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木材出口量達到歷史新高,主要銷往中國

2020-12-20 澎湃新聞

日本東京一處碼頭上的木材。東方IC 資料

在大眾印象裡,日本一直是個飽受資源匱乏之苦的國家。然而近年來,隨著中國市場對木材需求持續旺盛,日本的杉木出口量以迅猛勢頭高速增長,未來更有望在中國結構木材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據日經中文網7月30日報導,日本福岡縣門司海關的統計數字顯示,2017年九州經濟圈的木材出口額達到116億日元,比上年增長約70%,刷新歷史紀錄。報導稱,由熊本、鹿兒島等9個縣組成的九州經濟圈承擔著日本約60%的木材出口,自2012年至2017年,這一地區的木材出口量已經在五年中翻了七倍。

九州經濟圈的木材出口增長也帶動了日本全國木材出口量的走高。據央視財經援引日本農林水產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日本木材出口額達到326億日元,增長37%,創下了38年來新高。

今年以來,日本木材出口仿佛踩緊了油門,增長勢頭不減反增。根據彭博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日本所有企業木材與木製品出口總額達到了465億日元,已然創下了進入本世紀以來季度數字的新高。

中國:停止採伐後,市場「爆買」日本木材

在驚豔漲勢的背後,中國的木製品行業成為日本木材增量的主要貢獻者。2017年日本全部木材出口中,有約40%流向了中國市場。而在今年前4個月的出口木材裡,中國訂單的比例進一步上升到了70%。

中國是全球第二大木材消耗國。雖然中國的森林覆蓋面積位居世界前列,但覆蓋率低、人均面積小、林木質量差的特點意味著中國與森林國家無緣。此前據人民日報報導,國內天然林大徑級木材資源已「採無可採」,而相應的需求仍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儲備林、速生林產業雖已頗具規模,但仍需時間進行沉澱。這些客觀因素決定了中國對進口木材的依賴較大。

2015年4月1日,東北、內蒙古多家重點國有林區宣布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時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張建龍隨後表示,到2017年將全部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而到了2017年上半年,一場環保督查旋風的突然降臨又使得大量粗放經營的板材企業被勒令停產整頓。一時間,木材原材料供不應求,引發板材價格大幅上漲。

在自然稟賦、產業需求、環保因素疊加影響之下,2017年中國進口木材合計突破一億立方米,達到10849.7萬立方米,同比增長15.6%。這為包括日本在內的諸多木材出口國帶去好消息。近年來,中國「爆買」日本木材的新聞頻頻出現,從側面佐證了木材貿易的新動向。

日本:森林蓄積量40年間翻番

在大眾印象裡,日本素來以國土狹小,資源匱乏的形象示人。然而就木材而言,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森林國家。根據日本林野廳網站日發布的《2016年度森林與林業白皮書》顯示,日本的森林面積達到2508萬公頃,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森林蓄積量達到了49億立方米。作為對比,國土面積是日本26倍的中國截至2016年底的森林蓄積量約為151億立方米。白皮書特別提到,日本在戰後營造了大面積人工林,佔全部森林的61.2%,而其中半數以上已超過10齡級,正式進入主伐期和資源利用期。

然而考察日本的植樹歷史可以發現,日本也曾走過一條「先發展,再治理」的老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滿足戰後基礎設施重建需要,日本自1945年至1965年間大量砍伐森林獲取木材。在這段時間中,日本政府鼓勵民眾開墾北海道地區,將大量森林地帶伐平改建為牧場。然而迫於北海道苛刻的種植環境,全部4.5萬戶開墾家庭中,只有28.6%的人選擇留下。這使得開墾的大量空閒農牧場淪為因肥力流失而無法再度生長樹木的荒地。

