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6.4級強震!24小時已震了6次,全球出現6級以上地震達到8次

2020-12-11 環球科學貓

作者:文/虞子期

最近我們聽到的颱風消息可能相對較多,關於地震的消息不多。而就是在平靜一段時間之後,又來了一個比較強震的地震,這個地震的等級差別很大,暫時不明確為何會這樣。數據後面可能會進行調整,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在巴坦群島海域,也就是菲律賓北部區域,已經出現了連續性的出現了幾次5級以上地震了,最強一次標註為5.9級,但是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的強度不一樣。

根據科學數據顯示,在7月27日上午7時38分左右,菲律賓北部巴坦內斯群島附近發生6.4級地震,所以他們的等級比較高,這也是最強的一次,根據美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在24小時內,該區域已經出現了6次地震,其中最強也是5.9級,還有5.7級,5.4級,4.5級,4.6級,4.7級,所以相對來說等級不高,但是非常的活躍。根據科學報告指出,已經產生了影響,兩次地震使伊特巴亞特鎮的部分建築受損倒塌,並至少造成5人死亡,另有13人受傷。

這地震來得比較突然,產生的影響也出現了,幸運的是,這次的地震沒有引發海嘯預警,不然損失可能會更加的強。當然地震的突發性很強,可能讓我們都是防不勝防的,包括這次菲律賓北部的6.4級地震一樣。根據地理位置上來看,該區域是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區域,所以算是一個正常的事情,每天幾乎在這個地震帶上都有地震發生,只是強度的大小不一樣。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科學數據顯示,截止7月26日,全球總計發生6級以上(包括6級)的地震次數為8次,最強的依然還是位於印度尼西亞哈馬黑拉島,等級為7.1級,其次就是美國的加州地震,當然,我們是期待地震越少越好,這雖然無法說明地震的活躍情況,但是對人類來說沒有地震,就沒有影響,加上地震如今還無法預測,我們更加希望這樣的事情不發生,當我們也希望菲律賓這次的地震減少傷亡。

地震的發生一般都是因為板塊運動而導致,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斷層華東,包括美國加州的地震,NASA和美國地質調查局聯合進行分析了結果,就是因為斷層帶走動導致的,根據NASA數據指出,兩次地震分別移動了60釐米,80釐米的數據,所以還是比較厲害,幸運的是聖安德烈亞斯斷層處於穩定情況,因為這個斷層是最令人擔心的,不僅長,如果被激活,將可能產生更強的地震。

地震無法預測,地震預警很不錯,如今全球都在實行預警計劃,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降低地震帶來的影響,地震預警就是在地震波到達地震破壞區之前的一個預警,根據不同的地區,預警的時間也不斷的延伸,未來科學界將會以「秒級預警」為基礎進行發展,這樣就可以讓地震附近區域的人更早,更快的接收到預警信息,從而降低帶來的威脅,這個還是值得提倡的。

