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當地時間早晨7點開始,位於西雅圖亞馬遜總部辦公樓下的無人商店Amazon Go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顧客在Amazon Go購物時無需現金,無需排隊結帳,拿著想要的東西直接出門即可。那麼,亞馬遜的無人商店究竟用了怎樣的"黑科技"?Amazon Go的出現又將為零售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無人商店進入我們的生活又有多遠?央廣《王冠紅人館》財經報告與您一同探索Amazon Go背後的秘密。
Amazon Go商店外景
一、聚焦--好事多磨,亞馬遜無人商店終於對外營業
1月23日,據據《西雅圖時報》報導,在經歷了長達 14 個月的漫長等待之後,亞馬遜公司無人商店 Amazon Go 終於要擺脫"內部測試"階段,和所有人見面了。當地時間周一早晨7點開始,位於西雅圖亞馬遜總部辦公樓下的無人商店正式面對公眾開放。
5年前,亞馬遜(Amazon)公司便開始研究一個秘密項目:如何消除商店裡的結帳排隊現象。亞馬遜高管們認為,實體店購物已經相當完美了,除了一件事以外--沒有人喜歡排隊等待。
該項目的成果是Amazon Go,這是一家有著未來主義風格的便利店,天花板上有數百臺攝像機跟蹤購物者,計算機算法則分析他們的每一個動作,並在他們離開時結帳。亞馬遜稱之為"拿完就走"(just walk out)式購物,因為沒有收銀臺,不用排隊結帳,只有幾個就像地鐵裡那樣的閘機。
這家店從2016年12月開始試運營,並在2018年1月22日面向公眾開業,它代表著亞馬遜迄今最為激進的重塑實體零售未來的努力。
商店外部"拿完就走"的海報字樣
二、解析--無人商店Amazon Go有何"過人之處"?
"無人商店"帶來全新購物體驗
本次面向公眾開放的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門店佔地面積約合167平方米,主要經營食品。這是一家有著未來主義風格的便利店,天花板上有數百臺攝像機跟蹤購物者,計算機算法則分析他們的每一個動作,並在他們離開時結帳。
顧客在店內購物前需要先在智慧型手機上下載軟體,並綁定支付方式,然後從門前掃描進入商店。通過計算機圖像識別技術、機器學習算法,消費者從貨架上拿到東西,就會自動進入購物車完成結算。
當顧客到店之後,需要開啟Go應用,並連接到相應的亞馬遜帳戶,然後商店的幾個玻璃安全門上會顯示出一個二維碼供顧客掃描。這二維碼標誌著顧客已到達商店並打開大門。
一旦進入商店,人工智慧算法就會開始跟蹤顧客以及顧客所拿起和放入購物籃的商品。如果顧客願意,也可以隨身攜帶物品。當然,拿起物品後再放回貨架是不收錢的,並且,店內商品的價格與普通小賣鋪差不多。一罐蘇打水售價1.25 美元,5.99 美元就可以買到越南豆腐三明治。
顧客在Amazon Go購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無人商店並非真正"無人"。在 Amazon Go商店內,有員工在入口提示掃描ID,有員工在整理貨架,在廚房中,還有員工為前面貨架上的三明治、沙拉和其它外賣午餐備貨。當顧客選購酒類商品時,酒區的員工還會檢查顧客的身份證件。除了沒有收銀員,食雜便利店該有的理貨員和廚房工作人員,Amazon Go都有。
據外媒報導,顧客對在Amazon Go的購物體驗感到非常新穎:"這種感覺真的很特別,出門的時候感覺自己好像在偷東西,然後我覺得那好吧,拜拜。"還有顧客稱:"我想試試看是不是真的智能,我進門後把手機關了,出門以後才重新打開手機,結果商店依然知道我拿了什麼,真的很智能。"
店內工作人員正在組裝三明治
利用"計算機視覺"解決結帳難題
為解決商店中常見的"排隊結帳"難題,亞馬遜用長達5年時間研製出了一種依託於攝像機、感應器與算法的"商店追蹤系統"。