為扭轉這一情勢,同時扶植本國木材行業以支持日本進入60年代後的經濟騰飛,日本政府於1964年頒布《林業法》,提出政府「應制定計劃定期關注森林資源狀況,並對重要的林木資源進行公有化」。同時,1897年頒布的《森林法》也進行修訂,增設「森林與林業基本計劃」。該計劃對全國森林狀況作出評估,制定15年內的植樹計劃。日本農林水產省每5年對該計劃進行一次修改。

在政府主導下,日本森林不僅止住了萎縮趨勢,同時為經濟騰飛期間的建築業及造紙業提供了支撐。在此期間,日本政府首先禁止了盲目砍伐,而是在小塊的,分布式的區域種植以紙漿用樹種為主的速生林,並進行輪伐。在一些區域,種植者主動推到年老的,高大的樹,提高低矮幼樹的光照條件,而老樹殘根隨著時間推移緩慢腐化,為新樹苗生長提供沃土。

進入70年代後,隨著日本進口木材數量增加,以及全國範圍的植樹運動取得成效,日本在植樹上放慢腳步,轉而將精力轉向森林經營權的改革以及私有林的發展。進入21世紀後,日本政府的林業工作重點又從產業發展角度向保證物種多樣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方向傾斜。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發布的日本林業政策研究報告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66年到2002年,日本森林蓄積量從19億立方米增加至40億立方米。其中,人造林蓄積量從5.6億立方米上升至23.4億立方米。

後市:中國修法為日本杉木「鬆綁」

在2017年九州經濟圈出口的原木中,杉木的比重佔到了80%。資料顯示,杉木是一種廣泛分布於北溫帶的針葉樹種,屬中低檔次木材,在家具製作中有著較高的性價比。然而,有分析指出,日本杉木氣味較為刺激,且多為黑心、色差較大、多節疤,因此在中國市場上較難受到消費者接受,因此多作為箱包包裝,託盤墊腳等產品的原料。此外,按照作為中國建築基本法規的《木結構設計規範》,日本的杉木和柏木都不能用作木製建築的大梁和柱子。

2017年,中國修訂《木結構設計規範》,確定自今年8月起將允許日本產杉木作為木結構建築物的結構木材使用。一家名為日本木材出口振興協會的日本民間組織在其官方網站分析稱,在中國收入較高的沿海地區,近年來木屋正成為一種日益風靡的居住選擇。另外,中國商品房交付中精裝修房產佔比日益增加,也帶動了室內裝飾行業的木材需求。據此看來,日本木材行業未來將有望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中分得一杯羹。

另一方面,中國國內林木禁伐、環保督查等政策影響也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中國海關最新統計數字顯示,今年1至6月份中國原木及鋸材進口量為4847.2萬立方米,與去年同期相增加9.7%。

日本杉樹的產量能否跟得上中國的旺盛需求呢?據悉,杉木生長至20年左右方可進行全面採伐更新,從生長周期來看並不屬於速生林鐘。但是在日本二戰後種下的人造林中,柳杉比重佔到了44%。目前,這批樹木已屬於成熟林,存在著充足的產能潛力。

福岡縣門司海關估計,今年的日本木材出口量還將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上漲。而由宮崎、鹿兒島兩縣4個森林協會組成的木材出口戰略協議會會長堂園司在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能應對中國的爆買和特別訂單」,但是「4個森林協會聯合起來方可確保供貨量」。

