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一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著它獨特的文化魅力!
位於我國南疆的莎車古城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的重鎮,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歷史文化名城。莎車古城是典型的維吾爾族聚居區,地域特色濃厚,文化遺存、歷史沿革、城鎮空間、民居建築均可圈可點。
莎車古城地理位置
老城掠影
莎車古城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喀什地區,地處崑崙山西北麓、塔裡木盆地西南緣、葉爾羌河衝積扇地帶。東南以葉爾羌河為界,與葉城、澤普隔岸相望,東北與麥蓋提縣為鄰,北靠巴楚縣、嶽普湖縣、疏勒縣,西與英吉沙、阿克陶縣毗鄰,西南與塔什庫爾幹縣相接。距離烏魯木齊1666公裡,距離北京的直線距離為4100公裡,距離上海的直線距離為5000公裡。
鳥瞰莎車老城
莎車在人口數量上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體民族的人口大縣2015年總人口約為86萬,其中維吾爾族人口約佔95%.遠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莎車就已是西域聞名遐邇的部落國。
阿曼尼莎罕紀念陵
公元前138年、張騫奉命出使西域,發現當時在新疆境內的西域36國莎車就是其中人口過萬的城郭之國。
王陵墓區
據《莎車縣誌》記載,西漢時,西域36國總人口287790人,莎車國人口16731人,佔5.8%.至今,莎車仍然沿用著漢代的地名,老城的面積超過2平方公裡,甚至比著名的喀什老城還要大。
老城的孩子們
莎車所獨有的地理與生態環境促成了其多元、包容的文化特性,特別在其鼎盛的葉爾羌汗國時期,莎車是葉爾羌汗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葉爾羌河
清嘉慶年間,南疆總人口256360人,葉爾羌65495人,佔到了25.5%.由於經濟的復甦、商貿活動的繁榮,對印度、伊朗和阿富汗、中原文化兼容並包,莎車在整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不斷融入新的元素,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戈爾巴格路手工藝街
今天的莎車在人口上以維吾爾族為主體,同時還有漢、塔吉克、回、烏孜別克、柯爾克孜等多種民族,在莎車古城裡今天還能找到葉爾羌汗國時期的中亞移民後裔。
絲路古城
莎車是古絲綢之路南道上的商貿重鎮,四方商人云集,市井買賣繁榮。漢代西城36國之一的莎車古國,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在葉爾羌汗國時期,莎車是新疆乃至中亞東部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現存文物古蹟最為集中。融音樂、舞蹈、詩歌、戲劇和文學為體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作為世界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不僅是莎車古城文化的傑出代表,同時也對維吾爾族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傳承延續
莎車老城內現存最早的文物建築阿孜那清真寺始建於1470年。相當於明朝成化六年,「明四家」 中的文澂明、唐寅均出生在這一年。
500多年來,莎車老城在經歷了葉爾羌汗國時期的繁榮之後,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今天的莎車老城仍基本保留了葉爾羌汗國時期形成的城市空間骨架,從絲路古道上定居下來的各國商人們,帶著各自的文化印記,共同融入了莎車老城這個大家庭,並形成了莎車老城既穩定又獨特的社會結構。
我是 雲遊物語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