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超三峽3倍以上!這裡或將成為水電大本營!

2020-12-10 國際能源網

從習總書記今年9月22日明確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開始,我國已經為如何減少碳排放著手重整能源結構。煤電被減少和壓縮,清潔能源增量發展已成定局。但如果想彌補減少的火電裝機,或許只有核電、水電才能實現大規模的電源替代。

雅魯藏布江大拐彎

我國核電尚未完成「十三五」規劃的發展目標,寄希望於核電不如將籌碼壓在水電上。雖然我國大型水電站建設資源幾乎消耗得差不多了,但在我國西藏地區還有一條國內最長的高原河流待開發。這條河就是蘊含水能僅次於長江的雅魯藏布江。這條江上拐彎處有世界上最深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其天然形成的勢能落差,或許是建設大型水電站的最佳地點。

日前,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第19條有這樣的陳述:「實施川藏鐵路、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水網、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星際探測、北鬥產業化等重大工程,推進重大科研設施、重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公共衛生應急保障、重大引調水、防洪減災、送電輸氣、沿邊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此舉表明我國要將塵封已久的西藏地區水電開發提上日程。

「黨中央關於制定『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明確提出『實施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這在中央文件中是史無前例的,寫得很清楚的一點是『實施』。對於水電行業來講,這是一次歷史性機遇。」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晏志勇11月26日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說。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已在規劃探索,意味著水電行業將迎來又一次建設高峰期。

三個三峽電站的水資源待利用

國際能源網記者了解到,西藏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在2億多千瓦左右,其中,雅魯藏布江流域下遊的大峽谷地區更是「世界水能富集之最」。但西藏現有水電開發利用率只有1%,由此可見,該地區的水電開發空間非常大。

藏木水電站

根據資料顯示: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入口的派區海拔2900多米至墨脫背崩河段海拔680米,長度約250公裡,落差達2200多米。如果開鑿派區至墨脫的引水隧洞後,可引用近2000立方米每秒的流量,經測算,這裡匯集了近7000萬千瓦的技術可開發資源,其規模甚至超過3個三峽電站。

這還不是雅魯藏布江水能資源的全部。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長2057公裡,年徑流量約1395億立方米,包括「大拐彎」處的水能,雅魯藏布江幹流水能理論蘊藏量近8000萬千瓦。且雅魯藏布江支流眾多,其中集水面積大於2000平方公裡的有14條。此外,該流域還具有枯水期水量較大而較穩定、懸移質泥沙含量少等適宜水電發展等諸多優勢。

雅魯藏布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有悠久的歷史,西藏和平解放後,在水利部和其他省市的大力支援和幫助下,已建成各類供水工程一萬多處,其中以滿拉水利樞紐水利工程、藏木水電站為代表。據了解,藏木水電站是雅魯藏布江幹流上規劃建設的第一座水電站。電站總裝機容量51萬千瓦。

滿拉水利樞紐位於雅魯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上,它的建成使拉薩、日喀則、山南兩地一市連成藏中電網,從根本上解決日喀則地區的用電問題。但這遠遠不夠,因為國內經濟的發展和電力消費增長的需求,需要在電能替代上做好布局,加大雅魯藏布江流域水電開發力度就是最好的選擇。

環保問題或將成為重要阻礙

以前受限於經濟和技術等因素,無法在雅魯藏布江流域推進相關的水電工程建設。如今最重要的兩大限制因素已成為歷史。開發這座高原上的水資源寶庫,究竟還有什麼其他阻礙?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黑頸鶴自然保護區(攝影龍俊霖)

國際能源網記者了解到,2001年,雅魯藏布江大峽谷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峽谷地區的生物多樣性。而自然資源保護區能否修建水電站依然是個難解的問題。我國出臺《自然資源保護區條例》中給自然資源保護區進行了層級劃分,分為核心區、緩衝區和實驗區三個部分。對於核心區的管理及其嚴格,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進入核心區都是違法的,即使是建設水電站之前的調研工作也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國家能源局在2019年曾經出臺了《促進小水電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文件明確提出: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化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珍稀特有魚類集中產卵場以及其它具有特殊保護價值的地區不開發小水電;在國家主體功能區、生態功能區中規定的禁止開發區,禁止開發小水電;在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脆弱區,限制開發小水電。開發程度較高的東、中部地區原則上不再開發中小水電。棄水嚴重的地區,應暫停小水電開發。

在自然保護區小水電開發都被限制,那麼大水電開發又能否進行得下去?此前有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內的壺瓶山自然保護區開發水電項目因為觸及生態紅線被叫停。國際能源網記者獲悉,壺瓶山13家小水電需按「三個一批」原則實施整治:立即退出4家、限期退出1家、生態改造6家。