相關焦點

  • 日媒:中國「爆買」日本九州木材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7月30日報導,日本九州南部的木材出口量正迅速增加。據日本福岡縣門司海關統計,2017年九州經濟圈(福岡、佐賀、長崎、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等九州7縣和山口縣、衝繩縣)的出口額以中國市場為中心比上年增長約70%,達到116億日元,刷新歷史紀錄。
  • 日媒:中國嚴格保護森林 轉向日本九州「爆買」木材
    據日本福岡縣門司海關統計,2017年九州經濟圈(福岡、佐賀、長崎、熊本、大分、宮崎、鹿兒島等九州7縣和山口縣、衝繩縣)的出口額以中國市場為中心比上年增長約70%,達到116億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刷新歷史紀錄。從8月起,房梁等附加值較高的結構木材也將能出口到中國,門司海關表示「預計出口量將進一步擴大」。
  • 2020年南非汽車出口量預計將創歷史新高
    原標題:2020年南非汽車出口量預計將創歷史新高 來源:駐南非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南非獨立傳媒網站3月11日報導,南非全國汽車製造商協會表示,儘管當地新車銷量可能下降,但2020年南非汽車出口量可能連續第三年創下歷史新高。
  • 日本木材出口創41年來新高,中國仍是最大買主
    (觀察者網訊) 《日經新聞網》3月5日報導,日本木材2018年出口額超350億日元(約21億人民幣),創41年來最高水平。其中,對華出口額增長9.3%,大幅增加158億日元(約9.5億人民幣)。 中國近年來一直是日本原木的最大進口國,進口額五年增長了7.3倍,但在總量中佔比較低。
  • 頭條|預計今年木材進口總量有望達到1.1億立方米
    預計今年木材進口總量有望達到1.1億立方米今年1-10月我國木材與木製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31.59億美元,同比下降7.76%;木材進口總量為8907.47萬立方米,同比下降5.53%。· · · ·2.
  • 日本從不砍伐自己的森林?從中國大量進口木材?可惜事實卻恰恰相反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前幾年網絡上曾經有這樣一個「心靈雞湯」的文章,說日本資源貧乏,他們從來不砍伐自己的森林,而是從中國進口木材。很多人看了之後都覺得日本太陰險,並怒斥中國政府太無能。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中國遊客爆買 日本象印收入利潤創歷史新高(圖)
    眼下日本已成為中國遊客的主要旅遊國家,藥妝、家電一直高居中國遊客「爆買」清單的前兩位。  電飯煲可以說是中國遊客最愛買的日本單品之一  年底將近,不少利潤大增的日本家電企業發布本年度財報時都提到了中國消費者。多家日本媒體表示,一些熱門產品的銷售大好多虧了中國消費者。
  • 芬蘭對非歐洲地區木材出口降至1080萬方
    時間:2021-01-18 11:49:33 瀏覽:1次 第三季度芬蘭對歐洲國家的粗鋸和刨鋸木材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達到889,717 m3,其在芬蘭所有木材出口中所佔份額比例增長了8個百分點,達到45%。
  • 日長野縣產原木首次對華出口 瞄準中國木材需求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1月7日援引日長野縣當地《信濃每日新聞》消息稱,日本長野縣森林協會聯合會2月將從新潟県上越市的直江津港向中國出口一批原木,嘗試拓展不適宜用作建材的有彎曲或較細的「低質木材」銷路。受中國國內木材需求旺盛以及日元匯率走低影響,此類木材的出口價格高於日本國內售價。該聯合會稱,這是長野縣產原木首次出口。
  • 我國森林覆蓋率23.04%,美國約33.9%,那印度、日本、俄羅斯呢?
    但兩國的森林類型完全不同,俄羅斯是以亞寒帶針葉林為主,而巴西主要是熱帶雨林。 未來新的5年規劃中,我國將繼續把科學綠化、高質量發展貫穿到國土綠化的全過程和各環節,力爭到2025年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24.1%,森林蓄積量達到190億立方米。 日本森林覆蓋率約68.4% 與咱們中國相比,日本的森林覆蓋率仍佔據較大優勢——比例高達68.4%。
  • 我國訂單直接被取消,日本:這次賺大了
    短短70載,中國同全球超九成的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一路同行的夥伴由最初的10個增至180個。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國家意識到,加入「中國朋友圈」是大勢所趨;越來越多國家將中國視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機遇。毫不誇張的說:對於世界大部分國家而言,要想實現國家發展,很需要中國的幫助!然而,有些國家偏偏要反其道而行,貌似不屑於同中國取得合作,就比如俄羅斯。
