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臉太圓造成產婦難產被側切,不想「挨一刀」,孕期做好4件事

2020-12-24 福林媽咪

文|福林媽咪

一說到分娩,很多寶媽都是心裡發怵的,怕疼更怕生不出來,對自己特別沒有信心。前不久剛生了寶寶的髮小告訴我,當時要不是婆婆在裡面陪著自己,可能堅持不下來會選擇剖,她說自己打無痛的時候牙都開始打顫,一方面是產房有點冷,一方面是緊張害怕。

還說生的時候孩子被卡住了,難產,醫生只好給她側切。孩子出生後,性別女,重量是7斤3兩。第二天發小就在朋友圈曬出了照片。

看到照片的第一反應,這孩子臉真圓。而她被卡住的地方不是頭,而是臉,顴骨的位置。

其實自然分娩的時候,媽媽的骨盆是一個關鍵,對寶寶來說是第一道坎,如果這道坎過不去,就說明是頭盆不稱,產婦宮口也會開得慢,多數產婦就會被醫生告知需要剖腹產。

如果第一道坎過去了,剩下的就是考驗產婦的宮縮、肌肉張力以及產婦的體力了。這三者有一個不合格,就可能會拉長第二產程的時間,醫生可能會採取一些措施。

但是沒有一個寶媽生孩子不疼的,即使打了無痛,因為寶寶自身是有體積的,還記得之前看到一個比喻,說生孩子就像從鼻孔裡擠出一個西瓜,而寶寶可沒有西瓜那麼圓潤,所以難免會有卡住的地方,所以醫生看到情況不是很好時,就會給產婦側切,以防發生不易控制的撕裂。

你還記得你家寶寶是哪裡被卡住的嗎?

大部分寶寶被卡住的地方也就兩個,多數情況是只要這兩個地方過去了,產婦也就沒那麼痛苦了。

☆孩子的頭

一般來說,分娩時,醫生告訴你「看到寶寶的頭了」也就是說離勝利已經很近了,因為新生兒的頭都是很大的,基本和肩膀一樣寬,只要寶寶的頭出來,後面就不需要寶媽用力了。醫生也會強調產婦不要用力,否則容易造成撕裂。

☆孩子肩膀

有的寶寶肩膀比頭還寬,之前有看一個案例,孩子一出生,肩膀就脫臼了,那就是因為寶寶肩膀卡住出不來,情況又比較危急,醫生之後把寶寶胳膊掰開,雖然手法比較殘忍,但這也是為了給孩子保命才這麼做的,所以,孩子肩膀也是一個容易被卡的地方。

當然也有個別特殊的,比如孩子的顴骨被卡住

這個就是我發小出現的那種情況,孩子額頭出來了,但是臉蛋那邊卡住了,因為孩子的臉型仿了爸爸,爸爸就是個圓臉,顴骨往兩邊擴而寶寶又相對胖一些,所以臉看起來圓圓的,臉蛋部位就成了整個頭部直徑最大的一個部位,所以會被卡住。

遇到這種情況,醫生還是會先穩住產婦,不讓產婦用力,看情況可以輕輕用力,還是出不來的話,就會側切了。

很多寶媽都會害怕側切,那麼如何避免挨這一刀呢?方法還是有的,準媽媽要做好4件事。

①孕期控制體重

通常在孕期的時候會注意飲食的營養,但是吃得太多太好,準媽媽長得胖不說,寶寶也會大,這就容易造成難產。

一方面是產婦肥胖的話,通常體力不佳,而且禪道會更擠,另一方面是寶寶太大會被卡住,產婦也會更疼。所以孕期要控制體重。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就是管住嘴邁開腿,只不過孕婦適度運動即可,不要過量。

②孕期做盆底肌鍛鍊

很多準媽媽總是忽略盆底肌鍛鍊的重要性,更有一些認為是產後才需要做的。其實,在孕期就應該堅持鍛鍊,況且盆底肌鍛鍊不費時間不需要停下手中的事,哪怕自己在工作中也可以鍛鍊。

具體怎麼鍛鍊,就想像自己小便時突然憋回去的那種感覺,也可以是大便時夾斷的感覺,跟提肛運動有些相像,準媽媽平時坐著、躺著閒來無事都可以做一做。

這樣鍛鍊的好處是為了讓盆底肌的肌肉力量增加,更是為了讓盆底肌更有韌性,彈性更好。自然分娩時,當然是韌性更好的盆底肌不容易撕裂啦,所以能從一定程度上避免側切。

③學會發力

等待開指的過程為第一產程,在第一產程的時候,不要大吼大叫,宮縮來臨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頻率上,實在忍受不了,選擇無痛,這可以從很大程度上緩解疼痛,讓產婦能在第一產程的時候好好休息,睡個好覺,為第二產程發力時養精蓄銳。

第二產程開始發力的時候,不要盲目,感覺到疼了,短促呼吸幾次,然後深呼吸,憋氣向下用力,醫生會告訴你像拉粑粑那樣用力使勁兒,如果可以很好地掌握用力方式,通常兩三個回合孩子頭就能出來。當然,這孩子要產婦的產道條件。所以,也要關注一下產前評估。