在最初的測試時,當商店過於擁擠,系統就會崩潰。但經過一年的調整,識別率得到提升。去年 11 月,三名亞馬遜員工身穿皮卡丘服裝試圖欺騙商店的跟蹤系統,結果亞馬遜的算法為每個毛茸茸的顧客進行了正確的結算。
Amazon Go的技術負責人迪利普·庫馬爾(Dilip Kumar)解釋稱,店鋪使用計算機視覺--安裝在天花板上的數百臺攝像機--來確定購物者正在挑選什麼。
Amazon Go天花板遍布攝像設備與感應器
庫馬爾指著幾乎遍布天花板的攝像機解釋說,計算機算法使用這些攝像機來確定哪個客戶正在拿哪些產品。商店貨架上還有重量傳感器,但這些重量傳感器用處不大,因為不同物品可以有相同的重量,例如不同風味的酸奶。
他說:"視頻理解是關鍵。要能夠理解和解釋並準確地知道發生了什麼。這種技術的挑戰在於大規模應用和達到交易級精度。"他解釋說,算法要應付的最困難的情況之一是在商店變得擁擠的時候。他說:"當有50個人拿起多件物品或瀏覽的時候,事情就會複雜很多。他們被遮擋、互相遮擋、物品被擋住,還有物品很小。"
在過去的一年中,Amazon Go的技術團隊一直在改進算法,訓練它處理這些情況,包括客戶從貨架上拿走商品時手可能部分擋住商品的情況。
為了便於識別,商店中的某些商品(如三明治)在頂部也有一個特殊的點碼,它類似於條形碼,但被設計成圓形和菱形,以方便攝像機遠距離讀取。
無人商店Amazon Go內景
Amazon Go帶動無人商店熱潮
Amazon Go 是亞馬遜從網上零售商到重塑實體購物體驗最大的努力之一。對於面積這家面積不大、僅有 1800 平方英尺的便利店來說,雖然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並沒有向公眾開放,但它引領的無人購物概念已經自 2016 年 12 月以來對零售行業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在亞馬遜首次公布以Amazon Go重塑零售商店的計劃以來的一年裡,競爭對手們紛紛投資於類似的技術,以爭搶美國8000億美元的零售市場的份額。
自去年夏天亞馬遜收購全食以來,類似計劃大幅增加。在這筆收購後的幾個月中,銀行家們與他們的實體店客戶密切合作,幫助他們構建以技術為核心的防禦措施。
其中一些舉措已經實現,美國最大的獨立食品連鎖企業克羅格(Kroger)今年正在推出自己的免收銀購物體驗。在克羅格超市,顧客可以在瀏覽貨架時用智慧型手機掃描食物的條形碼,然後在離開超市時在自助結帳機上結帳。該公司表示,將在2018年將這一技術推廣到其2700多家店鋪中的400家。
在沃爾瑪(Walmart)近500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當中,逾一半來自食品銷售。沃爾瑪正在達拉斯和奧蘭多等地嘗試推出沒有收銀員的購物體驗。該公司表示,到本月底,將有100家超市允許顧客通過智慧型手機應用購買商品--唯一與人打交道的時候是在出門前向員工展示數字收據。
沃爾瑪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自稱是個"工具人",他自2014年掌舵沃爾瑪以來一直承諾要讓沃爾瑪更像一家科技公司。董明倫在上周的一次會議上總結了零售商競相減少排隊的挑戰和動力。他說:"在世界各地,人們都希望省錢、省時間。"
開業引起排隊體驗
三、前瞻--無人商店何時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國內企業紛紛試水無人商店,核心技術仍有差距
Amazon Go此前處於內測階段時,"無人零售"的概念傳到中國,反倒在國內掀起了一輪前所未有的無人店熱潮。資本、創業公司、網際網路巨頭、零售集團等角色爭先恐後搶佔這個所謂的"風口",推出各種形式的無人店,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阿里"淘咖啡"等一系列無人商店競相亮相。
儘管目前在技術上尚且不能與Amazon Go相匹配,但無人商店在中國開放的速度表明,無人零售將來可能在中國比在美國或其他地方更為普遍。
