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升我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諮詢工作進一步展開,普及心理知識,強化心理素質,11月10日教務處組織全體班主任老師開展了有關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活動。
首先,教務處張主任給老師們講解並強調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接著,張主任就我校學生常見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強調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心理學的重要作用,著重強調心理學在班主任工作當中應該如何運用。學習主要介紹了在心理學視角下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第一:注重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的結合,如:見好第一次面、做好第一次溝通、處理好第一次突發事件、形成自己的班主任風格、對學生勿先入為主;在教育學生時,應注意語句的先後順序,特別是注意怒責之後別忘安慰,以使談話產生一種良好的近因效應。在批評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的平時觀察,不要因為一時一事評價人,避免因首因和近因的影響而對學生產生偏見 。
第二:重視破窗效應與群體極化效應。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有預防和疏導意識,有意識地創造和諧的班級環境,制定可操作的班級規則對學生言行進行有效的管理,對於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微小缺點和錯誤,都不可姑息縱容。
最後,張主任對此次學習活動進行總結,並希望全體學生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變得更加積極向上、團結努力和富有責任感,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良好的發展。
我校歷來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致力於打造有溫度、有溫情的學習生活環境。學校會定期組織心理健康輔導活動,通過一系列心理輔導活動和課程,讓班主任老師們在學會認識自我、悅納自我、調節自我的同時,更有利於緩解學生們的心理壓力,讓孩子們用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