④選擇合適的分娩體位

通常情況下,醫生會讓產婦採取仰臥位,這也是一種默認的體位,這種體位方便醫生觀察胎兒和產婦的情況,也方便醫護人員必要時可以及時採取措施,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這樣可能會讓產婦的產道變得狹窄,除此以外,子宮還會壓迫大血管,不是很好。

如果產婦採取仰臥位實在難分娩,可以向醫生提出變換體位,一般還有蹲位、坐位、跪式、半臥位,可以聽聽助產士和醫生的建議,畢竟他們經驗豐富。

當然,準媽媽也不用特別害怕側切,因為大部分自然分娩的產婦說自己在分娩的時候,感受不到側切的疼痛。所以,心情放鬆一些,默默的等待與寶寶第一次見面的那一天吧~

相關焦點

  • 為啥一些產婦寧願在肚皮上「挨」一大刀,也不肯被「側切」一小刀呢?
    導讀:選擇什麼樣方式生孩子是媽媽們都會在剖腹產還是順產這件事情上糾結,但現在剖腹產也漸漸變得流行起來。很多媽媽都因為怕疼,所以都會下意識地先考慮剖腹產的選擇。
  • 「順產也要挨一刀」,會陰側切術殘害產婦嗎?
    在這些情況下進行側切就成了一個必要的手段,若是強行分娩的話,則可能會造成會陰軟組織的撕裂傷。側切雖然也會造成一個傷口,但是這樣一個傷口的方向和大小都是可控制,能夠避開重要的結構(如肛門括約肌等),而且切口整齊,恢復也更容易。反之,如果在需要側切的時候不進行這個操作,就可能造成撕裂傷,這樣的傷口通常是不整齊的,縫合起來難度高,而且產生的疤痕組織可能更大。
  • 直切和側切哪個更好,為什麼順產會挨一刀呢?常見原因有這幾個
    還有很多準媽媽對順產切一刀的恐懼程度已經超過了剖腹產,其實呀順產所切的這一刀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恐怖,今天我們就說說順產「切一刀」的那些事~揭開這「一刀」的神秘面紗!順產時所切的那一刀也有著它自己的稱呼,這一刀在醫學上稱為會Y切開術(episiotomy)簡單來說呢,就是順產時在我們會Y做的一個小手術,目前使用的會Y切開術包括會Y正中切開術和會Y側斜切開術。
  • 10個寶媽8個都逃不過這一刀,側切有多可怕
    你要說肚皮上挨一刀(指剖腹產),大家都能理解,很多準媽媽就要困惑了:自然分娩為什麼還要挨一刀?即使是順產,也要挨上這一刀我這裡說得挨上一刀,指的是大多數順產媽媽們會經歷的「會陰切開」。在我們醫生看來,尤其是聽我婦產科的同事來說,這個手術非常簡單,就是在產婦會陰處剪開一道小口子。
  • 分娩「側切」好處有多少?下面剪一刀,勝過上面挨一刀
    但實際上,還有一種「側切」,很多媽媽在臨產時才知道,但卻不願選擇。因為側切是要在會陰剪一刀,是順產時可能需要的一種輔助手段。不少孕媽因為害羞、對會陰私密的敏感,都拒絕側切,認為側切不僅不尊重自己而且還傷害私處。但是分娩的「側切」好處有多少你知道嗎?其實下面剪一刀,勝過上面挨一刀,孕媽要科學地認識側切。
  • 「開十指、側切」,順產的疼痛,遠不止此,還有這些疼痛也躲不過
    小璐的宮口開得極慢,4個小時過去了剛剛開了五指,離十指全開不知道還要等多久。小璐疼痛難忍央求丈夫去問問醫生什麼時候可以生,不想遭罪。醫生給小璐做了檢查後,讓她耐心等待,孩子狀態良好,適合順產。不知道過了多久寶寶仿佛有了感應想要來到世界的願望突然強烈,進了產房,宮縮的頻度越來越緊密。怎麼形容生產的感覺?
  • 生孩子為什麼要側切?會影響「辦事」嗎?看完就明白了
    由於不能夠確定是否每個順產媽媽的分娩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有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在生產過程是孩子的頭部出來,但是身體無論如何用力也生不出來,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容易造成胎兒出現一定的損害。這個時候會選擇側切的方式,在陰部做一個切口,通過陰道口的擴大可以讓胎兒順利產出,進一步降低產婦的風險。
  • 生孩子為什麼要側切?會影響「辦事」嗎?看完就明白了
    由於不能夠確定是否每個順產媽媽的分娩過程能夠順利進行,有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情況,比如說在生產過程是孩子的頭部出來,但是身體無論如何用力也生不出來,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危險,容易造成胎兒出現一定的損害。這個時候會選擇側切的方式,在陰部做一個切口,通過陰道口的擴大可以讓胎兒順利產出,進一步降低產婦的風險。
