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金庸十五部武俠小說中最被歡迎的男主角,恐怕大多數人都會給出同一個答案:《天龍八部》中的喬峰。沒錯,身為《天龍八部》這部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帝釋天」,喬峰的一生波瀾壯闊,盪氣迴腸;為人處世也是豪氣幹雲,義薄雲天,堪稱金庸世界裡人格魅力最爆表的角色之一。
而喬峰的武功,當然也經常被讀者所津津樂道。年少時期的喬峰就拜在了少林寺神僧玄苦大師的門下,學成了降魔掌,龍爪手,擒龍功等絕學;後來,他繼承了丐幫幫主汪劍通的衣缽,從此以「降龍十八掌」行走江湖。聚賢莊一戰中,喬峰以降龍神掌對戰天下群雄,橫掃武林。
可以說,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喬峰就是「無敵」的代名詞。金庸本人也曾經用「很多人的武功比他高,但就是打不過他」這樣離譜的設定,來形容過喬峰在實戰中化腐朽為神奇的超強天賦。但是,他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很多人對喬峰的印象都是「扛著音響的戰神」
談到喬峰,坊間則要每每都想到他出場時,那段激動人心的BGM:電視劇裡,只要喬峰伴隨著鼓點聲出場,則任何厲害的強敵,在他面前都不堪一擊。因此,很多人戲稱他為「扛著音響的戰神」。
本來這只是大家的調侃;所謂「扛著音響」的固有印象,也來自于天龍八部中最為經典的97黃日華版電視劇。但是,這版天龍八部固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神作,但它對於喬峰的人物塑造,也不能說是百分之百原汁原味的。
小說裡的喬峰, 原沒有電視劇中那麼強大
黃日華版《天龍八部》,繼承了TVB武俠劇一貫以來的作風,加強主角,加強戲劇衝突,讓故事變的更抓人,更好看。因此,編導組選擇了放大喬峰的武功,讓本來就是絕頂高手的他, 徹底成了武林中僅次於掃地僧的天下第二人;甚至連同為「天龍四絕」的鳩摩智,都擋不住蕭峰的一招降龍十八掌,一擊之下,就重傷嘔血,只能狼狽逃走。
原著中是這樣嗎?當然不是了。首先,鳩摩智從來沒有和蕭峰有過交手;蕭峰自認為可以打五個段延慶,鳩摩智則在天龍寺一人對戰了不遜於段延慶的五本神僧以及武功深不可測的枯榮大師。從這樣的戰績來看,似乎鳩摩智還更勝一籌。而且,喬峰碰上了少林寺的方丈玄慈大師,原著裡他的內心獨白是「從未碰到過如此強敵」,足見他前半生壓根沒和什麼真正厲害的強者較量過。
原著喬峰的武功上限非常明顯
當然,喬峰從來沒戰勝過什么正兒八經的高手,但是他也沒被其他人所擊敗過,我們也不能妄下論斷,對不對?但是,小說裡的他,武功上限還是比較明顯的。黃日華飾演的喬峰,在少林寺之戰中,放出豪言「丁老怪,莊幫主,慕容公子你們一起上吧」,隨後,就伴隨著激昂的BGM三拳兩腳的打敗了三大高手。這現實嗎?肯定不現實了。
原著裡,蕭峰同時對戰遊坦之,慕容復兩人的圍攻尚且心有餘而力不足。在兩人密不透風的攻擊之下,蕭峰只能用過度催發內力的方式施展降龍十八掌維繫不敗的局面,但是時間長了,剛不可久,喬峰必敗無疑。
那邊廂蕭峰獨鬥慕容復、遊坦之二人,最初十招頗佔上風,但到十餘招後,只覺遊坦之每一拳擊出、每一掌拍來,都是滿含陰寒之氣。蕭峰以全力和慕容復相拚之際,遊坦之再向他出招,不由得寒氣襲體,大為難當。 遊坦之看不透其中的訣竅,慕容復卻心下雪亮,知道如此鬥將下去,只須自己和這莊幫主能支持半個時辰,此後便能穩佔上風。
甚至,穩操勝券的慕容復,還故意放了水,不然喬峰落敗的只會更快。
轉念又想:「殺了蕭峰之後,莊聚賢便成大敵,倘若武林盟主之位終於被他奪去,我反而要聽奉他號令,卻又大大的不妥。」是以發招出掌之際,暗暗留下幾分內力,只是面子上似乎全力奮擊,勇不顧身,但蕭峰「降龍十八掌」的威力,卻大半由遊坦之受了去。慕容復身法精奇,旁人瞧不出來。
綜上所述,小說中的喬峰,並不是電視劇中那麼所到之處天下無敵的音響戰神。綜合戰績來分析的話,他和慕容博,鳩摩智等人伯仲之間;略遜逍遙三老,也明顯不如武功大成的段譽,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