此前在雅魯藏布江上的藏木水電站也曾遭遇過環境問題,曾經在雅魯藏布江進行過多次考察和漂流的學者楊勇表示,藏木水電站雖然庫容不大,但蓄水後還是會對加查峽谷以及下遊的生態帶來一定的影響。

原來這是因為加查至米林這段屬於乾熱河谷,土地沙漠化,林芝的沙洲也比較多。每年秋冬季,這些地區都會出現沙塵、沙化的現象,水電站修建後,水文變化必然對當地沙化現象產生進一步的影響。

雅魯藏布江大峽谷作為生態保護區,建設水電站是否會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藏木水電站因其規模小,且地處人煙稀少地區,因此對生態影響相對較小,但如果按照雅魯藏布江梯級開發的規劃,將來勢必有更大規模的水電站出現在雅魯藏布江上,這就有可能會破壞掉當地脆弱的生態系統。環保部門能否為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水電建設做好評估等一系列問題都是橫亙在該地區水電大開發的障礙。

水電開發牽扯中印關係

除了環境因素制約,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另一個難題就是中國和印度對這裡修建水電站的可行性是存在分歧的。雅魯藏布江是一條國際河流,除了我國境內的一段河流之外,還流經印度、孟加拉國。中國想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資源,印度首先站出來反對,指責中國「不講武德」。

中印關係可能阻礙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

印度媒體最新的一則報導顯示:在中國敲定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資源決策後,一名印度國防部高級官員撰文表示了強烈反對的意見,認為這是利用水利工程來加以要挾來獲得軍事上的優勢。一名印度政治和社會學教授也在《印度快報》發文呼籲各國都停止在雅魯藏布江的水利建設。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印度就炒作過要中國在雅魯藏布江建水壩,並將其作為「南水北調」重要工程。時任印度總理辛格2008年訪問中國時據稱曾向中國提出過這一問題。不過,2009年5月25日中國水利部前部長汪恕誠在北京表示:「中國政府沒有計劃從雅魯藏布江調水進入黃河」。

其實,「不講武德」的原本是印度。當印度得知中國計劃在雅魯藏布江上遊建設大型水壩和水電站時,該國就決定加快利用雅魯藏布江的步伐。印度決定必須加快在雅魯藏布江流域修建水電站以此爭奪「下遊河岸權」,為的是在其與中國就雅魯藏布江水資源分配進行談判時,擁有份量十足的籌碼。

《印度時報》2012年1 月報導指出,印度國家火電公司(NTPC)已完成在中國藏南地區(印控的「阿魯納恰爾邦」)的雅魯藏布江建造大型水電站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該水電站設計裝機容量將達到975萬千瓦,建成後將成為僅次於三峽水電的亞洲第二大水電站。

印度人甚至認為中國這是要給雅魯藏布江改道,下遊的印度人將從此和布拉馬普特拉河說再見。面對眾多的流言蜚語,我國外交部門在當時就已經充分和印度方面進行了溝通和解釋,稱這些水電站本身並不具備調蓄能力,且在規劃之初就已經充分考慮到對上下遊的影響,對印度用水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曾明確表示,中方對跨境河流開發利用一貫持負責任態度,實行開發與保護並舉的政策,會充分考慮對下遊地區的影響。而且長期以來,中方從中印友好大局和人道主義精神出發,在向印方提供有關河流汛期水文資料和應急事件處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下遊的防洪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印度一方一直揪住這個問題不放,中國要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資源,印度一方很可能會通過各種渠道、各種手段進行阻止,如何擺平這個問題也是我們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資源之前需要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之一。

開發水電不能操之過急

雖然我國迫切需要開發清潔能源來實現對煤電的替代,但開發雅魯藏布江水電依然不能操之過急。除了環境問題、國際關係問題之外,我們仍需要考慮水電外送通道的問題。因為西藏地區經濟欠發達,當地用電需求不高,此前我國西部地區開發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的過程中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棄風、棄光問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在西部地區尚未建成足以將其遠距離輸送出來的特高壓外送通道。

在西藏地區開發水電項目,尤其是像雅魯藏布江這樣的水能資源超過3個三峽的大型水電站一旦建成,其所發電量要無法通過特高壓外送到我國東南沿海用電需求大的區域,其形成的棄水電量將是一筆令人震驚的浪費。

白鶴灘水電外送通道項目奠基

此前的白鶴灘水電站配套修建了幾條特高壓輸電來解決消納問題,雅魯藏布江水電站如果確定開發,需要同步規劃外送特高壓項目建設,否則僅僅是單獨對水電項目立項和規劃,後續外送通道滯後發展,會給我國能源綜合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晏志勇在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成立40周年紀念大會上指出:雅魯藏布江下遊近6000萬千瓦水電的開發,每年可提供近3000億度清潔、可再生、零碳的電力。雅魯藏布江水電開發可以為我國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發揮絕對巨大的作用。