相關焦點

  • 全球在2小時之內發生5級以上地震3次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6月3日17時31分在斐濟群島以南(南緯24.74度,西經176.61度)發生6.1級地震,震源深度100千米。 截至目前,全球已經發生了197次5級地震, 此次智利的6.8級地震已經快接近大地震(震級大於等於7的地震),2020年整個上半年,地震強度高於此次的也才6次,還有5次分別為千島群島
  • 全球又出現一個6.1級強震,地震能夠預測嗎?
    又地震了,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最新數據顯示,在北京時間23日6時38分左右,位於東太平洋海隆中部海域又發生了一次強震,震源深度為10公裡,我國地震監測網沒有顯示這次地震。 按照強震的數據來看,這次地震也是3月以來第5次強震,所以強震(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數據已經是超過2月兩次了,也就是比2月強震多了,在2月我國地震監測網監測的數據為3次6級以上地震,最強為千島群島的7級大地震,這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本次的6.1級強震暫時沒有看到影響。
  • 6級、6.1級、6.9級,日本3天3次強震,真有大地震發生?
    地震在短時間可以說是真的頻繁,當然這是從數據上來說的,根據日本氣象廳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18日,日本小笠原群島附近發生了兩次強震,等級大小為6級和6.9級,這兩次地震都未產生海嘯。而時隔1天,日本本州東岸近海再次發生了強震,等級大小為6.1級。
  • 美國突發6.6級強震,震後附近再現8次小震
    2020年以來,我們看到地球出現了一些「令人擔心」的情況,例如火山噴發,地震,南極紅雪,北極甲烷等等,這都逐步的讓不少人想起了什麼瑪雅預言,火星男孩預言等,確實最近也看到不少人在熱議這個問題。
  • 臺灣宜蘭6.4級強震 一周內或有更大地震
    宜蘭縣海域今晨6.4級地震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8月08日05時28分在臺灣宜蘭縣海域(北緯24.52度,東經121.96度)發生6.4級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過去五年,臺灣及其附近海域共發生4級以上地震245次,其中4.0到4.9級183次,5.0到5.9級47次,6.0級以上15次,最大地震分別是2016年2月6日在臺灣高雄市發生的6.7級地震和2019年4月18日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的6.7級地震。福建福州、廈門、莆田、泉州、平潭有網友表示震感強烈,甚至在睡夢中被搖醒!
  • 印尼又地震了,南北都在震,8月全球5級以上地震達33次
    地震的危害太大了,在人類的科學之中,地震往往都是一個強的自然災難,可是每一次的地震發生,人類都完全不能夠利用現有的技術進行預測,預報以及達到準確性的測試,這才是科學最為困擾的事情,相對於來說,地震的發生都是一個毫無徵兆的情況,所以我們不知道什麼時間和地點進行發生。
  • 平均每年1次6級以上地震 新疆如何避震?
    20世紀以來新疆發生8級大震3次,佔中國大陸38%;發生7級地震18次,佔中國大陸25%;6級地震105次,佔中國大陸23.8%;5級地震500次,佔中國大陸26.2%。平均每年發生1次左右6級以上地震、發生5次左右5級以上地震,平均5-6年就有1次7級以上地震發生。除塔裡木盆地和準格爾盆地部分區域外,地震活動遍布全疆。1902年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81/4級地震是新疆有史以來最大的地震。
  • 2018年6月全球5級以上地震達133次,6級地震達4次!
    在科學中,每年我們都會紀錄到十分多的自然災難,當然其中的地震也是我們經常會遇到的,每天基本上大大小小的地震在全球都是存在的,現在的實時預報地震預報可以說是做到分分鐘就可以到達我們的手中,然而相對於地震的實際性預測來說,可以說現在的科學技術還是做不到的。
  • 2016年地震活動盤點: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16次 中國最大震級為6.7級
    2016年1月1日至12月20日,中國共發生33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18次,6級以上地震5次,分別為1月2日黑龍江林口6.4級(深源地震)、1月21日青海門源6.4級、10月17日青海雜多6.2級地震、11月25日新疆阿克陶6.7級地震和12月8日新疆呼圖壁6.2級地震;臺灣地區15次,最大為2月6日臺灣高雄6.7級地震。
  • 中國地震局:2019年全球共發生119次6級以上地震
    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7日下午至8日在北京舉行。中國地震局在會上發布最新完成的《2019年地震年報》顯示,2019年全球共發生119次6級以上地震,其中7級以上地震9次,最大為5月26日秘魯北部7.8級地震。
  • 美國加州又地震了,24小時內總計8次小震