  • 內蒙古大興安嶺木材價格創歷史新高
    15日,內蒙古大興安嶺得耳布爾林業局(森工公司)木材銷售科科長任寶林介紹說,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得耳布爾林業局今冬松木、樺木、楊木各個徑級和材長的木材產品價格已經確定,確定的價格創歷史**高記錄。
  • 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2020年,面對國內外嚴峻複雜的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我國穩住了外貿基本盤,保持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成為全球唯一實現貨物貿易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規模逆勢創新高。商務部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現在平均每分鐘就有6000萬元人民幣的貨物進出境。
  • 中國往返日本航班超過韓國 創歷史新高
    日本共同社11月5日報導,中國多個航空公司上周日(10月27日)開始實施的冬季時刻表顯示,日本航班大幅增加,每周有超過1130個往返航班,創歷史新高,亦超越韓國居於首位。日本政府消息人士表示,中日兩國於今年9月同意放寬限制措施,是促成兩國交流頻密的主要原因。
  • 日媒:中國將對日本建築木材、日式住宅施工開綠燈
    2017年日本木材出口額猛增逾三成,達到32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 觀察者網注),其中進口日本木材最多的是中國,佔總金額的4成。 這些建材向中國出口成為可能。中國因經濟持續增長建築業十分繁榮,日本林業相關人士期待這一商機,欲推銷高品質的建材,進一步加大木材的出口總額。 中國認為日本的木材強度等可滿足一定的標準,決定修改相當於日本《建築基準法》的《木結構設計規範》。日本木材出口振興協會(位於東京)自2010年起與中方有關部門磋商並實現了修改。
  • 關西機場2月外國旅客數創歷史新高
    原標題:關西機場2月外國旅客數創歷史新高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新關西國際機場公司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關西機場2月份國際航線的旅客數(包括轉機旅客)達到153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0%,創歷史同期新高。
  • 1月2日至4日越南出口情況:水產品順利銷往英國
    (人民報)鑑於《越南與英國自由貿易協定》(UKVTAFT)越南水產品順利銷往英國,出口大米價格繼續創新高,越南海鮮在寮國市場迎來機遇等是1月2日至4日越南出口活動的主要新聞。   越南出口大米價格創下九年新高   據路透社報導,由於國內供應不足,越南5%碎米率大米的價格從上周的每噸500美元升至2020年12月31日的500-505美元/噸。這也是自2011年12月以來的最高價格。   供應量減少以及菲律賓持續購買使越南出口大米價格升至9年來最高水平。
  • 中國進口日本「低質木材」被質疑
    近年中國對木材的進口需求居高不下,又是距離日本最近的大買家,海運成本較低。  日本長野縣棄置在砍伐現場的「低質木材」,今年將分批海運至中國的上海和廈門。據悉,日本此類木材對中國的出口價,將高於日本國內售價。連日來,中國網友在日本共同社的中文官方微博上表示不解。
  • 美國:預計2021年豬肉出口量將下降
    主要豬肉出口國的未來是什麼?這些是荷蘭合作銀行季度更新報告中提及的一些關鍵問題。 報告表示,這種失衡繼續支持來自世界其他地區的強勁出口需求,導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在全球範圍內,豬肉加工商的應對能力仍然受到勞動力供應的限制,這限制了包裝商的能力和效率,而歐洲新的非洲豬瘟(ASF)暴發則構成了進一步的障礙。
  • 2018年濰坊市檸檬酸及檸檬酸鹽出口創歷史新高
    日前,記者從濰坊海關了解到,2018年我市出口檸檬酸及檸檬酸鹽突破50萬噸,增長14.3%,出口量創我市歷史新高。  據悉,我市是世界重要的檸檬酸及檸檬酸鹽生產基地,年產量超過全國的65%,約佔全球總產量的40%。此外,我市檸檬酸及檸檬酸鹽出口到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量約佔總產量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