青)3月10日0時2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中星6C衛星送入太空,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射次數正式刷新為「300」。
  • 「天選之箭」: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讓我國火箭運載能力躋身世界第一梯隊,也讓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處有了實現的可能。在長徵五號火箭出現之前,我國火箭在不同軌道的最大運載能力分別為地球同步轉移軌道(GTO)約5.5噸(長徵三號乙火箭)和近地軌道(LEO)約13.5噸(長徵七號火箭)。
  •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三天兩戰」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上海7月5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北京時間7月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試驗六號02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三天兩戰」。就在7月3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和「西柏坡號」青少年科普衛星。 據悉,這兩枚火箭均是「上海造」。
  • 長徵系列運載火箭「三天兩戰」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網上海7月5日電 (鄭瑩瑩 郭超凱)北京時間7月5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試驗六號02星。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三天兩戰」。就在7月3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高解析度多模綜合成像衛星和「西柏坡號」青少年科普衛星。 據悉,這兩枚火箭均是「上海造」。
  • 高分十四號衛星成功發射,系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
    新華社發(郭文彬攝)昨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北鬥全球組網背後有這樣一艘「特快專列」
    此次執行發射任務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與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丙並稱為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據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副總指揮孫嶽介紹,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包攬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也是我國目前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
  • 我國「一箭雙星」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
    12月16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箭雙星」再次成功發射兩顆「北鬥星」,全面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至此,北鬥三號全球系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全部成功發射。 新華社發(郭文彬 攝)16日15時22分,「80後」01指揮員白春波下達口令後,乳白色的長徵火箭託舉著北鬥雙星飛向太空。這是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第108次發射,也是長徵火箭第321次飛行。
  • 北鬥衛星為何推遲發射?長三甲系列火箭副總師李聃揭秘背後故事
    中新社北京6月23日電 (郭超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火箭,23日成功將北鬥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北鬥工程全部發射任務。
  • 鍾南山致信祝賀北鬥衛星發射成功,乘風破浪的它將給生產生活帶來...
    數說 「北鬥專列」長徵三號甲系列火箭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由長徵三號甲、長徵三號乙、長徵三號丙三種大型低溫液體運載火箭組成,是我國目前發射次數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包攬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軌道太空飛行器發射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高強密度發射的「主力」。2020年6月23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院抓總研製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將北鬥三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 欲上九天攬明月:中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
    從此,中國航天史正式掀開了序幕,中國獨立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有長徵一號、長徵二號、長徵三號和長徵四號四大系列,共12個型號。現在,中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的運載能力分別達到12噸和5.2噸,可用於發射多種軌道的不同衛星,入軌精度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2018北鬥衛星發射收官之戰即將打響 全球組網加速進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018年11月19日01:49-02:26利用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上面級(CZ-3B/YZ-1)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今年我國將要實施的第33次航天發射任務。
  • 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
    12月22日12點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隨後順利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中國航天「十三五」期間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 第22顆北鬥導航衛星上天:精度更高
    最新消息顯示,2016年3月30日4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22顆北鬥導航衛星。此次發射的北鬥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分別研製,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25次飛行。
  • 中國成功發射第二十二顆北鬥導航衛星
    中新社四川西昌3月30日電 (楊欣)3月30日4時11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二顆北鬥導航衛星。
  • 12月21日: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升空
    2000年12月21日 第二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在西昌升空    2000年12月21日,本世紀中國航天最後一次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人以全年5戰5捷的優異成績向20世紀道別。
  •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十號衛星
    10月5日2時5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號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 畢業專屬免費遊——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景區簡介「頂風雲、舉北鬥、託嫦娥、鑄天鏈」,西昌衛星發射基地自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從「嫦娥奔月」的美妙神話到「萬戶飛天」的壯烈實踐,人類的航天夢由這裡開啟,這裡是「嫦娥奔月的地方」,一個集航天科技與民俗風情的地方
  • 我國「一箭雙星」再發兩顆「北鬥星」 完成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
    中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說:「這標誌著北鬥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鬥全球服務能力全面實現,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性能優異的導航服務。」   北鬥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2009年正式啟動北鬥三號全球系統建設。據了解,北鬥三號由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組成。
  • 航天科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
    2020年5月30日0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是『兩會』後中國航天的首次發射,也是中心首次執行固體運載火箭發射任務,極大提升了中心衛星發射快速組網和補網能力,為很好地滿足自然災害、突發事件等應急發射需求奠定基礎。中心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紮實推進各項任務準備工作,全面開展質量複查整改和舉一反三,深入查找問題隱患和薄弱環節,制定整改措施,確保了任務萬無一失、圓滿成功。」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介紹說。
  • 我國成功發射第三十九、四十顆北鬥導航衛星
    IT之家10月15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官微消息,今天中午1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徵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九、四十顆北鬥導航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