    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大家對地震的消息可以說非常關注,不少的人可能都認為今年可能出現一些不尋常的事情,而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顯示,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晚間6時53分左右,美國加州又發生地震了,等級大小為4.9級,本次發生地震產生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是位於加州安扎市東南17
  • 吉林地震最新消息:松原15小時連續三次5級以上地震
    吉林松原地震最新消息:11月22日和23日,吉林省松原市15小時內連續發生3次5.0級以上的地震,令當地房屋受損嚴重,近6萬人受災。由於預防得力和救援及時,目前暫無人員傷亡報告。據悉,此次地震為1961年以來吉林省發生的最大震級淺源地震。
  • 溫哥華島北部突發6級地震 一日連震6次!
    據加拿大地震局:12月23日,溫哥華島北部一天內連續發生六次地震,震級一次比一次強,最高到6級。震源在哈迪港( Port Hardy)以西約162公裡處。第二次上午11:13分2個多小時後,北緯50.41度,西經130.07度,再發5.6級地震。第三次上午11:49分北緯50.56度,西經130.01度,第三波地震來襲,5.8級。第四次中午12:56分北緯50.34度,西經130.07度。震級達到6級。
  • 花蓮6.7級強震,臺灣虛驚一場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雯雯】臺「中央氣象局」18日稱,當天下午1時01分左右花蓮發生芮氏6.1級的有感地震,震中在花蓮縣秀林鄉,全臺各地最大震級為7級。下午1時17分又發生芮氏4.1級的餘震。中國地震臺網發布的測定顯示,18日13時01分在花蓮縣海域(北緯24.02度,東經121.65度)發生的地震為6.7級,震源深度24公裡,震中距離花蓮市最近海岸線約1000米。地震引發全臺關注。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8日報導,花蓮一名民眾原本在午睡,但被突如其來的劇烈搖晃震醒,看到整棟樓都在搖,嚇到感覺心臟都要從嘴巴跳出來了。
  • 臺灣東部強震 氣象部門不排除還有6級以上地震
    中新網8月8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8日上午5時28分,臺灣發生芮氏規模6.0級(註:大陸測得6.4級)有感地震,震央在臺灣東部海域深22公裡,全臺有感。對此,臺灣氣象部門指出,地震主因為南宜蘭破碎帶引起地震,過去這個位置就是經常發生規模超過6級的地震,若此次為前震,不排除後續還有超過規模6.0級地震。氣象部門資料顯示,各地最大震度:宜蘭6級,花蓮4級,北市4級,新竹4級,桃園4級,臺中4級,南投3級,苗慄3級,彰化3級,雲林3級,嘉義2級,臺南2級,臺東1級,高雄1級,屏東1級,澎湖1級。
  • 時隔1天,日本附近又出現6.2級大地震,為何震動會如此頻繁?
    根據美國USGS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每天都在發生地震,有時一天地震次數多達上百個,不過大多數地震級別都不大,甚至無法被我們感覺到,但是在今天有一次6級以上強震來了,這是時隔1天後,日本附近又一次大地震,為何會如此頻繁?是否還有大地震到來?
  • 研究顯示南極洲3個多月內「小震」3萬餘次,最大芮氏6級
    研究顯示南極洲3個多月內「小震」3萬餘次,最大芮氏6級 智利大學研究人員發現,南極洲自8月底以來地震活動頻率大幅上升,迄今監測到3萬多次較小震級的地震。
  • 日本又現5.6級地震,3月已有5次6級(包括6級)以上地震
    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6日13時52分,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又發生了一次相對較大的地震,中心坐標為北緯22.80度,東經143.45度,等級大小為5.6級,震源深度140千米。雖然這次的地震強度不是很大,但是在3月以來的5級至5.9級地震區間還是相對較強了,本次地震由於離陸地區域較遠,所以沒有什麼影響。
  • ...地震184次,最大地震是4月18日在臺灣花蓮附近海域發生的6.7級地震
    這期間,我國大陸共發生三級以上地震158次,其中3.0到3.9級127次,4.0到4.9級25次,5.0到5.9級5次,6.0級到6.9級1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4月24日在西藏林芝市墨脫縣發生的6.3級地震。
  • 6.4級、6.9級!美加州連續兩天遇強震 地震網打不開了
    圖片來源: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截圖。  美國加州附近連續兩天發生6級以上強震,繼當地時間4日的強震後,5日晚8時(北京時間6日上午11時),加州裡奇萊斯特(Ridgecrest)附近又發生6.9級地震。此次地震後已發生十餘次餘震。  第二次強震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晚8點19分,震中位於裡奇萊斯特附近的莫哈韋沙漠。地震震源較淺,整個地區都有震感,包括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