晏志勇分析道:「項目建成後,預計每年可以為西藏自治區形成200億元以上的財政收入,再加上水電站開發對於基礎設施建設的拉動作用等,給西藏自治區的發展必將帶來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水電站的開發,電網通了、公路通了,我國與南亞的合作也將更加通暢。我們作為建設施工企業,要抓落實。」

我們國家已經將雅魯藏布江水電建設提上「十四五」規劃日程,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妥善解決在該地區水電站項目建設的各項問題,為我國新一輪的能源轉型做好準備

相關焦點

  • 當年反對建三峽的那些「預言」應驗了嗎?我們為什麼需要三峽?
    因為,三峽工程投資巨大,當時水電都是國家投資,在國家財力又比較緊張的情況下,水電業內很多人擔心三峽一旦上馬,勢必影響全國其他的水電項目。比如,當時很多專家主張「先上虎跳峽、後上三峽」,因為兩個水庫的調節庫容相當,但前者的移民壓力、投資規模要遠遠小於後者。後來情況也表明這種擔心不無道理,1992年決策三峽上馬後,廣西龍灘水電站的開工推遲了10年,1996年全國水電開工率是零。
  • 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決策敲定,資源量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
    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決策敲定,資源量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 賈科華/「中國能源報」微信公號 2020-11-28 10:59
  • 雅魯藏布江水電項目敲定,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印媒聽後不淡定了
    根據該規劃預計,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不僅會使我國西部進入新的發展窗口期,還會給國家的水資源安全,能源安全提供可靠保障。總結起來,主要體現在五個大的方向,那就是生態、國家安全、民生、能源以及國際合作。可以說,這又是一項利國利民的龐大工程。
  • 這裡敲定了,相當於"再造3個三峽"
    我認為,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不僅僅是一項水電工程,而應該是『五大工程』。」第一,是生態工程。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站所發電力和工程建設對地方的貢獻,肯定會使得西藏自治區這方熱土,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發揮絕對巨大的作用。第二,是國家安全工程。包括水資源安全、國土安全等。第三,是民生工程。
  • 王亦楠:中國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為何洪災卻如此頻繁...
    若以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中國最為「乾渴」的地區並非沙漠廣布的西北,而是華北平原。京津冀的人均水資源量比以色列還要低得多,按國際標準屬於「極度缺水」狀態。二是降雨量年際差別大,年內分配則相差更為懸殊。我國每年汛期(5月—8月)的降雨量佔全年70%以上,本就有限的水資源量中,2/3以上都是威脅人們生命財產的洪水徑流量,而冬春季節枯水又導致農業乾旱。
  • 中國將建一個超級水電站,裝機容量是三峽2倍,建成將成世界第二
    中國將建一個超級水電站,裝機容量是三峽2倍,建成將成世界第二,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各領域的成就都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項目建設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例如,高速鐵路,中國的高速鐵路在世界領先水平上給人們的出行帶來極大的方便,因此,中國也被稱為「基礎設施狂魔」,今天,我們將介紹另一個超級工程
  • 全球最大的水電站,比三峽大壩還要大21倍,你知道在哪裡嗎?
    全球最大的水電站,比三峽大壩還要大21倍,你知道在哪裡嗎?探索世間奇聞,感受不同趣事,定首當其衝,除了作為中國最大的水利工程之外,三峽水利工程還是我們的清潔能源生產基地,方便了當地人的生活,也可以利用水資源進行發電,有效利用各種資源給我們的生活日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不過,最近一段時間,網絡上這樣出現了三峽世界最大水工程這個稱號,馬上就要保不住的說法,因為有一個水電站站即將竣工。
  • 金沙江將開發25座水電站 科考權威集體失語(圖)
    ] 在不久的將來,金沙江將成為平均不到100公裡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這些計劃中的總裝機容量4倍於三峽的超巨型水電站群的建設,也帶來了三峽之後最大規模的工程性移民。經過一場場「跑馬圈水」的競賽,除了較早建成的金安橋電站控股單位為民營企業外,金沙江所有梯級水庫計劃悉數被5家國有巨頭分食。
  • 世界上最大的水庫在非洲,比三峽水量多3倍,每秒流量達1180m
    世界上最大的水庫在非洲,比三峽水量多3倍,每秒流量達1180立方米世界上的河流湖泊有很多,對於河流和湖泊的開發利用也成為了人們一直在做在鑽研的課題。三峽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三峽水庫就是一個人工湖,而世界上最大的一個人工湖,也就是水庫,並不是中國的三峽,而是非洲的沃爾特水庫。
  • 中國水電巨頭拿下秘魯最大電力企業
    對於中國水電行業而言,今年註定不平凡。近日,中國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上市公司長江電力發布公告,稱與美國Sempra能源公司籤署《股權收購協議》,將收購其持有的秘魯Luz Del Sur(以下簡稱「LDS公司」)配電公司83.6%股權。有望成為秘魯最大電力公司LDS的控股股東。
  • 中國承建非洲最大水電工程 蘇丹麥洛維大壩(圖)