無人商店 "繽果盒子"
目前,客戶身份識別與追蹤、貨架商品動態識別、終端自主結算為無人超市三大核心技術。
Amazon Go的身份識別與貨架商品動態採用的是"Amazon Rekognition"技術。首先,消費者用手機像地鐵刷卡那樣,進入店鋪,位於入口處的攝像頭會進行人臉識別,當消費者在貨架前停下來時,攝像頭會捕捉並記錄消費者拿起或放下的商品。Amazon Rekognition能夠在消費者購物流程中進行一系列不同類型的識別,以判斷多種不同的購物場景。
在識別消費者身份問題上,我國阿里"淘咖啡"與深蘭科技"Take Go"都採用了生物識別技術。
阿里"淘咖啡"採用生物特徵自主感知和學習系統解決消費者的識別問題。當消費者在入門和貨架上選購商品時,生物識別會先確定人的真實性,然後通過入場掃碼後綁定淘寶ID,把淘寶ID和消費者的生物特徵做綁定比對,而貨架商品的動態則由視覺識別技術實現。在阿里的無人超市中,每件商品都被打上了RFID(無線射頻識別)標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電子標籤。它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幹預。
深蘭科技 "Take Go"的技術方案是生物識別技術(靜脈識別器),消費者進店需要手掌按在生物識別讀寫器上。在顧客追蹤方面,Take Go使用視覺識別技術對整個無人零售店內物品的監測、識別與跟蹤。
我國無人商店與Amazon Go的技術對比
技術差距下的商業邏輯
儘管與亞馬遜Amazon Go技術相差幾個段位,但這不妨礙中國企業"先用最小成本殺入佔位,再快速通過技術更迭"去升級換代的發展邏輯。畢竟市場很大,競爭也很慘烈。先在地理和消費者心智佔位置才是硬道理。至少,現有技術能解決人工費用不斷高企的難題。
無人商店 "F5未來商店"
從更大的角度看,線上流量到頂,線上巨頭要想獲得新增長,線下是個巨大潛力池。無人零售店的鋪開,要比開傳統零售店更容易。中國便利店市場本來就有很大潛力。
其次,無人零售店作為線下流量入口,比自動售貨機面積更大,體驗更好,會給零售商帶來巨大的數據,更容易對客戶進行畫像,豐富的數據才是企業最大的目標。
零號元素聯合創始人兼COO安利英告訴《36氪》記者,2018年,他們會基於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提供更多針對性的服務,以對零售的品類管理、視覺營銷,店鋪推廣帶來更多支持和幫助。
最重要的是,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現在是線下流量的紅利期。迫切需要用一切手段加速進入和佔位。一個無人超市負責人表示,現在線下狀態,很像20年前人們剛殺入線上時面臨的狀態,機會很好,流量很好,變化日新月異,這種感受不親身經歷難以想像其中的波瀾壯闊。
所以儘管Amazon Go的正式開業代表了業內的最高無人零售的智能水準,但這不妨礙中國的無人零售店們邊跑邊換裝備地去"跑馬圈地",以應用去探索新邊界。
阿里巴巴"淘咖啡"無人商店
四、總結
常言道:"科技改變生活",如今亞馬遜無人商店Amazon Go正式向公眾開放,這意味著一個無需現金、無需排隊結帳、拿著想要的東西直接出門的"智能零售"時代已經來臨。Amazon Go的出現吸引了全球零售業與科技公司的眼球,儘管Amazon Go目前僅有一家,且在技術層面上難以複製,但其帶來的全新"無人零售"概念卻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無人商店將以便捷的購物體驗贏得市場,在實體新零售領域大放異彩。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央廣《王冠紅人館》節目和微信公號。
央廣《王冠紅人館》輿情課題組 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