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首詩杜甫《月夜》,人間罕有的寫思念妻子的古詩

2020-12-13 聆思贅言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鬢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唐代:杜甫《月夜》

寫思念的古詩詞非常多,然而寫思念妻子的卻是少之又少。最多的還是寫思念情人,然後才是故舊,然後才是親人,最後才是妻子。詩詞中寫相思的名句,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楊柳岸曉風殘月」,「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等,都是寫給情人的,極少有寫思念妻子的。而專門寫給妻子的,多的是悼亡之詩。秦嘉《贈婦詩》,潘嶽《悼亡詩》,元稹《遣悲懷》,「曾經滄海難為水」,「誰復挑燈夜補衣」等,都是妻子死了之後,「顧看空室中,仿佛想姿形」,才會有缺憾,才會去思念,才會寫入詩。

古人不寫思念妻子的詩,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古代的夫妻之間,極少有那種兩情相悅的連結。古人婚姻男女雙方都沒有自主,更無關愛情。大多出生後就定好了人家,等到了年齡就完婚。妻子侍奉公婆,相夫教子。丈夫立事立業,維持生計。各儘自己的責任而已,菜米油鹽外,鮮有共同的言語。並且相互督促責善,積怨積恨,而又不得不隱忍。又有各種聖訓禮教,稍有違背,就可能被千夫所指。枯燥乏味,令人窒息。女人地位又低,不能拋頭露面,終其一生困於閨閣之中。束縛於三從四德,心如槁木死灰。丈夫名義上功名萬裡,實際上以逃離為快,與二三知己,出入勾欄瓦肆之中,痛飲狂歌為樂。不但沾花惹草,還可以三妻四妾,而妻子卻又成了他們隨心所欲的障礙,對她們又增加一重厭惡和仇恨。

對於丈夫,無論舊歡還是新歡,都曾兩清歡洽,有過美好的時刻,體會到真實的感情付出和回報,像極了愛情的味道。所以他們的感情,都牽繫在那些和他們有過故事的女子身上。為之相思,為之瘋狂,為之斷腸。他們的靈感因之而閃現,他們的才思因之而揮灑,於是留下了許多美妙動人的美好詩詞文章。而那些在他們的妻子身上,是從來沒有過的東西。他們不會有心思去思念他們的妻子,更不會為他們的妻子寫下一些文字。

所以讀到杜甫這首《月夜》,別以為只是普通寫思念妻子的詩,事實上它是寫思念類型的詩中,為數不多的一首,而且是其中的鳳毛麟角。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中評論這首詩說:「心已馳神到彼,詩從對面飛來,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也。」我很認可這種說法,詩人沒有從自身角度寫思念妻子,而是自己的心飛到了妻子所在的地方,附著在她身上,站在妻子的角度,體會她對遠在千裡之外的自己的無限思念。「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悲婉微至,感情真切動人。

