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生日是應該是小朋友們最盼望一天了!在生日這一天,孩子們不僅會收穫到來自親人朋友們的祝福,也會兒獲得不同的生日禮物。許多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習慣於把生日放在幼兒園裡過。小朋友們熱熱鬧鬧的,開心又快樂!這不,閨蜜優優兒子的生日就到了,優優決定在幼兒園裡給孩子一份驚喜。
寶媽訂豪華蛋糕送幼兒園,老師批評:別的家長怎麼辦
生日當天,憂憂把兒子送到幼兒園就趕緊去到了蛋糕店,想為孩子訂一款特殊的生日蛋糕。現在的蛋糕花樣兒可真多,憂憂都挑花了眼。店裡的店員問清楚了情況,建議訂做一款雙層蛋糕,班裡小朋友多,每個人都可以吃到蛋糕,那樣孩子多有面子啊!憂憂一想也是,就和店員訂了一款豪華的雙層蛋糕,並且約好了時間準時送到幼兒園。
下午五點,憂憂早早地來到幼兒園接孩子,一是想早點帶孩子回家和家裡人一起過生日,另外也想看看孩子有沒有被她送的蛋糕哄得很開心。結果剛到教室就看見,豪華雙層蛋糕還原封不動的在教室裡放著,孩子根本沒有過生日。看到這個情況,憂憂氣不打一處來!衝到老師面前就想問問為什麼不給孩子過生日?是不是不喜歡她家孩子?
面對媽媽的質問,老師反過來也提出了批評:小朋友們平常是可以在幼兒園裡過生日的,家長一般也就是象徵性的帶個普通蛋糕來。這次憂憂的蛋糕實在是太豪華了,老師們擔心如果這次給孩子吃了,下一個小朋友過生日時家長會效仿,別的家長應該怎麼辦呢?這樣會對孩子們的成長很不利。
憂憂一聽,覺得老師說的很有道理,仔細想一想,自己也確實是考慮不周。
生日會不僅是熱鬧,更是成長
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生活即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把需要他掌握的知識和習慣融入到一日生活動中,讓他通過感受、體驗從而獲得最直觀的經驗,是對他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在幼兒園裡過生日,除了我們成人眼中的熱鬧之外,孩子們還會獲得什麼呢?
1、 學會分享
對於3周歲左右的小朋友來說,自我意識較強,不懂得如何和他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們在玩兒區域裡的玩具時說:"這是我的!",也會看到他們因為爭搶物品而發生矛盾。這是因為在他們的意識裡,只要自己想要的東西就都是屬於自己的。作為成人,我們需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引導孩子願意和他人分享,這是他學會交往的第一步。而生日會就是學會分享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分享蛋糕、分享快樂、分享祝福,從而收穫到好多的好朋友。
2、學會交往
學會交往不僅僅依靠我們用語言教給孩子怎麼說,更重要的是用
行動教給他如何做。在生日會的過程,"小壽星"會接收到小朋友們不同的生日祝福,而他也需要面對和回應這些祝福。除此之外,"小壽星"還需要把蛋糕分發給別個,這些大人看起來再簡單不過的過程卻是孩子們彼此間的社會交往,這是他們小小"生活圈",這裡面的每一句話每一次交流都是我們教不會的,是孩子們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的最佳方式。
3、建立自信
自信的孩子臉上有笑容,眼裡有亮光。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們能
自信、活潑,但是自信從何而來?孩子的自信除了需要成人的鼓勵和讚許之外,更重要的是得讓他自己獲得成就感,成就感的累積有助於孩子建立自信。原因在於,陌生會使人膽怯、畏懼,而熟悉卻會讓人倍感安全。如果孩子對他要做的事很熟悉的話,他會對完成這件事很有把握,自信便會油然而生。當這些感覺積累到一定程度時,自信就已在孩子心裡生了根,發了芽。生日會的過程,雖然不能直接讓孩子建立自信,卻有利於他打開和小朋友交往接觸的大門,從而愛上並享受這個過程,久而久之,自信便會隨之而來。
生日會,要內容不要形式
隨著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在幼兒園裡過生日的目的己不再讓孩子開心,而是讓孩子長"面子"。因此,蛋糕越送越大、禮物每人一份、生日裝飾也不能少,這種要求和想法孩子倒是開心了,老師卻很無奈。過生日,究竟我們要怎麼做?
簡簡單單的生日會,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只是想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分享,感受集體生活的樂趣。如果在這其中加入了成人想法,孩子們除了獲得這些之外,也會接受到其它不利於成長的東西。
1、攀比
年齡較小的小朋友對物質是沒有分辨能力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攀比。但是,孩子們懂得什麼樣的情況他們更開心。蛋糕大了開心、禮物多了開心。當我們把這些生日的砝碼越加越大時,會讓孩子們誤以為生日就得那樣過,禮物就得那麼貴,攀比的意識就這種萌發了。
2.、虛榮
虛榮是人性的弱點,每一個成人或多或少都難以避免。孩子們的
世界是純真的,我們希望他擁有愛、陽光、希望,就不要把虛榮、貪婪的種子過早地種在他心裡。
3、物質
追求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無可厚非的,孩子們也需要了解生活
的不易,追求生活的品質。只是除了這些,我們更需要讓他明白精神追求的重要,知道過度的物質追求會毀掉一個人,除了眼前的物質,我們更需要精神食糧的慰藉。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果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