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報導《人民》,今天推出第二期。經過70年自強不息的奮鬥,新中國贏得了朋友遍天下的大國外交新局面,當今中國正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人民》外交卷,特別約請8位大使分別講述外交為了人民的精彩故事。
1997年7月1日,是中華民族永遠難以忘懷的日子。就在這一天,被英國強佔了150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迫使戰敗的滿清政府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條約第一條就是「割讓香港」。1898年,英國又強租九龍半島北部大片土地和附近200多個島嶼,租期99年。
為了讓香港回歸祖國,中國仁人志士奮鬥不息。1981年8月26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解決香港問題的「一國兩制」構想。1984年12月19日,中英兩國政府籤訂《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7月1日,「東方之珠」香港回歸祖國。
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1997年7月1日,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 故事 ★
臨近回歸出任駐英大使
1997年7月1日,英國倫敦,作為時任中國駐英大使的我來說,經歷了激動人心的一天。那一天,香港回歸祖國。
我於1997年3月16日晚到達倫敦,出任駐英國大使,當時離香港回歸只有3個半月時間。赴英前,領導接見我時都明確指示, 我到任後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做好英方的工作,配合中國實現香港順利回歸。
我到達倫敦的第二天晚上,英國首相梅傑宣布進行新的大選。5月1日,英國大選以保守黨失敗告終,工黨以壓倒性勝利重新執政,託尼·布萊爾出任英國首相。對於這個選舉結果,我心存一絲高興,預感到有關香港問題的解決,可能會比保守黨執政更順利一些。
一次被稱為「誤解」的談話
1997年5月12日上午9點半,新任外交大臣庫克在英國外交部接見我。
談話的重點自然是香港問題。庫克說,他們對香港成立臨時立法會的看法雖與中國不同,然而這已是客觀存在,英方不準備在此問題上與中方繼續爭論。
根據國內的指示,我提出中國部分駐軍提前進駐香港的問題。他可能對此毫無準備,回頭與外交部助理次官弗萊嘀咕了幾句,隨即表示將予以「積極考慮」。原本認為棘手的問題,進展得出乎意料的順利。
果然,不久英方就反悔了。中英聯絡小組英方代表戴維斯甚至宣稱我「誤解」了庫克的話,我當然不吃這種「啞巴虧」。因為這件事很重要,當時我是照國內指示的口徑一字一字宣讀的,更不會聽不懂「積極考慮」兩個英文單詞。我立即去見了弗萊,要求對方澄清,並繼續做英方工作。他承認是他們「誤解」了我的話,但對駐軍問題的態度沒有鬆動。
家庭酒會上的峰迴路轉
6月10日晚,我應邀請出席報界大亨默多克夫人舉辦的「家庭酒會」。到場後,默多克夫人拉著我說:「裡面大廳裡還有一些客人,你是不是進去見見?」說著把我帶進另一個客廳。我一看,全是工黨政府的重要官員。我看到財政大臣布朗,就同他談起亞洲金融危機問題。正談著,布朗說:「託尼來了,你要不要去見見他?」我抬頭看見英國首相布萊爾正朝我微笑,趕緊過去同他握手。
交談中,他表示:「我們將努力使香港問題得到順利解決。我已決定去香港參加交接儀式。」
當天晚上和第二天清早,首相辦公室和英國外交部先後給使館打電話詢問:馬大使是否注意到這一重要信息?是否報告給了國內?實際上,我回來後立即就向國內報告——首相向我傳遞了他將參加香港交接儀式的信息,這預示著工黨政府在香港回歸問題上總體將採取合作的態度。
令人思緒萬千的一天
6月30日11點到下午3點,我參加了中英貿易集團慶祝香港回歸的活動。之後,我趕去參加英國外交部舉行的紀念香港回歸的招待會。當晚,大使館舉行了歡慶香港回歸的盛大招待會。
晚上7點,招待會正式開始。首先重播了香港交接儀式實況。看到英國國旗降下、五星紅旗升起的歷史時刻,人們鼓掌歡呼,興奮得熱淚盈眶。招待會結束我回到大使官邸,思緒萬千。一看表,已是午夜時分,北京時間應是清晨。我仿佛看到,在飄揚的五星紅旗下,香港正迎接回歸祖國後的第一個黎明。
馬振崗(右一)在駐英大使館舉杯慶祝香港回歸。
★ 風雲 ★
「一國兩制」具有世界意義
香港回歸和澳門回歸,是「一國兩制」思想的成功實踐,也是國際外交史上的偉大創舉,具有世界意義。古今中外,凡是雙方有複雜領土糾紛或邊界爭議等問題,解決途徑幾乎全是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相互間爆發戰爭屢見不鮮。「一國兩制」在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的成功實踐,為國與國之間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國際爭端提供了新的思路。
具體來說,體現出了三大優勢。第一,通過中英雙方和中葡雙方談判磋商,和平地解決了複雜的歷史遺留問題,結果對各方都有百益而無一害;
第二,香港和澳門與祖國分離百年以上,長期在資本主義制度治理下。如果驟然改變,極有可能造成混亂和動蕩,損害香港和澳門兩個地區的長期穩定和未來發展。實行「一國兩制」,既解決了主權屬於中國的根本性問題,也有力確保了兩地的穩定、繁榮和持續發展;
第三,香港和澳門回歸中國,不僅沒有損傷中英、中葡關係,反而為兩國友好合作開闢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馬振崗 前駐英大使、國際問題研究院前院長
流程編輯:王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