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和布克賽爾縣原那仁和布克牧場衛生院院長達瓦·那木吉力榮獲「全國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據悉,全國獲此榮譽者為150人,全疆為5人。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草原蒙醫」達瓦·那木吉力醫生多年在基層一線無私奉獻、不忘初心;作為一名鄉村醫生,被他醫治痊癒的病人不計其數,受到了患者的尊敬和愛戴,他恪盡職守、妙手仁心的從醫之道,廣泛傳揚在村間、鐫刻在村民心上。
達瓦·那木吉力從醫45年,騎著馬、騎著駱駝風雨無阻地深入到草原深處的牧民氈房,為各族農牧民行醫送藥。為了方便病人聯繫他,那木吉力儘管手機已經換了好幾個但號碼一直沒變。為方便和病人交流,那木吉力還利用空閒時間從同事和周圍鄰居那裡學會了四種語言和文字。
除了在本地行醫送藥外,那木吉力還會應邀到克拉瑪依市、塔城市、烏魯木齊市、阿勒泰市等周邊縣市上門問診,不收取任何費用。
1952年,那木吉力出生於那仁和布克牧場一戶牧民之家,父母都以放牧為生,那個時候,醫療條件有限,醫生很少,尤其是在牧場。那木吉力的姑姑列克西提是醫生,家裡人便想著讓他跟著姑姑學醫。
那木吉力說,每年6月至8月,是山上草木最繁盛的時候,也是採草藥的最佳時期,小時候讓他記憶最深的就是姑姑常帶他去山上採草藥。那時候的他對草藥一無所知,姑姑便一棵棵教他認識、辨別。三年後,那木吉力可以辨別30多種草藥及用途。
除了上山採藥外,姑姑列克西提外出行醫都會帶著那木吉力,讓他在一旁仔細看著。姑姑會將患者的病情分析給他聽,教他治療的方法。牧場的另一位老中醫左都甫是那木吉力的第二個老師,那木吉力跟隨他學了5年醫。
1970年5月,為了培養更多的醫務工作者,方便農牧民就醫,和布克賽爾縣舉辦了「赤腳醫生」培訓班,共招收40名學生,那木吉力就是其中的一員。
作為「赤腳醫生」的那木吉力,四處奔波為牧民們行醫送藥。那時的交通工具只有馬和駱駝,於是那木吉力常常背著藥箱,騎著馬去給生病的牧民看病,無論颳風下雨,無論路途有多遙遠,他都會隨叫隨到,遇到家庭困難的患者,那木吉力還會免費給患者醫治。因此,他也被牧民親切地稱呼為「馬背醫生」。
後來,那木吉力在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進修了3年。進修後,那木吉力回到了那仁和布克牧場衛生院擔任黨支部書記一職,同時仍然在一線坐診。退休後的那木吉力行醫送藥的腳步依舊沒有停止,2008年,那木吉力被和布克賽爾縣蒙醫醫院和那仁和布克牧場衛生院返聘回院坐診,每周兩天在和布克賽爾縣蒙醫醫院坐診,其餘時間在那仁和布克牧場衛生院坐診。
行醫45年,他看過的病人數不勝數,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曾多次被邀請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參加學術交流。
2007年5月,那木吉力被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民間醫療法研究專業委員會授予「中國民間中醫藥成就獎和特殊貢獻獎」;2008年12月,那木吉力被中國時代名人行業風雲人物創新論壇組委會授予「醫療行業改革風雲人物100強」稱號;2014年,第六屆中醫藥名家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那木吉力被中國當代醫藥雜誌社授予「特殊貢獻獎」;2015年1月,環球中醫藥雜誌社授予那木吉力「中醫藥技術創新人才獎」。
他雖獲得了不少榮譽,卻從不因此驕傲自滿,他經常教育子女,對人要謙遜,做人要厚道。他始終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充分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範和帶頭作用。(董峰)
(責編:吐孫那衣·艾先、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