    大壩10個發電機組的電站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5萬千瓦,相當於蘇丹全國現有6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2倍以上。 新華社記者邵傑攝     新華網麥洛維(蘇丹)1月20日電 通訊:尼羅河上築起中國「長城」     新華社記者王笛青 邵傑     蘇丹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兩條支流交匯的地方。
  • 三峽水庫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辦法(水利部令第35號)
    第三條 三峽水庫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應當堅持全面規劃,統籌兼顧,科學調度,合理配置水資源,保護水環境,充分發揮三峽水庫的防洪、發電、航運、供水、灌溉、旅遊等綜合功能。  第四條 水利部負責三峽水庫水量的統一調度和庫區水資源與河道管理的監督工作。
  • 未來的超級工程發電量是三峽的三倍,決策已定指日可待
    西藏位於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西藏總面積為122.84萬平方公裡佔到全國面積的1/8,面積在全國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新疆。西藏水能蘊藏量在1萬千瓦以上的河流多達365條,如果這些能源都能開發利用那也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西藏作為中國「西電東送」的能源接續基地,西藏自治區目前水電資源開發程度比較低,僅為技術科開發量的1%,所以雅魯藏布江下遊水電開發對西藏地區經濟發展和國家能源電力行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長江三峽水電站 - 經典電力水電篇
    三峽電站最後一臺水電機組,2012年7月4日投產,這意味著,裝機容量達到2240萬千瓦的三峽水電站,2012年7月4日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和清潔能源生產基地。  機組設備主要由德國伏伊特(VOITH)公司、美國通用電氣(GE)公司、德國西門子(SIEMENS)公司組成的VGS聯營體和法國阿爾斯通(ALSTOM)公司、瑞士ABB公司組成的ALSTOM聯營體提供。
  • 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與中國水利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河長...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9月30日,中建六局水利水電公司與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河長智庫(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訂儀式。
  • 中國三峽集團成為北京冬奧會官方合作夥伴
    在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五周年之際,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三峽集團)正式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發電合作夥伴。陳吉寧表示,中國三峽集團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帕運會官方發電合作夥伴,是冬奧籌辦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中國三峽集團長期以來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廣泛讚譽,現在又積極參與冬奧籌辦,開啟了服務冬奧的新徵程。
  • 恢復跨省遊「滿月」來鄂遊客環比增長3倍以上
    8月18日,湖北恢復國內跨省組團遊滿月,攜程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國內赴湖北遊客環比增長了3倍以上。其中,武漢成旅遊網紅目的地。「與愛同行 惠遊湖北」活動啟動後,武漢以系列特色活動再次向全國人民發出邀請,歡迎全國人民「打卡大武漢」。
  • 遠超三峽的紅旗河調水工程,投資金額超萬億!是騙局還是困局?
    像是引渤入疆工程,朔天運河的目的都是將南方地區充沛的水源輸送到西北新疆等乾旱地區。對於新疆人民而言,這些工程是值得他們欣喜的。甚至很多南水北調的工程還打出了可以變沙漠為綠洲的幌子。然而,真實的工程即便實現了將水源輸送到了乾旱地區。當地就真的能夠變成綠色生態家園了嗎?難度是可想而知的。我國一直致力於將沙漠變為綠洲,但歷經了三代人的心血努力。
  • 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在金沙江白鶴灘水電工地講專題黨課
    三峽集團要成為新時代黨和人民依賴的重要力量在回答提問者有關三峽集團新時代的新使命時,盧純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三峽集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績,實現了從一個工程項目管理到集團化管控的飛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水電開發運營管理企業和中國最大的清潔能源集團,已經從三峽走向長江,從長江走向海洋,從宜昌走向全國,從中國走向全球。
  • 中國之「最」 |攔洪削峰,興利除患,造福人類的中國水電站|三峽水電...
    >發揮灌溉、排澇、洩洪、航運的重要作用同時利用水能發電點亮了大山的貧困角落照亮了大半個中國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建及在建超過100萬千瓦以上的大型水電站共計120座,其中常規水電63座、裝機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