  • 產婦宮口已開十指,順產生娃時卻發生意外!醫生:必須側切
    案例產房裡,醫生指示產婦分娩。這位名叫朵朵的產婦,宮口已經開到了10公分,在進入產程後卻發生了意外,胎心出現下降,這表明寶寶晚出來一分鐘,就會多一分鐘風險,出現宮內缺氧窒息的嚴重後果,是承受不起的。為確保胎兒安全,不得已採取了側切小手術,在醫生一番操作和產婦的配合下,寶寶很快出來了,醫生連忙招呼產婦,「睜開眼看一上,寶貝出來了!看到了嗎?多漂亮啊!」聽到新生兒清脆的哭聲,這一切艱難困苦,如同拔雲見日!小男孩六斤六兩(真是六六大順)。寶媽用力說出幾個字,「謝謝,謝謝你們!」「行,甭客氣,好好休息,啊!」
  • 分娩時,產婦會遇到這3件尷尬事,最後一件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分娩時,產婦會遇到這3件尷尬事,最後一件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分娩時,產婦會遇到這3件尷尬事,最後一件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分娩時,產婦會遇到這3件尷尬事,最後一件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 剖腹產恢復慢,為何還受產婦歡迎?4點好處順產比不了
    剖腹產這些好處,順產比不了1、分娩過程中沒有痛苦自然分娩是一個既難熬又痛苦的過程,產婦從宮縮開始,要慢慢忍受宮口開十指的過程,其中從開四指以後,疼痛的等級就會迅速上升,對於痛覺比較敏感的產婦來說,順產是一輩子都不想再提的話題。順產的痛苦不僅在於開宮口,如果胎兒比較大,在胎兒娩出的過程中會更加困難,如果遇到側切或者手剝胎盤,疼痛指數會更高。
  • 同樣是被「劃一刀」,側切和剖腹產這7個方面區別大,你很難想到
    很多人都知道「剖腹產」手術一定要切「一刀」,但是一些人並不知道順產的時候,或許也會被切「一刀」,這個一般被稱作是「側切」。側切和剖腹產雖然都是被切了一刀,但是二者的區別很大,這7個方面的區別你未必想得到第一:被切「一刀」的概率不相同如果孕婦選擇順產,那麼她不一定需要側切,只有在胎兒足夠大,不能被順利生產出來的時候才會被切一刀。
  • 「側切」到底怎麼切?哪些人需要切?會根據這幾點把控「尺寸」!
    但是很多人覺得,選擇了順產,也要側切,為什麼還要挨一刀?這一刀,到底是切的哪裡?分娩時,「側切」到底怎麼切?很多人只知道有側切這個詞,但卻不知道,側切是切的哪裡。其實側切的部位,就是陰道與肛門之間的位置,這個位置,也稱「會陰」。
  • 側切傷口癒合緩慢不要怕,注意這4件事,能讓傷口更快癒合
    見她不安,我就去問看護這是什麼情況,對方回答這是體質問題,有些產婦傷口癒合是比其他人要慢些。但是,側切傷口癒合緩慢不要怕,只要注意這四件事,傷口就能更快癒合,媽媽們快來看看吧!飲食調理中國人一向講究食補,產婦生完寶寶後的飲食應當作為重中之重。
  • 臨產前發現胎兒臀位,真的只能「挨一刀」嗎?醫生:試試這種方法
    但是現實總是不能盡如人意的,準媽媽在孕期會遇到各種阻礙,最後不得不走上剖宮產手術臺「挨一刀」。胎位是影響分娩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臀位寶寶可以順產嗎?媽媽不想挨一刀,這種方法可以試試。臀位不一定剖腹產臀位順產,這件事讓小悅特別驕傲,孕期付出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要不是自己特別注意飲食,寶寶太大的話,還真就只能「挨一刀」了。
  • 為何女明星寧願肚子上「挨一刀」,也不願順產?情有可原
    為何女明星們寧願肚子上「挨一刀」,也不願順產?1)選擇一個適合生產的「黃道吉日」隨著科學和一些生活常識的逐漸傳播,封建迷信那一套已不再適用。選出來的這天並不一定是醫生給出的預產期時間,所以她們只能提前做好準備。哪怕無法把生產日期提前或延後,但可以在醫生同意的情況下,選擇剖腹產的方式,把控孩子出生的時間。
  • 產婦生孩子,掌握這4個用力小竅門,就能避免側切少受罪
    產婦生孩子,掌握這4個用力小竅門,就能避免側切少受罪每個孕婦媽媽在最後的時候都會面臨生寶寶的情況,很多人就擔心了,到時候是選剖腹產還是選順產呢?這個岔路口讓孕婦媽媽不知道要往哪裡走,不過現在很多孕婦媽媽都知道順產對於寶寶來說會更加的好一些,不過順產既疼還可能要開側切,這讓孕婦媽媽有些吃不消了。不過下面有四種生寶寶的時候用力的小竅門,產婦生孩子時只要掌握了它,就可以避免側切了,少受點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