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2月31日訊 念活土地經,嘉善大雲在政策範圍內突破創新,讓農民在美麗鄉村收穫沉甸甸的財富。
近年來,充滿生機活力的雲鄉沃土上,處處湧動國家級農綜改革的熱潮,一條以土地這個核心要素驅動的鄉村振興之路,正破浪前行。
「現在全村人都盼著村級集體收入越來越高,將來大家分到手的錢更多!」從村幹部手中接過3000元分紅,繆家村村民張愛英不禁對村裡今後的發展充滿期待。今年年初,繆家村首次以現金形式將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220萬元村集體股份分紅,發放到3366名村民手中,村民實實在在嘗到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來的紅利。除了合作社帶來的紅利,55萬元來自「強村計劃·飛地抱團」一期項目的收益入帳,也讓不少鄰村村民「眼熱」。
隨著村級「低散亂」大量騰退和工業園區轉型升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遇到了成長中的「煩惱」,尤其是經濟薄弱村處於「實力有限無法投、沒有地方無處投、看到項目不敢投」的三難境地。為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嘉善縣推出「強村計劃·飛地抱團」,大雲鎮成為實施該創新性舉措的第一個主體。
位於大雲鎮的大雲中德生態產業園,2016年6月正式啟動,是嘉善第一個正式認定的「兩創」中心項目,也是首個跨區域多村聯建強村項目。
打破區域限制,拿出園區最好的區位,整合全縣強村扶持土地指標,把原先分散的土地指標化零為整,實現「飛地」,集約布局,讓全縣薄弱村、騰退村都有機會參與抱團發展。由村集體出資成立公司開發建設,由大雲鎮負責招商及運營,高標準建設一二三期項目,按照德國工業廠房風格規劃設計、整體建造,廠區內各種基礎設施配套齊全,景觀綠化精緻有品,辦公精裝修一步到位,實現租賃企業「拎包」入駐。在收益分配上每年按投資額的10%給予保底分紅……大雲「飛地抱團」升級版模式榮獲了第五屆浙江省公共管理創新案例優秀獎,並成功入選浙江省26條經濟體制重點領域改革典型經驗,在全省複製推廣。
大雲中德生態產業園一期建設6幢廠房和1幢辦公樓,於2017年12月投入運營,目前已分紅3350萬元。二期新建1幢辦公樓、4幢標準廠房,截至目前累計投資8100萬元。三期為嘉善、慶元、九寨溝三地聯建項目,也是全省首個跨省、跨縣域三地共建「飛地抱團」強村項目,是嘉善縣深化山海協作、開展對口精準幫扶的生動實踐。園區建成後,主要引進以德資為主的歐美高端裝備製造、精密機械和科技人才項目,於今年11月16日開園,投產後將為慶元縣83個和九寨溝48個村每年帶來2200萬元收益。
「飛地抱團」是一種「縣域統籌、跨村發展、股份經營、保底分紅」的強村發展模式,實現了「村內經營到村外、粗放經營到集約、分散經營到集中」的轉變。依託「飛地抱團」,變「輸血」為「造血」,大云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