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手裡有一臺施華洛世奇的EL的8.5*42 SV,之後施華洛世奇的EL推出了WB,據說改進了背帶的接口和一些光學性能。但是我並沒有把我手裡的望遠鏡更新到最新款,因為我覺得手裡的那臺SV作為世界頂級的望遠鏡,各項性能已經足夠好了。加之它陪著我走了很多地方,看過了很多的鳥與獸,還是有很多的感情,要想讓我換掉它,我肯定是捨不得的。
後來網絡上開始傳言施華洛世奇將推出全新的NL Pure的消息,我其實並沒有特別的關注。因為我覺得光學技術在現在每個小的進步都非常的艱難了。然而,在和施華洛世奇公司的內部員工交流的時候,他們用到了「顛覆性」和「未來20年」這樣的語言的時候,我開始慢慢變得期待見到這款望遠鏡的實體了。作為施華洛世奇光學資深粉絲,我想在這裡從我的主觀角度分享一下我對這臺NL Prue的一些感受,供廣大自然觀察愛好者參考。
關於外觀:
剛開始在網絡上見到NL Pure的時候,懷舊的我有些不習慣這是一臺施華洛世奇。圖片中NL Pure機身的弧線雖然很美,但是我覺得施華洛世奇就應該是EL這樣充滿陽剛氣的感覺。但是當我親手接觸到這臺NL Pure的時候,感受到了這樣的弧線設計微妙之處,與我的拇指和食指完美貼合,更加符合人體工學。說有種握在手裡不想放手的感覺,可能會有人覺得過於誇張,但是這樣的設計可以讓久握更舒適是一定的。雖然我在網上查到42mm口徑的NL Pure會比同樣EL WB口徑的望遠鏡會重40-50g左右,但是因為這樣更加貼合的機身設計和可能更加靠近目鏡(後)的重心,反而讓舉著這樣的望遠鏡更加輕鬆一點點。當然,後來我也專門對比過,這種更加舒適的握感也有機身包裹的膠皮軟硬度改變有關。NL Pure的膠皮會比EL的軟了一點點,這會讓機身感覺更親膚。最後幾天的體驗下來,我已經接受了NL Pure的外觀,我接受了這是一臺「顛覆性」望遠鏡的外觀上的這種美。但是很遺憾的是這次沒有拿到網絡上傳的與NL Pure配套的額枕(據說這個配件不是標配,需要另外加購),不能幫大家體驗到這個小配件到底會對使用雙筒望遠鏡的體驗感有多少的幫助。
關於光學性能
根據之前看到的介紹,施華洛世奇的這款NL Pure的最大「顛覆性」就是更大的視場。根據查到的資料,同樣42mm口徑的NL Pure的視場從EL非常優秀的60°(8.5倍和10倍)達到了驚人的69°、70°和71°(8倍、10倍和12倍)。作為生活在西南地區的我,更多的是在林間觀鳥,我知道更大的視場可以幫助我更快更方便的搜尋到枝頭間亂串的鳥類。當然,在灘涂、草原、以及高山草甸等場景使用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優勢。但是當我體驗了NL Pure之後發現這樣技術上的改變不僅是帶來的是功能性的優勢,更帶來體驗上的前所未有的改變。因為更大的視場,我在透過望遠鏡觀賞野生動物的時候會忘記望遠鏡的存在,加之雙筒望遠鏡天然的立體體驗,我會更加感覺到不是我看得更遠了,而是我和我的被觀察物體靠得更近了 。本身在野外觀察野生動物就會比在影像記錄中更加具有現場的真實感,NL Pure讓這種感覺變得更加的突出與明顯,難怪他們會用到Pure這個詞。可能有人會擔心視場更大在口徑不變的情況下會帶來亮度的變化,畢竟同樣的光學口徑分給了更大面積的被觀察對象。但是我其實並沒有太在意這樣變化,因為我知道施華洛世奇望遠鏡最大的特點就是「亮」,它已經足夠亮了 ,即便是我在西南地區的林地凌晨和黃昏觀察野生動物的時候這種性能都有些「過」了的感覺,所以我還是寧願用一點點亮度犧牲來換取這個更大的視場的。而實際體驗中,我並沒感覺到這個亮度的明顯變化。當我再來查NL pure和EL WB之間的透光率的時候我驚奇的發現,這個數字從EL WB的90%變到了NL Pure的91%!OMG,它的透光率更大了!確實有些難以置信。因為這樣光學性能的改變,我幾乎完全不在乎它的最近對焦距離從同樣42mm的EL WB的1.5米變到2米後對進距離觀察野花細節的時候可能帶來的不方便,畢竟通過幾天的體驗,我已經完全被NL Pure折服了。
關於配件:
相對於光學體驗的變化,配件的變化並不是我關注的重點,但是我還是願意分享給大家。首先是更加符合人體工學的加寬減壓頸帶成了標配,要知道之前加購這樣的背帶是需要另外花錢的,所以大部分鏡友都不會升級這個讓使用望遠鏡時更加舒適的配件。這也體驗了這次施華洛世奇的誠意滿滿。更加讓人感到誠意的是這次居然隨鏡配了帶施華洛世奇光學鷹標的小刷子和肥皂。我也是翻說明書才知道這個小刷子和肥皂是用來清洗望遠鏡機身的,這也算是官方公布瞭望遠鏡的清洗方法,同時這也是施華洛世奇官方對其望遠鏡的防水性能非常自信的體現。最後我忘了介紹它隨鏡的軟殼包了,這次施華洛世奇採用了更加舒適而保護性看上去一點也不差的材料。而腰包形式的設計也更加的實用,我可以把望遠鏡掛脖子的時候用它放一本鳥類圖鑑和記錄本。而如果我胸前需要留出來掛長焦相機的時候,我也可以把望遠鏡放在腰部。不過我還是建議大家能更多的直接用望遠鏡去觀察野生動物,這種現場的真實感受,是現在任何影像技術無法取代的。
作者:鳥人李鵬