相關焦點

  • 從杜甫的情詩《月夜》看 什麼是詩從對面寫來
    問題:怎樣賞析《唐詩三百首》中杜甫寫給妻子的經典情詩《月夜》?今夜鄜fū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如果詩體都搞不清楚還要寫舊體詩,自然也很難那麼碰巧寫出一首合格的詩來。至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 聽聽就罷了,這句話對於沒有受過基礎訓練的現代人來說,是做不到的。1、五言古詩杜甫的《月夜》是一首五言律詩,不過並不是所有五言八句的詩都是五律,例如杜甫的這首《望嶽》就不是近體詩(格律詩)而是古體詩。
  • 《月夜》:杜甫寫給妻子唯一的一首「情詩」
    他擔心遠方的妻子會過度思念自己,所以便給妻子寫了一首特別美的情詩,也是唯一一首:《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遠在他鄉那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如此思念長安?妻子看月,並不是欣賞自然風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何為要「憶長安」!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獨」字的深刻含義,使思念之情進一層!安史之亂以前,杜甫困處長安達十年之久。
  • 杜甫《月夜》:句句寫「思」不見「思」,這兩個字浪漫的不得了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杜甫《月夜》:句句寫「思」不見「思」,這兩個字浪漫的不得了!他的詩大都寫家國情懷,但是也有寫兒女情長的,來欣賞下他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這首詩是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於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
  • 聽BBC莎劇腔讀杜甫詩張姿勢了,這兩首竟然有相同的「對寫法」
    安史之亂爆發後,長安淪陷,作者被叛軍俘獲,軟禁於長安,在一個寧靜的月夜,因為思念家人(主要是妻子),寫了這首月夜。在詩中,杜甫藉助想像,抒寫妻子思念自己的形象,從而表達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
    品讀唐詩《月夜憶舍弟》杜甫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房琯在陳陶兵敗,引起肅宗震怒,杜甫因上書救房琯而觸怒肅宗,被貶官華州司空參軍,到華州後因當地發生饑荒,乃棄官西去。這首詩是乾元二年秋杜甫棄官遠遊至秦州時所作。時年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於戰亂之中。而詩人的四個兄弟只有杜佔相隨,其餘都失散在山東、河南一帶。
  • 杜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鑑賞:這首詩作於乾元二年(759)九月,是杜甫因思念離散的親人而寫的思鄉之作。擔憂之下,詩人的思念之情也愈加強烈。這種情況下,杜甫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首聯不提「月夜」,而是先勾勒出了一幅邊塞秋景圖。「斷人行」既是詩人看到的景象,又點出了「月夜」的背景,充分說明戰亂不斷;戍鼓雁聲,是聽到的聲音。以所見所聞來描繪邊塞荒涼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壓抑的氣氛。
  • 詩人杜甫的《月夜》,表達了詩人對妻兒什麼樣的情感?
    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曹丕的《燕歌行》就是這一類的詩歌,曹丕借一個女子的口吻抒發女子對男性的思念之情。到唐代,閨怨詩盛行於世,詩人們如心理學家一般似乎深諳女性心理,寫了許多女子思念男子的詩。這樣的詩歌又往往被稱為代言詩,甚至李白也作過這類詩篇。在宋詩宋詞中,這類詩歌依然屢見不鮮。不知男性詩人何以對這類詩歌如此青睞。
  • 【月夜】月夜原文_月夜賞析_杜甫的詩_親子寶典_太平洋親子網
    月夜注釋  鄜(fū)州:今陝西省富縣。當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qiāng)村,杜甫在長安。這兩句設想妻子在鄜州獨自對月懷人的情景。  閨中:內室。看,讀平聲。  憐:想。未解:尚不懂得。  雲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飾。
  • 怎樣的《月夜》,看盡詩人杜甫的兒女情懷
    詩人杜甫的大情懷是寫國家、社會和人民,極少涉及到兒女情懷,家庭生活,特別是他的妻子,雖然,從北到南,一生漂泊,也是一直帶著妻兒。《月夜》這首詩,詩人一反常態,卻用全部篇幅寫了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月夜唐朝:杜甫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 杜甫一首《月夜》,戰亂分離,以明月遙寄相思,卻無沉鬱頓挫之風
    杜甫也有首以明月遙寄相思的《月夜》,十分悽涼哀絕。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天寶十五載的春天,安祿山從洛陽攻打潼關,而杜甫則於五月來到潼關北邊的舅父身邊。長安在六月淪陷,唐玄宗逃往蜀地,叛軍佔據了白水,杜甫又不得不帶著家眷逃去鄜州羌村。杜甫得知唐肅宗七月在靈武登基這個消息之後,獨身一個人前往靈武投身朝廷,但是他在半路上被叛軍給俘虜回長安。杜甫在八月被禁足在長安的時候,望月思念家人而寫下這首《月夜》。
  • 誰說杜甫不解風情?一首《月夜》,成為大唐絕響
    因此,在人們的印象中,杜甫一直是以憂國憂民的形象出現。殊不知,杜甫也有婉約的一面,足以反映出其豐富的情感世界。唐代如其他封建時代一樣,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那時的詩人,不屑於將家中與妻子兒女的家庭生活融入詩歌之中。然而杜甫則不然,他敢於挑戰當時男尊女卑的主流思想,多次將自己的妻子楊氏寫入詩中。
  • 《月夜》杜甫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 學會杜甫《月夜》的藝術手法,洞察當世代小姐姐的心思
    《月夜》賞析文章很多,大都是圍繞杜甫寫詩的背景、對夫人的思念來做闡敘。都不錯,這裡就個人常用角度寫賞析。詩成背景這首詩成於杜甫賊陷時期。安史之亂中,杜甫去投奔朝廷被叛軍困於長安。幸虧名聲小,沒人對他看管。
  • 杜甫《月夜》:以明月寄相思,也有情思惆悵
    在天寶十五年的時候,唐朝詩人杜甫攜著攜家避難到鄜州,也就是如今陝西,在同年7月的時候,肅宗在靈武即位,8月的時候,杜甫又從福州投奔肅宗,誰知道在途中被叛軍所俘,押回了長安。這一首詩是詩人困居長安的時候,思念在鄜州的家人所寫的一首詩,是由當晚的一個情景,抒發了對於妻子和孩子的一個思念之情。《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 劉方平、杜甫、韋應物三首月夜各不同
    【點擊右上角「關注」,學習更多詩詞知識】月夜【作者】劉方平 【朝代】唐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於寓情於景,意蘊無窮。其《月夜》 、《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歷來為人傳誦的名作。 月夜【作者】杜甫 【朝代】唐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 杜甫這首五律,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
    杜甫的詩作,多為沉鬱頓挫之作,透著悲壯、悲涼、哀婉,反映了時代民生,寫出了士大夫的良心。再寫出這些之時,他憑著詩人的敏銳以及詩家的詩歌技巧,完成了許多流傳後世的佳作。比如這首寫月五律,悲婉微至,精麗絕倫,又妙在無一字不從月色照出。
  •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月夜憶舍弟》 唐 杜甫 編輯:王小盒    2017-09-28
  • 杜甫《月夜》:愛之花,綻放在兵荒馬亂的歲月
    這一晚,杜甫和許多難民一起被拘禁在長安(西安),他的妻子和兒女卻流落在鄜州(富縣)。1月夜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他不說自己思念他們,卻霸道地把思念的情愫強扣在對方的頭上——是她在舉頭望月,是她在深更不睡,是她在思念著我。而這樣的反寫,恰恰表達的是詩人自己對妻兒的無限思念。
  • 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誰的詩更好?
    還有就是楊廣個人在文學方面的造詣,他寫的詩詞確實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境豐富,就比如這首《春江花月夜》。影視劇中的隋煬帝說到了《春江花月夜》,不少人熟知的是張若虛寫的那一首,但實則張若虛和楊廣都寫了《春江花月夜》。今天我們就先來分析張若虛的詩,然後再比較他們倆誰的詩更好?
  • 千古第一奇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
    千古第一奇詩,順著念是丈夫思念妻子,倒著念是妻子思念丈夫寫詩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情懷的一種方式,在中國歷史中,聞名千古的詩人不在少數,比如說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這些人作詩無數,在詩史上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